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汉画中鱼-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636 浏览:42874
论文导读:之前的主要生活手段之一。由最初的捕捞野生鱼为主,逐渐发展到人工饲养家鱼。随着养鱼经验的积累和捕鱼技术的提高,渔业生产便进一步成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之一。两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期,渔业生产也自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最能具体反映汉代渔业生产盛况的实物资料就是汉画中那
摘要:鱼,无论是作为一种图腾,还是一味佳肴,在汉画中俯仰皆是。本文通过对汉画中鱼的各种形象赋予其特种文化内涵,展现了汉代渔业生产、饮食文化、祭祀习俗、神仙信仰、生殖崇拜观念、百戏表演艺术以及广泛的招祥求吉心理意识诸多方面的风俗。
关键词:汉画;鱼图腾;生殖崇拜;艺术形象
1005-5312(2012)24-0078-02
汉画,作为汉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以其惊人的容量,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展示出异彩纷呈的古文化信息。汉画中那俯仰皆是的鱼画像构成了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鱼文化现象。
鱼作为一种食物用于裹腹充饥,最早可追溯到人类之初的原始时代。原始社会,男子渔猎,女子采集,捕鱼便成为原始农业之前的主要生活手段之一。由最初的捕捞野生鱼为主,逐渐发展到人工饲养家鱼。随着养鱼经验的积累和捕鱼技术的提高,渔业生产便进一步成为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生产活动和食物来源之一。两汉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期,渔业生产也自然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最能具体反映汉代渔业生产盛况的实物资料就是汉画中那众多的捕鱼和池塘养鱼画像。
捕鱼画像在山东、四川、江苏及河南等地均发现过许多,其中尤以山东汉画最具代表性。我们仅从山东汉画像石中就可以看到汉代形式多样的捕鱼方法和捕鱼工具。具具体画像主要有徒手抓鱼、镖叉刺鱼、撒网捕鱼、置罩捉鱼、持箕捞鱼、驯鸟啄鱼等数种。①四川地区还出土了不少“池塘养鱼”画像石(砖)以及模型明器。《汉书·地理志》云:“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从这些数量可观的画像中,我们足以窥见两汉时代滟业发展的空前状况。
随着汉代渔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鱼便成为贵族富家日常生活餐桌上的美昧佳肴。汉画中的庖厨图和宴飨图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庖厨图中的宰鱼形象②、宴饮图上的盘中之鱼③,足以让我们联想到墓主人生前的侈奢生活。但鱼类形象不仅仅活跃在汉代的饮食文化之中,同时,它还经常出现在祭祀文化之圣坛上。早在周代,鱼已成为人类祭祖祀神的祭品,据史书记载,汉昭帝时曾于昆明池养鱼,“以给诸陵祠”④。汉画中同样有祭案上放鱼的画像。⑤《山海经》中有以鱼祭山神的记载,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求雨篇》中亦有用鱼祭祀雨神的作法。汉画中更有刻鱼祭雷神求雨的风俗画。
鱼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曾经是一种受到古人顶礼膜拜的神灵。鱼崇拜观念最早当起源于原始社会。《山海经》中就记载有众多的神怪之鱼,这些鱼均是外形怪异,功能神奇。汉画中同样可见到这样的一些鱼,有人头鱼身、鱼身四足、鱼驾云车、神人骑鱼、鱼持器械等画像。诸如此类的超自然的神性鱼在全国各地的汉画中比比皆是。显然,鱼的神异功能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我国古代还把鱼作为女性的象征,且赋予其特定的生殖繁衍的文化内涵。汉画中有不少鱼画像蕴含着这种生殖崇拜思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鸟啄鱼”画像和“龙食(戏)鱼”画像两种。如伏羲女娲交尾与鸟啄鱼相配合的画像;双鹤交颈兼衔鱼的画像。交颈鸟、相吻兽与鸟啄鱼相氧俞的画像;鱼蛇交体的玄武与鸟啄鱼相匹配的画像等等。其中的鱼即是女性的象征,而啄鱼之鸟自然就是与女媾的男性之象了。因为早在周代时,我国就已出现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民俗。且一直沿袭至今而不衰。鱼之所以代表女性,主要是因为鱼腹多籽,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且鱼之外形又与女阴相似。故此,人类希望女子的生育能力也像鱼一样强盛不衰,多子多孙,绵延不断。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认为“用鱼来象征配偶,除了它的蕃殖功能,似乎没有更好的解释”。⑥同样,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民俗语言中,鸟与鱼相对应,常作为男性的稳语,进而指代男性。相应地,食鱼便成为男女活动的艳语。自古以来,“食”和“性”被看作人类的两大本能,饮食与为人类自身生命延续和后代繁衍的两大活动,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目标上,二者具有异曲伺工的作用。因此,古人常用“食”来隐喻男女求爱的性行为。鱼不仅是人类的食物,同样也是一些鸟类所喜爱的食物。鸟啄鱼便成为大自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人类不仅利用这些食鱼的鸟类为渔业生产服务,而且将这种充满大自然和谐情趣的鸟啄鱼形象刻画在日常生活器物上,作为艺术品供人类自己欣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鸟啄鱼逐渐由原来单纯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绘,进一步融入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交配和生殖崇拜的象征意义。
汉画中的龙食鱼或龙戏鱼画像为数亦不少,这种画像与鸟啄鱼画像的象征性涵义是相同的。龙在古代也曾被看作男子之象。龙蛇同类,蛇与男性相类似,这恐怕也就是蛇(龙)为男性象征物的重要原因吧。二龙交尾和伏羲女娲交尾像是汉画中极为常见的题材,其交合、阴阳相配之寓意甚明,而汉画中有的“龙食(戏)鱼”画像与“龙交尾”画像合而为

