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防范网络假新闻对策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93 浏览:131595
论文导读:网站的主要目的,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吸引网民们的眼球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事情,很多商业网站将突发事件的首发作为自己实力的最重要标志,展开了速度战,相互比赶在别人前面,比信息含量大,比小道消息多,至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即使是面对假新闻,首先考虑的是众多竞争对手会不会比自己提前发布此条新闻,自己能不能站稳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日益成为人们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而网络假新闻的泛滥,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新闻资源,更误导公众、混淆视听,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假新闻的现状,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试图寻求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假新闻;真实;网络媒体
1005-5312(2012)24-0241-02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中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我国网民和上网计算机的种种增长态势表明互联网络的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在网络新闻日益成为人们获知新闻新的途径的同时,网络虚拟环境下网络假新闻也随之而来,不仅占据了宝贵的新闻资源,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更对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网络假新闻为何会如此泛滥?网络新闻如何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避免假新闻的产生?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网络假新闻的定义

定义什么是网络假新闻,是分析其产生原因和防范的前提和依据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学术界,关于新闻的最权威的定义是由陆定一在1943年提出的,他认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根据该定义,我们可以把网络假新闻定义为,网络媒体关于新近发生事物的虚假报道。这里的网络媒体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于一身的媒体新类型。网络媒体有的人也称为互联网媒体,它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以电脑、数字电视机或移动电话等设备作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网络媒体被称做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集前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一种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它具有信息的即时性、海量性,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交互性和多媒体性等特点。故在网络媒体上发布的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都可称之为网络假新闻。

二、网络假新闻的成因分析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渠道、阅读习惯,网络新闻成为人们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但是,近年来,许多真假难辨的新闻走马观花般地流传于网络,如“金庸先生的两次去世”“2011年发文限港台艺人参与内地电视节目”“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上限为35人”等,严重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网络假新闻的泛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网站自身的利益

网络媒介环境与现实世界的媒介环境是有所不同的,网民在网络上可以任意选择网站进行浏览新闻,网站数量的众多也使网民具有更多的选择。对于网站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盈利才是他们开办网站的主要目的,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吸引网民们的眼球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事情,很多商业网站将突发事件的首发作为自己实力的最重要标志,展开了速度战,相互比赶在别人前面,比信息含量大,比小道消息多,至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可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即使是面对假新闻,首先考虑的是众多竞争对手会不会比自己提前发布此条新闻,自己能不能站稳市场,对于传播的这条新闻会不会迷惑网民,被揭露了是否会影响自己网站的声誉,只要暂时吸引了网民们的眼球,让他们点击自己的网页,不被竞争对手拉下,能让自己得到切实的经济效益就是好,就值得一做。网络媒体都将时效性放在第一位,尤其把突发事件的首发视为自身实力的重要标志,将在第一时间内把新闻传递给网络受源于:7彩论文网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众作为同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在这种压力下,网络媒体在发稿前,几乎没有留给网络媒体从业人员以任何时间完成对网络新闻真伪的核实。

(二)传播者、接受者双方互动和角色的转换

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中,有一个与各种信息来源有着密切联系的媒介组织,在网络环境下媒介组织即网络媒体。它从获取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中筛选出一部分,进行编码,并大量复制,再通过自己的传播渠道,将大量同意的信息传达到大量的受众。这些受众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扮演着译码者、释码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同时他们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一定的反应。其中一部分的受众会将自己的反馈通过特定的渠道传递到网络组织,这个时候受众就扮演着编码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同时这些个体还分别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接收和理解信息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群体中再加工和再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们也扮演着释码者、译码者和编码者的角色。而网络媒体在接收受众所提供的反馈的时候,也扮演了释码者和译码者的角色。这些反馈意见中的一部分可能会对网络媒体的传播行为带来影响,从而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和角色转换得到了实现。
网络环境下网络媒体和受众的角色转换一方面使网络媒体可以在受众上传、分享的海量信息中选取信息源,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发布的新闻在受众中如果产生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影响后又会反馈到网络媒体上,使网络媒体进一步对新闻进行挖掘和再开发。角色的转换中就给网络假新闻滋生了生长的土壤,当网络媒体选用受众上传的资料作为信息源的时候,网民的信息是否真实,是否经过考证就需要网站编辑人员进行核实,但如何追求时效性的同时进行核实是比较难把控的;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在将反馈回来的新闻进行挖掘时,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

