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流水线开启“国民化”时代汽车“流水线”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78 浏览:24741
论文导读:
250年前,正在孕育新生产方式的欧洲就像当今的中国一样:打通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积累了大量财富,商贸发展,士民富庶,但是生产能力低下。
当市民社会的需求被调动起来后,手工业品的作坊式生产显得慢而无序。
1769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机器生产方式取代手工作坊迅速蔓延,新的时代来临了。
但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另一项生产方式的革新似乎也出现在这一年。1769年,英国人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他在工厂内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把制陶过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接力完成,每个人只负责其中

一、两道工序。这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的流水线雏形。

流水线出现之前,工业品基本都是作坊式手工生产,一个工人或几个工人一起,组装零部件、制成成品,然后再一起开始制作下一件。
之后抑或之前,流水的作业方式在几个行业中独立出现,并且小范围地扩散开来,在美洲也不例外。
1780年代,美国的奥利弗·伊万斯(Oliver Evans)发明了一系列的机器和传送设备,将面粉制作的一道道程序连成一个体系,谷物从磨粉机的一端倒入,面粉从另一端流出来。这套设备为了避免把原料袋在各加工步骤之间搬运,因而采用了传送装置,更具有“流”和“线”的形式,被有些人视为史上第一条流水线。之后,流水的作业方式在美国的农场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包括轧棉、屠宰在内的工序都可以完成,埃里·惠特尼(Eli Whitney)发明的轧棉机还使用了几乎相同的标准化配件。
但经过一个世纪的时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间,流水线生产方式仍没有大规模普及。在美洲,汽车生产依然是一群工人一起,搜集、制作汽车配件,完成一个零件安装一个零件,直至整台车组装成功,再一起开始生产下一台。这时,汽车和速度还只是贵族的享用。
1901年,流水作业方式终于第一次与汽车生产“相遇”,但并不关福特的事。这一年,美国Oldobile汽车的创办人兰塞姆·奥茨(Ransom Olds)登记了汽车流水式装配概念的专利,随后把流水线应用在了自己的汽车厂里。这个时期,汽车的速度和收到追捧,500余家汽车公司在美国本土注册,福特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1903年,亨利·福特在美国底特律市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一个偶然的机会,福特公司一名工程师威廉·克莱恩在参观芝加哥的一家屠宰厂时,被屠宰场内肢解动物的程序所吸引。屠宰车间内,工人在传送带边重复地做着几个肢解切片的动作,这种动作效率极高,一头牛很快就变成规格一样的切片分别送到不同的工位。这种以传送带为基础,工人只做反复相同动作的高效率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是否能把这种方式也应用在汽车上?随后,他把所受启发写成报告提交给公司高管。
当时,福特的T型车正风靡美国。但作坊式的生产耗时、耗力,每组装一辆完整的汽车前后需要728个人工小时,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成本的降低和销量的提高。1909年5月,T型车推出一年后,产量已经落后需求量4个月,亨利·福特正为此苦恼,甚至不得不要求暂停接单。
看到流水生产方式蕴藏的潜力,福特公司采纳了这种方案,并且开始在零部件的组装上试用。但是,因为产量的巨大缺口,福特公司不得不把之后的一段时间和精力投入新厂的管理和磨合上。直到1913年,福特才开始在高地公园工厂采用流水线装配整车,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一个底盘的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30分钟减少到2小时40分钟。最初,由于工人刚上流水线,失误率相当高,耽误了生产质量。1914年1月,福特公司采取工资加倍、缩短工作时间(8小时工作制)、设立专门负责雇佣工人的人员等方法,使员工失误率大幅下降,公司生产力也随之腾飞。
进入汽车行业的第12年,福特的流水线生产速度已达到了每分钟装配一辆车,5年后进一步缩短到每10秒钟一辆车。
随着生产效率的逐步提高,汽车的成本和售价大幅下降。T型车在1910年销售为780美元,1914年则只要360美元。福特曾说:“汽车的每下降1美元,就为我们多争取来1000名顾客。”低廉的使T型车快速走进了平民家里,小轿车第一次成为“国民化”的交通工具。至1927年停产时,它的产量达到1500万辆!
20世纪20年代,福特成功的流水装配线迅速扩散到其他的汽车公司,大量廉价汽车论文导读:的生产开启了汽车的“国民化”时代。这种产生于英国的生产方式最终在美国的汽车业发扬光大,汽车产业也成为流水线管理和应用的典范,并大大加速了其他行业流水线的普及,最终使大规模的工业品生产成为现实。上一页12
的生产开启了汽车的“国民化”时代。这种产生于英国的生产方式最终在美国的汽车业发扬光大,汽车产业也成为流水线管理和应用的典范,并大大加速了其他行业流水线的普及,最终使大规模的工业品生产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