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革新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80 浏览:14534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且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针对其进行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求与同仁共享。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技能性、职业性和导向性这三大特点决定了高职体育的教学模式必然与传统体育教学不同。高职教育应积极关注学生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和运动行为能力开发,并将最有价值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供给学生。本文将针对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改革方向与建议。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仍居于主导地位。体育课程标准一成不变,使得体育课平淡无味,学生很少在运动中享受到欢乐,健身的目标自然就没有达到。这就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也就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长期效益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功能的单一性,造成学校体育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校体育“育体”功能的缺失。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应以“健康第一”为导向,适应人类休闲生活形态,培养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思想与能力为教学目标。
(2)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教育,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增强体质,终身受益。这样的目标定位,致使广大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也就增强了,终身锻炼的愿望就会实现了。因此,造成广大体育教师片面强调竞技能力的提升,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其实,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体育的目的有着共同的一致性,简单而言,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而言,真正达到以上要求的其实并不多。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人文价值缺失。教育作为现代化社会输送知识人才的重要手段,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已蔚然成风,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在具体的课程上,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课程设计的重点,却未曾深入到学生的精神层面,且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缺乏联系,学生所学到的只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体育知识,创造力极度匮乏。体育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教育目的必须明确,教学内容必须完整。
(4)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结果的评价不科学。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主要是沿用竞技运动的那一套方法,尚未完全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评价体系接轨。事实上,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出的主要是高校学生的竞技能力与水平,而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表现却有不足。这样造成了大学生将体育成绩视为判断体育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也就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完善。过分地强调结果,学生的体育素质评价就会单一化,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恰恰相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不仅是动态的,而且形式上也要多样化。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创新能力被忽视。现行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大多忽视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内容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另外,竞技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娱乐性。因此,学生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锻炼身体,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6)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还需不断提高。众所周知,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技术示范,它缺乏专业的学术支持,因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普遍存在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缺乏上进心,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认真钻研学术的问题。由此可见,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国务院关于深化体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健康不仅是指体质的增强,也包括了心理的健康。因此,高校体教改革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将身体教育与心理教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育结合起来,以体育教学的原理、方法为手段,从而使学生达到生理健康、论文导读:
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2)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高校在学生体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健康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出发点,以改革现行体育教学体制为核心,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3)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要能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所以高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发展之间必然要紧密相连。毕业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体育课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学生掌握终身锻炼的基本技能和手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为主,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发展趋势。
(4)全面改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更加科学化、化,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教师评价手段应尽量做到公正、准确、灵活、多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性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但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对技术课教学调控性就显得弱了些,这就需要过程性评价加以辅助,以调控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向最佳态势发展。
(5)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素质。创新的教育思想与创新的教育方法,必须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善于寻找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体育教学往往是在动态过程中开展的,因此教师应有开拓精神,不能因循守旧。在体育教学中,在教授材时,教师也要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创新性的喜悦,也要注重倾听学生的想法与构思。要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就一定要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也包括了要促进教师不断地提升体育专业知识及其相应能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水平,并且最终以科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当然,现今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需要广大高校体教工作者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全面考虑教育条件及对象,对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对教育结构进行重新调整,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也为当代高校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胡海燕.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107—109.
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4 (12): 43—45.
[3]辛继湘.人文价值——科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J].教育评论,1998(2):3—35.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