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业务外包中图书馆编目工作新发展探讨-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55 浏览:21304
论文导读:
【摘 要】分析图书馆编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编目工作新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业务外包 图书馆编目工作 新发展
0450-9889(2012)07C-0167-02
在传统图书馆的技术条件下,编目工作是图书馆最基础、最核心的工作,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先决条件,它内容复杂、技术性强,长期以来一直是图书馆专业技术工作的难点,也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传播环境的改变,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保存丰富的文化典籍,转变为以对文献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提供相应的知识服务为首要任务,编目工作不再显示其突出的地位,而且,近年来随着各数据公司介入编目领域,参与提供及时的编目数据,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地。

一、图书馆编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外包书商提供的加工服务。图书馆采编部是负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门,承担了图书馆文献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在对入藏图书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既包含了技术含量高的分类、编目工作,又有对图书进行磁条粘贴、加盖馆藏章、条形码粘贴、贴书标等物理加工的简单重复、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将这部分加工工作交由外包商完成,可以减少工作量,节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时间,更是节省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最佳途径。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利益的驱使,各图书经营商在做馆配图书业务中,承诺了为图书馆提供图书的全加工,甚至承诺可以做到图书到馆直接上架的服务。有的图书馆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缺乏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相当一部分图书馆接受了这一形式的服务,对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完全由外包商提供完成,导致编目工作的弱化和忽视。
(二)外包书商委派的服务人员专业水平存在欠缺。外包书商是以追求规模经济、高效率、低成本,收获最大利润的经营单位,并不是专门从事图书馆管理,更不是专业的从事图书分类、编目业务的机构,很难要求他们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从他们参与图书加工的人员看,少有知识结构合理又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专业技术员,他们在参与图书编目工作中,欠缺图书分类、编目知识,也很少有人熟练掌握图书分类法的规则,并且对自然科学知识把握不足,缺乏在图书分类标引中精确提炼主题的能力。因此,由他们完成的著录结果与准确度有较大的差距,而有的外包书商则是聘请临时数据加工员,只对编目数据从外部数据源库中进行简单套录,这些原因导致由外包书商提供的编目数据源质量不稳定,反而使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人员在完成编目工作时辨别、纠错的任务加重。
(三)提供联机编目数据各机构之间过于分散。自图书馆开展业务外包之后,有参与馆配图书的招标项目竞标资质的外包书商都承诺免费提供编目数据。由于市场化经营的趋势,可供外包书商利用的外部数据源很多,或购买或下载,图书编目数据市场存在比较混乱的现象。比如有的外包书商的编目数据直接套录在版编目的数据,有的来自CALIS,有的来自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库,有的来自书商的制作,目前,这些提供编目数据源的机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写法www.7ctime.com
构分别属于文化、教育和科研等多个领域,相互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合作。这些机构提供的书目数据也各有特色,没有严格和统一的规范,造成了各种外部数据源之间明显的标引差异,这对文献资源的共享和书目数据建设极为不利。
(四)编目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教育部在对高校办学评估中,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明确提出了硬性的指标,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的按生均80册和年进书量3册的比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水平评估要求的按生均50册和年进书量2册的比例,参照这一指标要求,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量都存在不小的缺口,为了解决图书馆藏书量的不足,需大量购买图书,编目任务加大。另外,许多学校不重视图书馆专业人才培训,在以保证教学人才为先的思想指导下,往往压缩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编制,造成编目技术人员有限,虽然现在外包书商大都免费提供编目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由于各种原因,数据缺乏统一的规范,而且许多外部数据源中的编目数据在转换进本馆数据库时,经常出现部分数据或子字段丢失的现象,因此,每一批由外包书商完成加工的图书在入藏之前,需要编目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转换进来的数据,每条数据进行逐个字段检查、修改和补全,并补充编制缺少的数据,在工作量大,人手少的情况下,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有些编目员没有时间去仔细考虑和按照细则的点滴要求去做,很难根据细则要求,严格地完成著录。

