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在文化心理学视野下认识儿童语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68 浏览:16472
论文导读:朗读、背诵、写作,甚至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但还是依然很难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表达自我。所以,当回忆童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学习语言是如此困难的一个过程,那么为什么儿童时代的我们似乎没有经历过任何正式的训练,却依然顺利地获得了听、说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交流沟通呢?这就是因
【摘 要】语言,是全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心理学视野下,对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阐释:从符号到文化;从声音到言语,是儿童学习文化的工具,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工具。让儿童走向成人,走向集体化,成为具有真正功能的成年人。
【关 键 词】语言;文化;儿童
1005-5843(2012)03-0046-03
对于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来说,语言的发展过程都遵循着一个固定的规律。不管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地方,他们语言的发展阶段都是基本相同的,这是人类共通的心理机制所决定的。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又是那样的独特,即便他们生活在同一地方,他们的表达习惯也都存在着差异,这就是人类不同的文化组织所影响的。所以,语言充满了共通而又独特的意义。

一、语言,从符号到文化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language)——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7彩论文网中专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由此分析,首先语言是同文化系统中或异文化系统间,人类之间互相交流信息的独有沟通系统;其次,语言是认知主体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交往活动中与价值性判断相联系、生成关于经验、知识的一种工具;最后,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和获得的必由之路。查阅在20世纪人类文化的研究文献中,关于语言的研究也逐渐成了文化学家们共同关心的焦点。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是不同领域的文化学家,研究也不尽相同,但是却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是象征符号的动物,是能利用象征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人能把他认识的世界用象征符号固定下来,反映出来,并且在人际和代际之间传播”。人用象征符号赋于世界以“意义”和“秩序”,从而拥有了一个世界。“所有人类行为就起源于象征的使用”,“正是象征把人类从一个婴儿变成人”。[3]而语言正是人类创造的最完善符号体系,构成了人的最直接象征符号世界和最重要的文化环境,它直接塑造了人的文化心理。
因此,“语言就仿佛一个棱镜,透过它的投射,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所谓的世界图景。而语言作为认知的功能对世界的反映,不是照相机似的客观表现,而在于世界透过它的主观投射”。[4]所以,语言并不仅仅是文化的直接表象,而是人类外在的文化符号和内在的文化心理。
那么,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的呢?对这一现象的疑问使我们开始观察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我们发现,在儿童从出生时的咿呀学语到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这一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是人类文化。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对应关系,文化中所包含的一切信仰、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通过语言传递给儿童。语言,将文化映射成一种符号作用在儿童的身上;文化,则通过语言这一符号体现在儿童身上。因此,从符号到文化,儿童通过掌握语言这一符号实现了对文化的自我重构。换句话说,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儿童学习文化的过程,语言是儿童学习和内化文化的工具。

二、语言,从声音到言语

我们都知道,新生儿不是沉默着而是哭叫着发出声音来到这个世界的。尽管新生儿不是沉默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们也还是不会说话,他们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但是他们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就语言本身而言,这一纷繁复杂的符号系统,“其实也只是由很有限的并没有任何意义的几个声音组成的,但是这些声音却可以通过大量的方式进行组合,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丰富意义的词汇”。[5]但是,出生一年后,就会发生许多变化,儿童开始慢慢掌握语言,在这一过程中,他发展了自己的个性,找到了发展这种个性的手段。
所以,全世界的儿童都是从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开始,到最终掌握意义丰富的言语。只是,成人很难理解这一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这是因为成年人只能想出有意识的学习语言是什么样子,我们也只能有意识地学习语言,比如学习英语。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会有学习英语的经历,我们发现无论我们多么刻苦地朗读、背诵、写作,甚至参加专业的培训课程,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但还是依然很难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表达自我。所以,当回忆童年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既然学习语言是如此困难的一个过程,那么为什么儿童时代的我们似乎没有经历过任何正式的训练,却依然顺利地获得了听、说的能力,并且能够自如地交流沟通呢?这就是因为,对于儿童时代的我们来说,语言并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而是自然地发展,是在大脑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开始的,当儿童听到一种语言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儿童的一部分。因此,“儿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说什么样的话,都是因为儿童从周围的环境里接受的文化模式影响的结果,这正是成人为儿童选择了本族语言的发音,也就是母语,并使之成为了儿童的语言”。[6]所以,不管一种语言有多么的深奥,没有接受过教育的本族人也一样会说,也一样能流利地交流。以汉语为例,对于其它国家的人来说,学习汉语也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在中国,没受过教育的人和受过教育的人不是都一样说着汉语吗?乞丐的孩子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不也一样说着同一种语言吗?所以,深奥语言与简单语言对于儿童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所有儿童都不会觉得学习母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儿童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开始用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最初,儿童的哭声就是其最初的“语言”,他用哭声表达着自己能够体验到的生理感觉,是饿了,是疼痛等等。之后,儿童开始发出类似元音的声音,渐渐的,又加上了辅音。然后,儿童就开始咿呀学语,当他听见身边的成人说话时,他也会发出微小的声音。紧接着,儿童说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词语。最后,从单词语→双词语→简单句→复杂句,儿童最终掌握了语言。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儿童并不是死板的,不加改变地掌握了语言,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构,最终形成的是充满个性与独特的个人言语。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库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