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如何巩固计量确认成果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21 浏览:121132
论文导读:了使计量合格确认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选择了技术基础比较好,具有代表性、积极性的企业,为试点单位,集中力量,明确分工进行蹲点帮扶,使该企业通过了省、地局考核验收,成为全市计量合格确认企业。通过首批计量合格确认企业的验收,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找准目前企业计量工作的薄弱点,使今后的工作有的放矢不走弯路。随后我们
[关键词]计量;确认;企业
针对当前部分企业计量意识松懈,计量工作无序的实际情况。大庆市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积极引导、全力推进计量合格确认。使这些企业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计量保证体系,同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巩固计量确认成果,推动企业节约增效谈一谈我们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责任

由于部分计量工作者重视执法工作,轻视计量管理,认为企业计量工作属内部事务不必过问的模糊认识,我们明确指出计量执法与计量管理工作同是技术监督两大职能,只搞执法忽视管理是对技术监督工作宗旨的曲解。国家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向质量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的目标,都是应以计量工作为先导,积极引导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计量管理中的难题仍然是技术监督部门的责任。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局领导和计量工作人员组成的计量合格确认工作领导小组,并设专人负责,把计量合格确认列入年终考核内容。我们还根据企业体制形式不同,计量基础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计量合格确认三年规划,明确了第一年抓典型,选择两户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后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第二年选择不同性质的企业为试点,主要是私营和乡镇企业,第三年全面铺开阶级,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的企业,要占全市运营企业的50﹪。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召开了部分企业领导座谈会,使参会领导对开展计量合格确认工作有了明确认识,为此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深入企业抓典型帮促结合

为了使计量合格确认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选择了技术基础比较好,具有代表性、积极性的企业,为试点单位,集中力量,明确分工进行蹲点帮扶,使该企业通过了省、地局考核验收,成为全市计量合格确认企业。
通过首批计量合格确认企业的验收,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并及时找准目前企业计量工作的薄弱点,使今后的工作有的放矢不走弯路。随后我们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在私营和乡镇企业这两条主线进行推广,带动全体计量合格确认工作,先后有多家企业主动申请了计量合格确认工作的考核认证。
在企业的计量合格确认工作中,针对有些企业特别是私营、乡镇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计量器具失准失修,漏检严重、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现状进行针对性帮扶。我们一面组织企业计量工作人员参加计量管理、计量修理、计量法规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并注重树立他们在企业计量工作中的地位和权威,以利于搞好计量器具的管、修、检的组织协调,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制定计量合核确认规划,编制计量器具量值传递网络图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帮助企业制定企业计量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联系计量器具跨区检定器具,指导企业配备计量先进器具,同时积极发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按照计量器具检定规程和检定周期的要求,准确及时为企业进行量值传递,保证企业在用计量器具工作准确、运转正常,积极为企业的量化管理、数据分析提供有效服务。通过计量合核确认工作的开展,也使大批失修、失准、漏检的计量器具发挥了应有的功能。

三、巩固确认成果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为了巩固计量合格确认成果,不但要在工作上求真务实,更要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跟踪问效措施,积极探索用计量数据指导生产、提质增效的经验。我市一家乡镇企业,技术基础状况比较好,企业领导对计量工作重视,提质降耗热情高。但在计量管理中缺乏经验,我们就坚持不定期地派专人进行指导。该厂在通过计量合格确认过程中,在技术监督部门指导下,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计量管理工作,加强进厂物料计量检测,对外进水泥通过检测发现缺量,及时取得技术监督部门支持,仅3年时间就索赔水泥48吨价值17760元,该厂还在原料控制上下工夫,通过对购进物料各项指标进行检测、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原料浪费。例如,在配料时,每罐混凝土用量误差不能超过3公斤,由于设立了专职计量员监督配料,再根据检验结果随时下达混凝土调整通知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水泥用量。另外,这个厂还对使用的钢筋坚持逐根检测,准确下料,减少损耗。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即降低了原料消耗、又稳定了产品质量。使混凝土强度统计标准差由建厂初期的5.0下降到目前的2.3,低于国家标准(《GBJ107—87》)规定的3.5指标,仅此一项就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8万元。
由于我们在工作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紧紧围绕企业计量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利用计量资源,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提质增效,使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获得了很大收益。□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