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农村留守妇女宗教信仰问题探析-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88 浏览:157347
论文导读:
摘要:农村留守妇女宗教信仰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文章借助于宗教社会学知识,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留守妇女的信教特点、信教原因和信教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留守 信教 精神世界 生活世界
农村留守妇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在农村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与农民打工潮和创业潮相伴而生,主要对象为农村二十周岁至五十五周岁之间的丈夫至少半年以上在外务工的已婚女性。二十周岁为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女性最低结婚年龄,五十五周岁则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女性退休年龄,所以我们认为界定这个年龄段最为适宜。该群体的共同属性就是留守,这也是其最根本特征,由此决定了这个群体的其他特征。随着这一群体队伍的不断壮大发展以及政府对农村问题的一贯重视,学界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也持续升温。这些研究以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为政府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立足宗教社会学,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宗教信仰问题也作一些探讨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妇女信教状况

本文以S县农村留守妇女作为调查对象,以文献调查法和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对该县部分信教留守妇女作了初步调查。作者联系了该县宗教局局长毛爱国,查阅了部分文献资料,对该县宗教信仰问题有了一个大致了解。然后,走访了几个村落,作了进一步的实地调查。
S县在安徽、江西、湖北交界处,境内居民近百万,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商业不发达。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上的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有人外出务工。目前,农村中依然有大批青壮年男子年初外出打工、年底回家过年,家中主要为老人、儿童及留守妇女。从该县宗教局了解到,该县宗教管理机关按照省市有关宗教事务的文件精神,在人员编制配置、资金保障等方面落实到位,但基于农村宗教事务的复杂性,加上社会力量在这方面缺乏关注,要对宗教进行真正全面有效的管理和掌握还需努力。总体上看,该县信教群众在八至十万人之间,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信教者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男性信教者极少。从发展趋势看,该县信教群众在2005年前后达到高峰,从1995至2005年间增长迅速,近几年增速缓慢。信教的种类主要为佛教、其次是道教、最后是基督教。全县几乎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座庙宇,大小不定,佛教信仰者主要以村子附近的某一寺庙为中心,形成一个信仰圈。道教则是依附在风俗习惯之上,每当家中有人去世,即请道士到家中做道场,以超渡亡去亲人的灵魂。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其传播最难,传教士们想尽方法,主要以神的万能来吸引群众。关于留守妇女信教情况,该县宗教局并没有任何专门的统计资料。
作者随后实地走访了几个村落,与信教的留守妇女进行了交谈,主要了解其信教的时间、原因、开展宗教活动的情况等。
F村村民王某,女,65岁,信仰基督教已有17年。该村仅此一家信仰基督教,而且全家均为基督教徒,最初是在亲戚的介绍下加入基督教的。因为当时,他家里一个小儿子突然患了眼疾,眼睛看不见了,农村医疗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求医不得,于是有亲戚介绍说入基督教上帝会治好这个病,从此全家入教。如今,该妇女留守家中照看孙儿孙女,几个儿子媳妇均外出务工,家中光景比以前更好了,她说这些都是神的恩赐,对上帝也更加笃信了。
W村村民石某,女,46岁,信仰佛教两年。丈夫一直外出务工,两年前她大儿子大学毕业,在宁波一家公司工作,随后被公司派往国外,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自己长期在家务农导致身体患有劳动性损伤,在周围邻里的介绍下,开始信仰佛教。她说,主要是求佛保佑丈夫和孩子在外平安,同时也保佑自己身体健康。她信仰的方式主要是逢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以及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去当地寺庙烧香,平时家中设一个佛位,早晚祈拜。
从各种文献资料以及对S县的实地调查情况看,农村留守妇女信教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正相关性。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教者的比率越来越大。年轻信教者所占比率最小。实际上,在留守妇女中,30岁以下的妇女很少,她们往往与丈夫一起在外打工,小孩则由爷爷奶奶在家养着。
第二,跟风性和自发性。主要表现为信教者往往具有地缘性或血缘性,出现一个村落或者一个家族妇女都信教的情况。
第三,低级性。一是从事宗教活动的时间、场所不稳定,没有一股相对稳定的宗教组织力量;二是很多宗教仪式往往与当地一些风俗习惯相结合,甚至与封建迷信相混杂。

四、实用性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从信教动机上看,绝大多数的妇女信教都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她们求神拜佛要么是为了保佑丈夫、孩子在外顺利、安康、平安而且能赚钱,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要么是保佑家里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个人身体健康,不拖后腿。
第五,自愿性。从发展趋势看,农村留守妇女自愿选择信教者增多,那种因生活环境、生存状况等困难而被迫加入宗教的情况减少。这一趋势应引起重视,要分析原因。这也说明了宗教在农村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有思想准备。

二、农村留守妇女信教原因

为深刻认识农村留守妇女信教情况,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其信教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正确对待和解决这个问题。农村留守妇女信教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与农村宗教近年来盛行的社会大背景有关。在中国社会持续转型变迁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社会力量在不断解构和重构。宗教在这股大潮中不可避免也要弄上一把,由此我们注意到了在农村各种宗教活动风生水起,甚至日渐盛行也就毋庸规避了。
农村中的这股宗教热掀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热。我们借用宗教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简要分析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为:
第一、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有控制和麻痹人们思想的一面,同时也有安慰和满足人们精神与身体需要的一面。人作为一种物质性的生命体,必然面对疾病与死亡,传统宗教中的一些教义教规,客观上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有的养生理论,对调节人的身心健康确实有益。而且,论文导读:
唯物主义所宣称的“人死永灭”的观念只是哲学上的推论,至今未得到科学证实。这正是宗教存续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恩格斯也指出过,“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那组成有机体实体的化学构成部分,再不留下什么东西;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虽然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未经的领域却并没有减小,大量的未解之谜仍然困扰着人们。可以预见,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认识世界的形式,还将长期存在。它为人们提供心理上的满足感和皈依感。
第二,近几年农村社会状况为宗教盛行提供了合适的土壤。这是宗教盛行的直接原因。这种土壤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从政治上讲,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不作为、假作为和乱作为拉开了党和群众的距离,破坏了党群关系,让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感受不到党的关心和温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当现实的人间力量没有支配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那种幻想的超人间的宗教力量就会控制人们的思想并提供心理寄托。从经济文化上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实生活却与这种要求相去甚远。农村教学资源长期紧缺,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农村成年人几乎没有文化生活等事实,使农村文化阵地杂草丛生,鬼魅乱舞。从社会层面看,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范现象不可避免。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失范就是“规范的缺席”,即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在此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失却标准,感到无所适从,病急乱投医,走向宗教的怀抱也是不足为怪的。
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