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我国我国企业行为与运用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277 浏览:70827
论文导读:
摘 要:家庭和企业是社会主要的经济组成部分。劳动力会以收入的形式从家庭流入企业,产品则以消费形式从企业流向家庭。对我国企业行为与应用研究,有利于规范我国企业行为和扩展理论的实际应用,并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我国 企业 企业行为 行为研究 应用研究
一、引言
市场化导向成为我国商品经济体制的基础,这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形式的转型。“放权让利”是权利和利润分配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放权”是政策性措施,“让利”是经济性措施。改革开放以后,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正越来越能够代表自身的利益,而这正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放权让利”措施有效实行的结果。

二、企业目标与企业行为

企业的产业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与之对应,企业的正常运营有三大力量:企业资产力量、企业经营力量和企业劳动力。企业资产所有者所掌握的资产力量是企业的物质基础,企业经营者所掌握的经营力量是企业收益的保障,企业劳动者所掌握的劳动力则是企业动力所在。在过去存在阶级分化的经济发展史当中,企业劳动者由于处于阶级的最底层,所以在相对较高阶级的少数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绝对权利优势下(在过去,通常存在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统一的局面),占多数的劳动者由于很难达到统一行动。单个劳动者的力量极其有限,很难撼动绝对权力的“上层企业建筑”,这种群体行为分散化对于一个庞大的劳动者群体来说,实现其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是致命的。由此可见,劳动者收益目标的实现前提应当是其权利的实现。政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最坚实的保护伞,这样政府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其内在目标的驱使下对外部环境的反应方式,它是企业目标、企业手段和企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目标、企业行为与企业环境三者密切相关,企业行为的合理与否也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三者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满足经济效率源于: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的前提下,才会有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才能谈经济稳定问题。经济发展是短期的经济效率实行的结果,经济稳定是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企业环境受到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制约。如果要谈企业行为必须先谈企业环境,因为只有在充分掌握企业环境的基础上,企业手段、企业目标和企业行为才不会过大和空洞。

三、企业收入与投资问题

在讨论企业收入与投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加以明确。事物的形态可以分为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部分,实物形态重视的是对等关系,而价值形态则注重抽象的因素。比如,收入平等是基于实物形态而言,竞争机会平等是基于价值形态而言的;生产多少产品就能分配多少产品,所以生产和分配的概念也是基于实物形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求由供给来满足,对于生产与使用而言,只有生产出来多少产品才能使用多少产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额等于社会使用额。比如,从非总量膨胀问题角度来看,“导致国民收入的使用额大于国民收入的生产额:一是进口大于出口;二是动用上年储备,三是动用补偿基金”。本文所说的收入与投资问题对于实物形态而言的。
产品收入问题是社会化大生产中经济运行的实质。收入是产品的抽象,产品是以收入为最终目的。正如抽象和具体是事物都具备的,劳动与价值也是不可分割的两种重要概念,而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两种表现。我们将产品在具体化就是收入,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投资是企业关注个体的收入结构的合理性的重要动因。与以储蓄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单位不同,企业的特点在于是以投资盈利为目标的经济单位。投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只有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操作实践的小团体才能真正胜任。在理想状态下,本文称这样的“小团体”叫做投资决策层。首先,团体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其次,无论是面临投资决策的个体,还是企业全体都将因为信息或是机构权利结构不对称,而对投资产生无效率问题。承担企业投资风险的投资决策层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必将使企业在满足投资决策层中个体利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的收入结构的合理性。与孙祁祥教授的观点相同,本文认为这种投资决策层,正是国论文导读:源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政府行为是企业权利竞争中不可不提的宏观背景。虽然在现代经济竞争中,除了经济危机的直接干预外,政府放佛早已退居二线。但实际上,政府的间接操纵却将社会的经济水平控制在其可控的发展程度内,即在政府的制约下,企业不可能不限的膨胀自身权利。企业权利的方程式一定会有个阀值,这一点将
民经济收入流程变动中的储蓄与投资分离产生的结果。

四、平等与效率在企业中的应用

经济社会的平等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竞争机会平等和收入平等,这本身就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竞争机会平等意味着个人有平等参与竞争活动的机会”,收入平等是指现实的收入差距不大。竞争机会平等必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具有不同优势的企业会有同等的机会去占有市场份额,其结果显然会是强势企业胜出,进而导致稀缺资源流向更为优势的企业,进行资源的优化重组。强势企业获得的优势资源又进而转化为收入的不平等优势,这种优势的循环早在竞争机会平等时就确定了。这就证实了市场经济运行法则的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即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在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强势企业会得到更多的稀缺资源从而表现的更为强势,弱势企业一次次的丧失了资源优化的机会而显得更缺乏竞争力。这种马太效应导致的结果就是其参与竞争的主体的收入不平等,强势企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弱势企业,并且这一收入不平等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
但这也并不表示弱势企业会坐以待毙。为了改变或是减少竞争中的马太效应原则,弱势企业会进行必要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投入和产出比,加强企业效率。“价值规律的实质是一个效率原则,价值规律运动既带来了效率问题,也带来了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收入的不平等导致弱者调整自身结构,促使其与优势企业“抗争”,以便有一天能迎头赶上。这也使优势企业不敢掉以轻心,不断强化和完善自身优势。这样的良性循环是以具象的收入差距为主线的,具有内在的激励动因,这样的市场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不平等的出现首先就是竞争环境的不平等,这样会使得竞争者努力寻求外界庇护,优势竞争者把多数时间和资金用在巩固和维系与优势“上司”的关系上,弱势者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寻求更强力的庇护方面。虽然寻租者通过寻租活动达到了目的,设租者通过设租行为获得了额外的收益。但是这样产生的寻租行为必然浪费了整个市场的稀缺资源(主要是稀缺的时间和资金),从而降低了整体市场的经济效率,即不平等现象会产生寻租性非效率。其次,对于社会内部成员而言,经济秩序的不平等很容易造成市场不平等风气的蔓延,这样极易导致微观个体之间建立一种不平等观念,其宏观表现为社会成员之间将产生一种离心力,“加深社会利益集团和成员之间的鸿沟,由此导致内耗性非效率。”
五、结束语
对于我国而言,地区资源分布格局决定了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政府行为是企业权利竞争中不可不提的宏观背景。虽然在现代经济竞争中,除了经济危机的直接干预外,政府放佛早已退居二线。但实际上,政府的间接操纵却将社会的经济水平控制在其可控的发展程度内,即在政府的制约下,企业不可能不限的膨胀自身权利。企业权利的方程式一定会有个阀值,这一点将会限制企业不可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
孙祁祥.中国企业行为分析[J].经济学家,1991,02:88-96+128.
孙祁祥.市场取向改革过程中国民经济收入流程的变化[J].经济学家,1993,04:51-62+127.
[3]孙祁祥.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J].经济研究,1993,08:53-57+76.
[4]孙祁祥.总量膨胀结构失衡的三大循环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1994,01:72-77.
作者简介:周旭(1991- ),男,新疆博乐人,本科在读,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研究方向:公益旅游、结构工程、工商管理、建筑物理、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