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新时期文学经典化方法与路径-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07 浏览:18171
论文导读:
在这样的时代言说经典建构,也许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来自内心的冲突。经典化问题,在西方世界曾引发激烈争论,在当代中国,经典化和去经典化的争执,也一直不绝于耳。很多人认为,新时期文学时间较短,不符合布瓦洛所谓经典长时间段标准,且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真正经典。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研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究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方法和路径,就面临巨大的学理挑战。不可否认,中国当下的文化状态,对经典的解构非常强烈。学者陶东风曾愤怒地对“文学大话风”进行指责:“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民生活节奏也很紧张,为什么没有生产出中国特色的大话文学?”在现代化历史上,很难找到中国这样缺乏经典塑造连续性的大国。也可以说,经典问题是中国特殊文化语境的产物。而恰是这种特殊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经典化问题的冲突表征和叙述难度,也决定了中国文学经典化的呈现状态。
晚清之前,中国文学经典化,已形成封闭自足的权威体系,那就是以儒家正典为外在楷模,以教化与和谐为圭臬,以审美性为补充,并以古体诗和散文为文体正宗的经典权力秩序。这种经典体系,与中国的等级政治文化有密切关系。而晚清之后,西方文学大量涌入中国,随之而来的经典标准也发生改变。然而,布鲁姆所推崇的,由经典作家和作品形成的现代文学审美自足性的权威经典秩序,并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中国并不具备审美化文学经典成为绝对权威的创作主体心态、读者接受语境与宽松的外部政治与经济场域。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也不可避免带有政治权威的影子。中国作家的“影响焦虑”,不仅来自中国古典文学,来自西方经典文学,更不能摆脱“救亡”的压力。建立独立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的焦虑,在20世纪至今的大部分时间,甚至压倒文学场域自足性经典权威构建的努力。在这种发展逻辑下,政治标准就有可能成为文学最大的经典标准,如“十七年”文学红色经典。新时期之后,文学自身审美经典化才慢慢被彰显出来。但这个过程依然充满挫折。它既来自现代民族国家叙事的固有逻辑,也来自外部文化语境。由于民族国家叙事的宏大性,它易为主流意识形态表述自身合法性,因此,它很容易在政党意志指挥下,结合革命叙事某些道德性质素,并体现出一定通俗市场化特征。它至今依然是文学场域最具资源性的权威话语。而“现代中国的文化复兴”似乎成了文学形成“共识”最具合法性的叙事形态。然而,主流意识形态塑造权威话语的心态,大大削弱了“现代文学”的经典内涵。而经济场域在80年代中后期不断壮大,在促进通俗文学发育的同时,通过和政治场域结盟,不仅减少了纯文学经典化的文学资源,更不断将文学变成消费符号。它利用传统通俗文学的故事性,且使文学经典化过程沦为大众娱乐形象,使其丧失符号信誉性。某些以通俗面貌出现的写作,因现实的压抑,也会转化为解构狂欢,无情嘲讽所有重塑宏大叙事的企图。新世纪某些网络文学,就表现出这一特点。而在某些作家的野心下,解构性创作也会变成恶意炒作。这种现象在西方也存在,但都不如中国来得如此触目惊心。
但是,这绝不是说,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不能被很好经典化。很多学者对建构新时期文学经典抱悲观态度,认为经典建构合法性,已让位于解构合法性。然而,从外部逻辑来看,现代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形成,需要现代文学经典的参与。而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过程,在新时期以来呈现出“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的内在逻辑。可以说,这个过程至今还在继续。而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强大解构风潮,可以说更从侧面表现出了“建构的焦虑”——无法真正寻找并确立经典的焦虑。另外,中国强大的文化传统底蕴,不断上升的国民素质,政府的关注,文学体制的维护,民间蕴藏的巨大文学,都是我们建构新文学经典的基础。至今世界上也很难找出中国这样有巨量文学基本人口的国度。在我看来,新时期以来文学经典化,可以有以下方法和路径以备参考:
一,相对恒定的标准,依然是新时期文学经典确立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布鲁姆看来,经典的形成会经历“影响—焦虑”、“冲突一竞争—超越”两个阶段。而竞争性、焦虑性、普遍性和陌生性,是经典文学的标准③。而著名学者童庆炳认为经典化要有几个要素:(1)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2)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的空间;(3)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4)发现人/赞助人;(5)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6)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④。新时期文学情况复杂,各种文学经典化标准时常发生冲突,这也加大了经典化难度。人性的深度,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深刻体察,勇敢的现实批判精神,与原创性的独特文学语言,还应成为新时期文学相对恒定的文学经典标准(也相当于普遍性和陌生性)。而文本之间的竞争与影响的焦虑,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观念及其他标准,则应成为“次级标准”。当然,这也存在问题。因为所谓普遍人性深度,现实批判精神与原创性文学语言,有赖于文学批评家的权威阐释,而谁又能保证经由批评家遴选出来的作品,就是优秀经典?于是,这仿佛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式的问题。然而,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对这些标准的坚守,依然不可动摇。因为守不住这个底线,也意味着文学经典标尺的沦丧,那些一味沉溺在解构快感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就有可能成为文学自身消亡的掘墓者。经典的建立,并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召唤”(阿尔都塞语),或仅是权力场域的话语等级塑形,它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内心文化信仰的表征。对经典的解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对经典的重新建构。比如,电影《大话西游》虽是对《西游记》的一种解构,但它却彰显了对爱、自由和责任的现代思考。而那些缺乏建构意义的恶搞,则仅仅满足了某种“恶趣味”的文化心理。
