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诗文给诗文配画,激活语文教学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156 浏览:132716
论文导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新的课程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中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打破以往学习语文的常规,不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还可以运用“想”和“画”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些年我大胆尝试,将绘画艺术引入课堂,把文字和图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绘制图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再借助学生的理解和观察将直观还原为意境,进而充分、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文内容,感悟、欣赏诗文美妙的境界。

一、让绘画为散文

在散文教学中,作者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受,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呢?为此,我注重了课堂设计中绘画艺术的引入。
在教朱自清的《绿》时,我第一次让学生给散文配画。为了让学生充分预习,我布置了将课文内容转化成图画的学习作业。学生一听都兴奋不已,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认真研读课文。讲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画好的画拿出来,一边听课文的讲解、一边对照自己的画是否符合文意。结果却不从人意:例如:课文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有的学生截取这一段文字来描述画面,不是山非山、亭非亭、就是色彩混乱,线条模糊,见到这种情况,我及时请教美术老师给学生提供范例,并给学生讲解如何领会文章意境,突出文旨,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增长绘画技术,使之在浓厚的兴趣中熟知诗文绘画的要领。
在教《春》这篇精品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对春的眷恋、向往、赞美之情,要求学生将春的五种自然风景概括为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盼春图”。然后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绘制一幅图画,选出最能体现文章意境的画面,让创作者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在讲授完蒲松龄的《山市》后,我引到学生将山市幻景按时间顺序描画出来,有的描画一幅,有的描画四幅,将无形的文字转化成了有形的图画,效果不言而喻。通过作画,使本以生动的文字更有一种质感,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同时,可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联想和想象能力,实现了思维活动的大整合。这一教学模式既注重了学生对作者抒发的情的理解和共鸣,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长此以往,激活了课堂,教活了语文,增长了学生阅读能力。

二、让绘画为古诗词传神

在古诗词教学中,鉴赏诗词的意境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神韵,我也常常将绘画艺术引入其中。例如:在鉴赏王维的《汉江临眺》一诗的意境时,我让学生根据诗文意境作画,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讲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学生们兴致勃勃把自己的绘画作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有的命名为“汉江壮景”,有的命名为“汉江波涛图”,有的重点描述汉江水的壮阔,有的重点描述“浮”和“动”的场面,诗文意境在描述中显现。
在《古诗苑漫步》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辑录古诗集”,四个小组的学生各显神通,设计了精美的古诗集。第一组的诗集名字是“诗情画意”,第二组的诗集名字是“荷塘月色”,第三组的诗集名字是“寓情物语”,第四组的诗集名字是“诗海藏珍”。有的按所咏之物辑录(如“荷塘月色”所辑录的均为咏荷花之作),有的按作者编辑专辑(如“诗海藏珍”辑录了杜牧、王维、王安石等人的诗),有的按季节辑录,(如“诗情画意”所辑录的诗咏春之作),每本诗集既注重内容的充实,更重视图画的美观,且图文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相配极其妥帖。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将绘画引入语文课堂,还远远不只是让学生画画,著名诗人王维诗有“诗中有画论文导读:
”的美誉,所以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领悟诗文语言精深的内涵,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与美术学科的艺术学习相结合,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充实、更为丰富。
总之,不管是由课文生画也好,还是由画写文也好,关键是注重学生的“想”的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阅读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和创造,用多彩的画面展现丰富文学艺术形象,这个“想”的过程就是开发学生的思维的过程。学习语文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也正是课改要求中的“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