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思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17 浏览:9573
论文导读: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
【摘要】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很多乡镇出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有七八成,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文根据“‘留守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留守学生’的教育”, 以期通过全社会尤其是学校的共同关注,让每一个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学生 特点 教育
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很多乡镇出外打工的学生父母有七八成,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1.“留守学生”的特点

“留守学生”还未成年就离开了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父母的管束,即便有祖辈监护或是寄居,但因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双休日的无聊,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障碍。
“留守学生”难以得到父母关爱,却渴望温情,为得到温情可能不择手段,或得不到温情后漠视人情,甚至发展为仇视人情。而监护人与“留守学生”之间由于年龄上的差距,直接造成两者之间心理、思想、行为等差异,无法经常沟通。因此,“留守学生”在心烦或受到委屈,有学习焦虑时,选择不向监护人诉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些“留守学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父母更是缺少跟监护人或孩子的经常协调沟通。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老人或兄弟姐妹处,做父母的比较放心,所以跟家里的联系很少,偶尔打电话来,也无非是对孩子一顿训斥,或以“不听话,回来一顿打”相威胁。年长日久,这些“留守学生”就有可能变成人格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新一代国民。
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监护人教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第一,说教多。表现为成天地唠叨。学生做错事时唠叨,取得成绩也唠叨,在他们看来,孩子是在一刻不停地提醒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包办代替。许多祖父母、外祖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无限关爱,把学习之外的一切杂务都包办下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第三,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多采取放任态度,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关爱有余,近于溺爱。第四,专制。监护人往往从安全原因出发,对学生行为采取简单地限制,学生自由活动空间很狭窄。

2.“留守学生”的教育

2.1 学校主动出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留守学生”的大多数寄居在亲戚中,孩子远离父母,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会有伤心时的热泪,因此学校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如学校建有“留守学生”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学校向学生父母和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虽然这是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关爱的,但至少可以使学生的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2.2 加强家校联手,提升育人艺术。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便被扔给了老人们或其他亲属托管,这种“隔代教育”由于监管人受教育程度有限,生活方式不同,身体健康不好,还要参加生产劳动,实在是力不从心,对待孩子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只顾吃饱穿暖,不管教育成长,不问心理状况,这给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心理测试调查和留守儿童亲情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蛮横,以自我为中心;孤僻、内向,无法与人融洽相处;自我约束力差,喜欢攻击人;叛逆心强,经常撒谎、旷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学校要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或者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反馈交流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向家长提出家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通过讲座对留守学生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 的培训指导。其次,要求父母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大智力投资,克服自私的实惠观,把子女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再次,要求父母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偶尔寄一件小礼物或一本书,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春节或农忙时,建议家长尽量回家与子女团圆,让他们享受到家的温暖。

2.3 注重留守学生的管教。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其次,学校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的姓名、等,并主动与他们联系,学校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第三,充分发挥班、队组织作用,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激发留守学生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比如,开展“国旗下的教育”主题班会,少先队开展“我能行”活动,参加学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第四,教师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第五,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两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强自立、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2.4 密切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二是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享受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笔者相信,通过全社会尤其是学校的共同关注,一定能让每一个留守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