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痹证痹证临床治疗感受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05 浏览:10464
论文导读:
【摘要】 痹证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临床主症。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是引起痹证的外因, 主要病机是外邪流注经络关节, 使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肝肾亏虚是正气不足引发痹症的内因, 主要责之于肾、肝、脾等脏器。临床上除针对风、寒、湿、热等痹症要对症治疗外, 还应对脏器病灶予以辨证施治, 以达到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痹证;临床治疗;体会
痹证指人体肌表经络遭受外邪侵袭后, 使气血运行不畅, 因而引起肌肉、关节、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重者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炎、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痛风、末梢神经炎、痛风等疾病。本病极为常见, 不论性别、年龄均可发病。潮湿、寒冷、气候变化, 更属多见。
现代医学认为, 痹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感受外邪、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肝气郁滞、血瘀、痰湿等方面。感受外邪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主要因素, 风寒湿邪侵入经脉, 致使关节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症, 人体感受热邪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而成热痹;肝肾亏虚是正气不足引发痹症的内在因素, 主要责之于肾、肝、脾, 痹症日久病在筋骨, 因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 精血互生, 肝肾同源, 肝肾亏虚, 精血不足筋骨失养, 腠理空虚才易受风寒湿邪, 因此肝肾亏虚是形成痹症的首要条件;脾胃虚弱是由于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或因嗜酒, 或寒凉偏嗜, 使脾胃功能失职, 生寒生湿生热, 邪气留滞于肢体关节而发生痹症;肝气郁滞引发神志失调, 可致肝失疏泄, 血行受阻, 表现在肢体上可出现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痹症, 若肝脏功能失职, 肝血不能养筋, 可出现关节肌肉疼痛, 关节屈伸不利, 肌肤麻木的痹症表现;血瘀是因为风寒湿邪侵入人体, 机体气血的运行受到影响, 使血脉凝滞, 出现气滞血瘀的病机, 瘀血产生后, 又会作为病理产物留滞于机体出现疼痛, 痛有定处, 舌质紫黯等症状表现;痰湿是水液输布障碍, 水湿停滞聚湿而形成的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最易损袭关节, 抑遏阳气, 阻滞气机, 水湿淫溢, 不循常道, 流于关节肌肤出现肢体麻木重着, 关节肿胀等症状表现。由此可见, 痹症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本虚和标实, 标实责之于外邪, 肝气郁滞, 血瘀痰湿, 本虚责之于肝肾亏虚, 脾胃虚弱, 气血精不足。病因与时令节气、情志失调、饮食居处、年老体衰、劳损等关系密切, 临床可随病因、病程、患者情况辩证治疗。当前, 随着痹症治疗研究的深化, 国内对于痹症类型不断细化, 本人比较倾向于依据患者疼痛的位置和剧烈程度分类, 即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
临床上治疗痹证, 可以根据患者的脉象、疼痛部位及程度进行治疗。若脉象多浮, 舌苔正常,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窜痛为特点, 可伴有恶风发热等表证, 是由于风邪外袭, 邪留肌表、经络所致痹证, 是为风痹, 可用防风汤、独活寄生汤。常用中药如虎骨、白花蛇、独活、羌活、防风等;若脉象多弦或紧或迟, 舌体胖大, 舌苔薄白或白润,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剧痛, 痛处固定为特点自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 得温痛减, 遇寒痛增, 是由于素体阳源于:论文大纲www.7ctime.com
虚、寒邪乘虚深入所致是为寒痹, 可用乌头汤, 麻附子细辛汤, 当归四逆汤。常用中药如桂枝、麻黄、附子乌头、细辛等;若脉象濡缓或滑, 舌胖有齿痕, 苔白或白腻或水滑,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重着, 痛有定处为特点, 是湿邪为主所致湿痹, 可用有薏苡仁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常用中药如薏苡仁、防已、苍术、威灵仙、萆解、蚕砂等;若脉多滑数, 舌质或红, 舌苔黄或黄厚腻, 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剧痛, 痛处固定为特点自觉局部发凉或触之冰冷, 得温痛减, 遇寒痛增, 是由于风邪化热, 痹证日久, 缠绵不愈, 邪留经络, 蕴而化热是为热痹, 可用白虎加桂枝汤, 二妙散, 三妙丸, 宣痹汤, 常用中药如生石膏、知母、苍术、黄柏、防已、薏苡仁、金银藤、生地、亦芍、丹皮等。
