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语文教学中提问重要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90 浏览:156027
论文导读: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据整个课堂、整篇文章来设计,提炼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层层连贯的提问。这就要看教师自身能否吃透教材,是否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具备化难为易、化抽象为有趣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掌控课堂的执教者,教师应该把抽象问题分解成一组组具体而细化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请君入瓮,步步紧逼,诱
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得当,激发学生质疑的,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积极质疑、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语文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徐越化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书中是这样陈述的:“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法。”这个陈述很有见地。而韦志成先生在《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中则明确地提出:“要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让教师回答,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质疑,且可以发表不同观点与看法。”我认为,教学提问的环节是师生双方互动对话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能够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可激发学生质疑的,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这不仅避免课堂上出现教师仔细讲析、学生粗略记录这单一而被动的现象,而且高效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方针。
首先,要创设情境,营造提问的氛围。在教学中,奉行“微笑教学”的原则,和蔼对待每个学生,他们很愿意参与到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中去,也有勇气将自己心中的问题说出来师生共同探讨。如《老家》一文,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文中前面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但是后文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文末又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亡’,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一连串的提问,可以诱发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自然也就急切地寻求答案。当学生弄明白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就了解了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老屋终究要消亡的无奈。这样一篇看似形散难解的散文却能让学生解读得细致有味,说明一节高效而有趣的课堂取决于教师如何结合本文,找准突破口,将其转化成学生有兴趣的“问”。
其次,要难易适中,兼顾全体。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深奥,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深,学生回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其难度应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例如,分析祥林嫂的人物性格时,鉴赏人物形象是关键,如果直接提问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一下难以概括或无从下手,降低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设计问题时,可抓住祥林嫂四个典型的动作来提问:“祥林嫂的‘一逃’(逃婆婆逼嫁)、‘一撞’(不愿改嫁)、‘一捐’(怕死后两夫争执)、‘一问’(有无灵魂、地狱),说明她对封建礼教是什么态度?”这样设疑,既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又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设计提问还要注意分层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一节高效的语文课,仅提问一两个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据整个课堂、整篇文章来设计,提炼出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层层连贯的提问。这就要看教师自身能否吃透教材,是否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具备化难为易、化抽象为有趣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掌控课堂的执教者,教师应该把抽象问题分解成一组组具体而细化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请君入瓮,步步紧逼,诱发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窦娥冤》节选一文,可以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提出问题:“窦娥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性格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由‘怨’到‘悲’再到‘怒’。”然后再问:“她的‘怨’、‘悲’、‘怒’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学生稍解读一下文本就可作答“反抗性”、“刚烈”、“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善良”等。教师继续追问:“是什么使窦娥陷入比海深的冤屈之中?”这时学生热情高涨,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在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最后,教师顺势利导,挖掘悲剧根源,问:“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结局?”如此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难点的学习就容易得多。对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也乐于接受。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摸索探讨中不断地总结提问技巧,精心准备每节课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提问方法一定会不断得到完善,学生的学习也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韦志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十大关系[J].语文建设,2004(9).
[3]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4]黄麟生.高考散文阅读赏析高分之路[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