一、这种组合画像的生殖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重生殖的国家,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影响至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儒家思想占主要统治地位的整个封建社会里,人们一直把繁衍后代看作交合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因此,我们认为汉画中那些特殊的鸟啄鱼和龙食鱼画像应是一种男女交合的象征性图示,其深层寓意就是对子孙繁昌不衰美好祝愿,是古代生殖崇拜思想的形象化反映。
鱼在两汉时代还曾一度成为百戏舞台上的一种艺术形象。汉代的百戏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它内容庞杂,包括了音乐、舞蹈、杂耍、竞技、假形及幻术等表演形式。而其中的“鱼龙之戏”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假形表演节目,同时又是一种幻术节目。张衡《西京赋》中的“海鳞(鱼)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之句就是对此种表演过程的生动描述。山东沂南和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中都有这种“鱼龙之戏”的表演场景。⑦鱼成为汉人喜爱的艺术形象,其文化价值又在表演艺术领域得以体现。
汉画中的鱼画像,除了一些较为特殊含义,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祥瑞之物象而存在的。同其它的祥瑞物一样,鱼与龙、凤、龟、麟、羊、虎、猴等,都蕴含着一致的避凶趋吉的文化内涵。两汉时代,因忌讳迷信思潮的兴起,祥瑞、灾异之说泛滥成灾。汉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吉祥动物是绝好的明证。鱼就是汉画论文导读:
中最为常见的吉祥动物之一种。例如:山东汉画中就有“羊、鱼”画像;凤、虎、龙、龟、蟾与鱼相结合的画像等,显然具有样瑞之意。汉画中还常见到两条鱼并列刻在一起,这种成对出现的鱼,应是古文献中所谓的比目鱼。《艺文类聚》引《瑞应图》目:“比目鱼者,王者明德则见。”古人视比目鱼的祥瑞之兆。在古文字中:“鱼”与“余”二字谐音,因此,古人又赋予鱼一种“连年有余(鱼)”之寓意。在山东、山西等地的画像石中还有一种“三鱼争头”的画像,这种极为特殊的画像更是一种祥瑞符号,其寓意为“三世争余”或“三世有余”。至今我国山东、江苏等地的民间剪纸和版画艺术中仍可见到这种“三鱼争头”的图象。⑧
鱼,作为一种祥瑞之物备受汉代人的青昧。因此,鱼的形象便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图案。汉画中有建筑物房顶上装饰鱼雕塑的,有门户上刻画鱼图案的。还有以鱼作为画像边框装饰图案的。如一幅画像,主体是建筑物、人物、车马等,画像下边框则用四条鱼形纹饰作为陪衬图案。⑨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作为装饰图案的鱼,虽然可能仍包含着一定的吉祥文化因素,但突出表现的则是它的装饰艺术效果。在这里,鱼进一步演化成为纯艺术性质的审美物象。
综上所述,汉画中的鱼画像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它涉及到了汉代的渔业生产、饮食文化、祭祀习俗、神仙信仰、生殖崇拜观念、百戏表演艺术以及广泛的招祥求吉心理意识诸多方面。
注释:
①王仁湘.钓者静之,罩者抑之——画像石所见汉代捕鱼方法.文物天地,1993年3期.
②《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550,齐鲁书社1982年3月版.
③《南阳汉代画像石》图222,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④《艺文类聚》引《三辅故事》.
⑤《徐州汉画像石》图165,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6月版.
⑥《闻一多全集·说鱼》,三联书店.
⑦张万夫《汉画选》图77,天津美术出版社1982年3月版.《安徽董家庄汉画像石墓》图版31,济南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⑧谢昌

一、三鱼争头.文物天地,1993年3期.

⑨《山东汉画像石选集》图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