痹证的临床治疗, 除根据病人疼痛部位及程度对症治疗外, 还要对脏腑器官的病灶对症施治, 主要有化痰、健脾、补肾、养肝、活论文导读:药开立如下: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钩藤10g桑枝30g石斛10g牛膝10g狗脊10g决明子15g杜仲10g海桐皮10g威灵仙10g五剂,每日一剂,2次/d。二诊:服药后疼痛大为减轻,入夜能睡片刻,余症同前,效不更方,原方再进五剂。三诊:服上方15剂,肌肉触之不通,夜间亦不甚痛,睡眠安静,脉转和缓,舌红润有津,病已减
血化瘀及通经活络等。凡痹证患者出现皮下结节、事前肿及瘰块且脉象多滑, 舌质或暗, 舌苔白、白腻、水滑或黄, 是因痰湿流注经络、关节、四肢而出现的结节、囊肿及瘰块, 可用二陈汤常用中药如半夏、茯苓、陈皮、南星、白芥子、白附子、贝母、僵蚕等。;凡久痹肌肉萎缩废用, 伴脾虚气弱症状且脉象软弱, 舌胖质淡, 有齿痕, 舌苔薄、白、白腻或水滑, 是由于久病造成脾虚气亏, 可用有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常用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茯苓。凡体质柔弱, 病程较长, 筋骨关节疼痛、变形且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两尺尤弱, 舌红苔少而干, 脉沉细数, 伴有肾阳虚或肾阴虚见证。可用肾气丸、右归丸, 六味地黄丸, 右归丸, 知柏地黄丸。常用中药如地黄、山萸、补肾脂、骨碎补、淫羊藿、肉苁蓉、狗脊、川断、桑寄生;凡肢体麻木, 经脉挛急, 伴肝血虚症状。脉细, 舌质淡, 是由于平素血虚, 复又感邪而患痹证者, 或久痹不已, 日久气虚血亏而肝血不足, 可用有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常用中药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何首乌;不论何种痹证, 除针对病因施治外, 均应辅以通经活络法。临床表现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为特点。常用中药:寒湿痹用松节, 热痹用秦艽、稀签草、络石藤、金银藤。另外, 根据疼痛、麻木部位可选用适宜引经药。下肢用牛膝、木瓜、防已、木通, 上肢用羌活、川芎、姜黄、桂枝、桑枝, 颈项用葛根;腰脊用寄生、狗脊、杜仲, 全身用鸡血藤、金银藤。
痹症是中医临床的常见病, 本病由风寒湿邪侵袭而发, 在临床表现上有不同, 临床治疗应该是系统、全面、科学的检查, 并根据病症的具体情况辩证施治, 以达到扶正祛邪, 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例1 张某, 男, 58岁。患风湿性关节炎10年, 关节疼痛, 反复发作, 每年必经年累月不愈, 备尝各种中西药物、针灸、按摩均无效果。此次发病, 全身剧烈疼痛如虫咬, 出示前医用方皆温经通络, 化瘀止痛之治, 无效。诊查:肌肤消瘦, 皮肤枯槁, 关节与肌肉触之则痛甚。自诉白天其痛尚可忍受, 入夜则痛不能寐, 表情极为痛苦, 脉细数, 舌赤, 苔干黄。辨证为:风湿之邪侵犯经络, 久则化热, 热盛液耗, 筋经失养, 治宜滋阴养液, 佐以通络。方药开立如下:生地15g玄参15 g 麦冬15 g钩藤10 g桑枝30 g石斛10 g牛膝10 g狗脊10 g决明子15 g杜仲10 g海桐皮10 g威灵仙10 g五剂, 每日一剂, 2次/d。
二诊:服药后疼痛大为减轻, 入夜能睡片刻, 余症同前, 效不更方, 原方再进五剂。
三诊:服上方15剂, 肌肉触之不通, 夜间亦不甚痛, 睡眠安静, 脉转和缓, 舌红润有津, 病已减其大半, 原方去海桐皮, 加忍冬藤、络石藤各10 g。
例2 江某, 男, 49岁, 教师。四肢关节反复肿痛1年, 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常年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已经休息一年, 长期服用, 每次100 mg, 日2次。现症:四肢关节疼痛不已, 上肢为重, 腕指小关节为重, 红肿灼热, 手指梭形肿胀, 局部颜色加深, , 形体消瘦, 步履困难, 口干苦, 舌苔黄腻, 舌质黯红, 脉弦滑。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血沉140 mm/h。治法:清热化湿, 解毒宣痹。处方:秦艽、防己、鬼箭羽、白薇各15 g, 防风5 g, 黄柏、苍术、僵蚕、地龙各10 g, 土茯苓15 g, 苍耳草20 g 炮山甲10 g。服8剂后, 肿势减轻, 疼痛好转, 原方加生地摘自:毕业论文摘要www.7ctime.com
15 g, 全蝎3 g, 乌梢蛇10 g, 以养阴除痹, 再服15剂。
经治病情稳步好转, 肿痛显减, 但觉酸楚, 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苔化未净, 舌红, 脉弦数。证属湿热不净, 阴伤气耗之候。处方:生黄芪、生论文导读:石斛、木防己、漏芦各15g,地龙、乌梢蛇、黄柏、知母、当归各10g,炙甘草各5g,炒苍术5g,炮山甲5g。25剂。药后关节肿痛基本消失,精神亦振,纳佳,寐安,以后两年,间断服用中药,并能恢复工作。参考文献杨丽萍.痹症的病因病机及证型研究现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上一页123
地、土茯苓、透骨草各15 g, 石斛、木防己、漏芦各15 g, 地龙、乌梢蛇、黄柏、知母、当归各10 g, 炙甘草各5 g, 炒苍术5 g, 炮山甲5 g。25剂。药后关节肿痛基本消失, 精神亦振, 纳佳, 寐安, 以后两年, 间断服用中药, 并能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杨丽萍.痹症的病因病机及证型研究现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