相对比而言,在西方背景下,对经典权威性的解构,既存在无原则的消解,也有一定合法性。这种合法性,来自对经典所代表的权力秩序的质疑,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世界掀起经典修正运动,很多学者认为,西方文学经典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有浓厚的白人男性作家的影响,而少数族裔、女性作品则受歧视和冷落。这种对经典的修正,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削弱文学经典的游戏规则,只不过内涵更加丰富了,外延论文导读:
更广阔罢了。例如,在美国当代文学经典中,美籍西班牙人、美籍亚裔和土著印第安人的作品,正在被美国高校普遍采用,而传奇小说、哥特式小说、幻想小说等亚文类,也在逐步被接纳。甚至斜杠小说(同)、粉丝小说(科幻)等提法也被经典化广泛吸纳。然而,这种经典标准的滑动,是建立在核心标准上的外延扩大化。莎士比亚、但丁、歌德、雨果等经典现代文学名著,依然享有文学教育、读者接受等领域的崇高地位。而库切、帕慕克、耶利内克等当代精英化作家,也在世界范围内,经过经典化过程,成为新的纯文学经典。
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经典化面临的最大困境,并不是经典标准的扩大化,而是在前现代、后现代与现代缠绕的悖论化语境中,文学经典标准无法真正确立的尴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摘自:7彩论文网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用来激发孩子们的审美创造力,那么,离我们生活更接近的新时期文学的精品,也完全可以加入中学文学教育经典化的行列。
我们看到,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和学生的生活年代最贴近,如果选材得当,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也容易为学生们创造性接受,真正形成美学素养,培养文学趣味。而对新时7彩论文网学术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期文学作品的看重,本身也是培养民族国家文学经典的连续性和发展能力的体现,有利于培养民族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强化经典传承的自信。例如,很多新时期以来的优秀诗歌,非常适合诵读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诗人杜涯的《秋天》,诗人路也的《木梳》等诗歌,语言优美,思想健康,深刻感人,审美创造性强。而就小说和散文而言,即使是当代名作家的精短名篇,例如,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迟子建的《雾月牛栏》,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也很难在较广泛的地域,进入普及性文学教育课本和辅助教材,而只能作为大学中文系选读篇目。这既不利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新时期文学的成就,也是严重低估。近年来,由于国学热影响,民国时期的《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等老语文教材,在不断热销。而这些课本,在提倡传统经典的同时,也非常推崇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这都反映了人们对文学经典的崇拜心理。如果新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经过认真遴选和改编,突出其文学性与接受性,相信也能取得不亚于国学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中学以上程度的文学教育。我们可以仿照中华书局在30年代刊印的《初中学生文库》(共80册),以丰富的辅助性教材,不做硬性学习规定,以选读和审美兴趣培养为主,提高中学以上程度学生的新时期文学经典的阅读量。
五、做好经典阐释性工作。这主要是指注意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特别是做好现场文学批评的工作。有些人认为文学现场研究学术性差,不值得浪费精力。但是,如果没有大量认真、细致的文学介绍、分析和推荐文字,我们对当代文学的文学史积累,就会无从谈起。而严肃认真的文学现场批评文字,也可以让读者有选择地阅读,加强文学经典的认知过程。目前,很多有远见卓识的大学教师和文学工作者,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经典化并不等于权威化,更不等于单纯维护现有文学史秩序。对新时期文学经典的塑造,也绝不仅是用乾嘉学派的考据功夫,加上福柯知识考古学的现代意识,对现有的当代文学学科的神圣化。目前我们的文学体制,延续了一体化时代的某些特征,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代文学史的分期、性质、文学史格局和内部秩序,文学史的政治性干扰,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真正个性化,讲求文学自主性,又是科学严谨的文学史,还有赖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成果,既要有新的史料发现,也要有新的观点和新的作家的发现。
文学经典化,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精神能力的体现。而新时期文学的经典化过程能否成功,有赖于文学家、政府、媒体与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其实,对当下文学的经典化,还是验证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实力的提高,我们应该而且能够以更为宽容的心态,更有耐心的建构,来塑造我们心目中的新时期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