(三)网民文化程度层次不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中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高中、大专以上学历网民的比例继续下降。网民文化程度的层次不齐,直接的影响就是网民的媒介素养也是良莠不齐的。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面对海量的信息和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媒介素养不高的网民来说,要求他们在上网时不听、不看、不信网络假新闻也是不实际的。同样的,严格要求他们在上网时不上传、不散布网络假新闻也是不可能的。(四)网络媒体的监管存在问论文导读:,而一旦在新闻来源方面出现了问题,网络假新闻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监管虽然有很多的法律法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三、整治网络假新闻的对策(一)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不同,互联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技术先行、法律缺位的现象在所难免。

传统媒体在发布新闻时,有层层的把关和审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因为我国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权,只有转载和综合新闻的权利,但在网络新闻只有网络编辑一个人进行把关和审核,比起传统媒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一方面网络新闻的来源是来源于传统媒体,另一方面网络新闻也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源,而一旦在新闻来源方面出现了问题,网络假新闻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媒体的监管虽然有很多的法律法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整治网络假新闻的对策

(一)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与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不同,互联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暂,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技术先行、法律缺位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主要表现为一些网络立法还比较滞后;相关政策法规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完善;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也得不到法律保护。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网络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但是这些法规多停留在行业法规、部门章程层次、不够全面和系统、法律效力位阶普遍较低,特别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执行机制,导致规章制度成为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准则,一些网络传播纠纷处理起来还无依据。
由于网络传播是集合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综合的、多层次的传播方式,故在对网络媒体进行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还需要综合对网络传播各个环节和层面也进行法律法规的规制和规范,营造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杜绝网络假新闻的产生土壤。

(二)加大对发布网络假新闻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一旦发现网络媒体发布了网络假新闻,相关部门应该依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惩罚,并要求其进行补救。如果网络假新闻没有得到查处,会产生示范效应,其他网站也会无顾忌地效仿。即使被查处了,但处罚很轻,也同样不能杜绝网站登载网络假新闻的行为。因此,立法应加大对登载网络假新闻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国家新闻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和机关等应根据各自的职责严格执法,对网络假新闻的滋生环境和环节合作进行执法和管理,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媒介环境而共同努力。

(三)提高网络媒体的行业自律

网络假新闻的泛滥网络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在防范网络假新闻方面网络媒体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行业自律,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网络媒体提高行业自律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把关人”的作用。网络媒体的“把关人”,应该具备七种能力:一是运用超文本手段的能力;二是基本的网页制作、设计、发布能力;三是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能力;四是具有辨别力和责任心;五是富于创新的想象力;六是具有自我控制和平衡的能力;七是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但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把关人”都具备以上七种能力,网络媒体应定期对网络新闻从业者进行新闻业务培训,增强网络记者的综合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自觉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认真核实新闻来源,发挥“守门人”的职责,认真执行严格的审稿制度,严把事实关。第二,网络媒体应建立应对网络假新闻的相关机制和公关策略。一旦发现网络假新闻,网络媒介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网络假新闻的社会不良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当发现有网络假新闻第一时间进行澄清、道歉并采取其他的补救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网络假新闻的不良影响,对于已经发布的网络假新闻也需要及时进行清理。

(四)网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网络的开放性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兼顾受者和传者的角色,在信息传播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普通民众甄别真假的难度,这就需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政府、媒体、社会的共同的努力,更需要网民的自律。网络媒体需要在媒体、网络新闻工作者和大众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一套媒体道德准则,并付诸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对网络新闻也是一样,网络媒体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并取得更大的发展,在这方面就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虚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假新闻也许能给网站带来一时的好处,但由此导致的长久的损害是不容低估的。作为网络媒体,新闻的真实性一旦受到怀疑,将失去网络受众最起码的信任,最终也就失去了网络媒体的根本利益。防范网络假新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杜绝网络假新闻滋生的土壤。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沈海春.试析网络媒体新闻公信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J].东南传播,2005(12).
[4]韩春艳.“把关人”如何实现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角色过渡[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