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边城《边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497 浏览:158876
论文导读:
教学目标
【感知层次】

1.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节选内容,简要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感受层次】

1.阅读作品,认识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物美;

2.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感悟层次】

1.结合文本内容,赏析翠翠人物形象特点;

2.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物美,赏析翠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对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主旨的理解。
教学设想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法:讨论法、点拨法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听歌曲《等等等等》,感受情境。
【感知层次】
作者作品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年),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县人。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蜜柑》、《八骏图》、《雨后及其他》、《月下小景》、《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阿丽思中国游记》、《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精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中篇小说《边城》完成于1939年,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故事发生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70,仍很健壮,孙女翠翠15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感受层次】

一、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和人物美

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投示风景图片。概括湘西风光的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小结: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2.阅读文本,概括边城的民风民俗。

投示民风民俗图片。
小说中描绘了赛龙舟和舞狮子两件民俗,生动细致,动人心弦。
小结:淳朴美好的人文风情。

3.阅读文本,理解湘西的人物美。

投示图片。
小结: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纯真善良的湘西人民。

二、理解小说主题

1.投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2.分析:
(1)别人眼里的《边城》。
湘西世界是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与梦幻的交织。这梦幻难免与现实持有距离,但作者的目的似乎是从人性道德的视角,去一个民族可能的生存状态及未来走向。他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他在思索湘西常态的一面的同时,也在反思变动的一面。他一方面试图在文本中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小说结尾写小城示范场的白塔在祖父死去的那个夜晚轰然倒塌。白塔显然不仅关系着小城的风水,而且已成为湘西世界的一个象征。塔的倒掉由此预示了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必然终结。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世界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2)作者心中的《边城》
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我生长于作品中所写到论文导读: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因为它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说来,似乎相去太远了。【感悟层次】

一、阅读第四章,投示相关语段,赏析

的那类小乡城,我的祖父,父亲,以及兄弟,全列身军籍;死去的莫不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就我所接触的世界一面,来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即或这枝笔如何笨拙,或尚不至于离题太远。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地写下去。但因此一来,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因为它对于在都市中生长教育的读书人说来,似乎相去太远了。
【感悟层次】

一、阅读第四章,投示相关语段,赏析人物形象。

1.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思考、明确:心理描写;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2.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思考、明确: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深依恋。
3.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思考、明确:语言描写;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爷的气,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二、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诗经·郑凤·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乐府·上邪》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赏析示例: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边城》全文。

2.预习第二单元。

【板书设计】
边城
沈从文
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淳朴美好的人文风情
纯真善良的湘西人民
主题: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
责编/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