二、图书馆编目工作新发展的策略

图书馆编目工作要获得新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
(一)成立各省(市)编目数据源库中心,促进标准编目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我国自20世纪90年始,投入建成了一系列重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中国公用分化交换数据网(China PAC)、中国公用数字信息网(China 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 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随后邮电部门陆续推出的“ISDN”、“ASDN”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建成的这些信息传输网络,为图书情报部门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物质基础,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和书目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硬件的支持下,图书馆工作开始进入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中期,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数据公司和一些科研能力强的高校图书馆,先后研发出众多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如北京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开发的自动化系统(ILAS),大连博菲特计算机管理系统,广西高校·公共·科研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等,这些系统在全国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得到了推广使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图书馆依照本馆的技术力量,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本馆自动化系统,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1997年开始使用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读者查询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功能。各图书馆论文导读:
对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搭起了图书馆间的联机编目的桥梁,目前,我国已有两大联机编目机构——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另外,北京“中关村地区书目文献信息共享系统”和“广东高校文献信息网络系统”都实现了图书馆间广域网联机编目和书目信息资源共享。依托两大联机编目机构的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起的编目数据源库管理中心,负责统一规范编目数据的制作和管理,并链接起各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杜绝编目数据市场的混乱现象,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开展开拓更广大的全新的发展空间。(二)制定统一标准的编目数据规则,使编目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文献资源共享、联机联合编目和提高检索效率,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基础。1979年我国开始成立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随后陆续成立了专业术语、词表和标引、分类法、书目著录等分委会,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如《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等。1991年在国际通用机读目录格式(UNIMARC)基础上,国家制定出版了中文机读目录格式(CNMARC),它是我国联机编目不可缺少的统一、标准的书目数据通信格式。1995年出版的《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库www.7ctime.com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和1996年国家图书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中文机读目录格式(WH/T0503-96)》,成为编目格式标准最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2000年8月《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正式出版,它由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和国家图书馆采选编目部联合编写,是检测机读书目数据库质量的标准,确保了全国中文图书联合编目工作的实施。同时,Calis发行了《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它是Calis成员馆进行联机合作编目的重要依据。我国的编目工作在规范化方面还有待于形成和发展,只有制定出统一的规则,完善标准的规范格式,编目工作才能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确立编目数据员持证上岗制度。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任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高素质的人才更是促进图书馆编目工作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机读目录数据的最大的特点是揭示文献信息充分、详细,可提供多角度的检索点,编目工作的内容也不单纯只是简单的分类和著录,还要完成主题标引、要求使用规范的文档、编写文摘提要等,要完成这一工作,不但要求编目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去理解文献内容、剖析其主题内涵,还要求熟悉MARC机读目录著录格式,熟练掌握图书文献分类法、编目标引规则、主题词表的使用技巧,有独立能力对网上文献信息进行搜索、选择、下载并分析整理加以利用。可见,现代编目工作要求编目人员应具有复合型的学科知识结构,是一个具有多重能力的多面手。可以说,在编目工作向联机联网联合编目发展,向自动化、网络化、集中化发展的进程中,从事编目工作的人员是这一进步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推动力,因此,应建立起相应的编目数据员考核与奖励制度,要求编目数据员具有相应的专业上岗证,以激励编目人员加强培训,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涉猎多种知识面。
(四)改革编目工作流程,跟上时展的步伐。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互联网迅速普及,知识信息量爆炸似地增长。面对海量的文献资源,仅仅依靠一个图书馆编目数据中心的努力工作已经难以独立完成繁重的文献编目工作,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工作观念和管理理念,改革陈旧滞后的工作方法,改变闭关自守、重复劳动,各自为政的现状,寻求联机联网联合编目、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发展新路。
传统的编目工作流程是以手工编目为主,常规的工序要完成“查重、分类、著录”三大块工作,这种工作流程全手工操作时,所花费的时间长,效率低,人员疲乏,但是对数据质量监督准确率高。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编目技术走向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图书馆编目的压力,也使编目管理工作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图书馆编目部门在自动化进程中,应该打破原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抓住编目工作特点,科学有效地调整工作流程,借助计算机运行的高质、高效的性能,设计科学合理又简洁、易操作的编目工作程序,使编目工作真正实现计算机化管理,走上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晶娥.图书编目利用外部数据源问题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5(7)
[2]陈伟等.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问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4(2)
[3]周妤.数字化时代的编目工作[J]. 现代情报,2006(6)
【作者简介】向 洁(1965- ),女,湖南芷江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采编部馆员。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