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弘扬国学思想 提升决策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86 浏览:21414
论文导读:
摘 要:研究国学思想可以以史为鉴,让我们科学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通过对传统经典国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大幅提升决策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领导干部很有研究国学的必要。弘扬国学思想,提升干部决策能力,使国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研究国学,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关键词:国学;干部;决策
1002-2589(2012)21-0023-02
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果认真追究,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大多是源自决策的问题。领导干部要想取得决策的成功,必须在行动中依靠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理论。研究国学思想可以以史为鉴,让领导干部科学地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可能。弘扬国学思想提升干部决策能力,使国学思想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研究国学,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决策的核心

在现代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由西方先提出来的。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翻阅史料就会找到证据。据查,“以人为本”四个字最早出现在《管子·霸言》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与此类似的管子言论还有“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管子·权修》)、“王者以百性为天”(《韩诗外传》)、“齐国百姓,公(指齐拉公)之本也”(《管子·霸形》)。
孔子强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句话的意思是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真善之途。这样看来,以道德教化贯穿管理过程的始终,才能达到正确引导民众思想、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儒家提倡“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更是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为民请命是古代一个重要的执政指标。管子说:“争天下必先争人”,所有的管理资源中,中国历来把人放在了首位。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重视的内容,在古代即使以天子之尊,也不敢言而无信。无信,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众的支持。遗憾的是,号称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目前却陷入了某种不守信用的泥潭,无论是个人、部门还是社会,都在践踏着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信用的现象并不罕见。诚信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如团队,有的部门团队精神明显,每个部门每个干部都具有一种合作意识,愿意配合和协助其他部门和干部完成某项工作;而有些部门的干部却是各自为营,以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为中心,互不买账甚至相互拆台。正确政绩观是“以人为本”科学决策理念的核心。当代领导干部的政绩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作决策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天人合一”让决策坚持科学发展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国学中最为重要、最为经典的思想。所谓“天”并不是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与人相应,或天与人相通。意思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工业化社会由于专业分工的要求,自然科学的发展纷纷走向极端,人们对世界万物条分缕析,自然、人类、个人都成了一个个毫不关联的小原子。虽然人的主体性及个人意志得到高度发扬与突显,但自然万物成了人类随便摆布的试验品,而且我们的社会组织也成了一个个分开孤立的东西。“天人合一”观体现在宏观决策上,就是把人道治理与天道运行相联系,认为国家社会的宏观决策必须与自然规律相适应,使人与自然相和谐。人道包含在天道之中,决策遵循天道运行的法则才具有科学性。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强调包括决策在内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按自然法则办事,经济社会发展也离不开自然法则。《史记》作者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治史宗旨,认为人类社会现象是“道之所符,自然之验”,进而提出“善因”论的观点,认为一切顺其自然的决策是最好的决策。这与西方文化天人相分、就事论事的狭隘、呆板、僵化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天人合一”一直都是古代管理者所遵循的决策原则。

三、“众谋、独断、详虑、力行”是决策的通用程序

庄子云:“天下大事,谋之贵众,断之贵独,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对领导干部决策来说,就是贵在“众谋、独断、详虑、力行”。这是决策的通用程序。
“众谋”体现了决策科学化、化,不仅保证领导干部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也是让大家参政议政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任何重大决策,都不是在“异口同声”的求同思想中得到的,而是在众说纷纭的论理碰撞中作出科学判断和选择的。
“独断”是领导干部决策的集中原则。一个重大决策的过程,要伴随着“”和“独断”交替进行,而领导干部的“独断”在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只知道实施程序的重要性,而不懂得发挥领导科学决断的重要性,那将是一个不睿智的领导干部。现代领导干部工作,“谋”是专家智囊、组织成员智慧的结晶;“断”是领导者本身的主要职能,也是决策的责任原则。
“详虑”是决策的优化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多次反复研究、比较和综合思考,才能作出比较恰当的反应。“详虑”也是决策的利害原则、求利原则,是决策者的价值取向,需要大智大勇,放弃眼前利益,以求长远发展;牺牲局部利益,以求全局发展。领导干部的成功,来自对利害的取舍和对机会选择的智慧和勇气。
“力行”是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关键性转化。再好的纲领或政策,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产生效益。有效的领导干部决策的核心在于“适变”、“应变”和“制变”。“适变”在于顺势,一个高明的领导干部在于“无能”论文导读:问题,常常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应变能力强弱的标志。能从容地应付这些事件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善于应变的能力。“制变”在于控势。“制变”能力比“适变”和“应变”能力难度更大,技巧更高,并以二者为基础。一个组织是否稳定,并不在于矛盾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领导干部的有效控制,在于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身处事
而能顺众人之势,“无智”而能聚众之智。“应变”在于度势,需要领导干部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处理非常规性、非确定性甚至偶发性、突发性的问题,常常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应变能力强弱的标志。能从容地应付这些事件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善于应变的能力。“制变”在于控势。“制变”能力比“适变”和“应变”能力难度更大,技巧更高,并以二者为基础。一个组织是否稳定,并不在于矛盾的多少和大小,而在于领导干部的有效控制,在于领导干部是否具有身处事变而善于控制局势、驾驭事态发展,直至有理、有利、有节地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的能力。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