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探究园林文化在景观营造中意义探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78 浏览:21570
论文导读:点:(1)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并恰当地加以利用。植物材料除了美化城市环境、调节生态环境等作用外,长久以来,某些植物已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松的永恒、竹的虚心、兰的情操、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牡丹的富华、芍药的尊贵、玫瑰的灼热,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又如用攀
摘 要: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特点的比较和对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的分析,指出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了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挖掘造园地的文化背景以及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在大趋势中体现文化性。提倡文化建园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在造园艺术方面要增加现代艺术手法。
关键词: 园林规划; 园林景观; 文化性
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园林景观的营造,因人因地而异。虽在同一地区,因其所处周围环境的文化底蕴不同,设计者的意境水平及其时代背景不同,使其风格随之各异。文化被看作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思想基础。若要设计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就要秉承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企业单位的历史文化,才能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西方园林的比较。
西方古典园林以规整式园林为主,植物景观多为规则造型。植物被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和鸟兽图案,体现着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这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园林中建筑的线条、外形及体量相互协调,有很高的人工艺术价值。英国自然式园林景观常模拟自然界中的森林、草甸、沼泽等不同景观,结合园林中不同的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园景观,以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自然美。自然式的植物景观给人以宁静、深邃之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渴望自然,追求植物带给人类的丰富多彩的季节变化。
中国人具有对自然的友情观。中国人抱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自然情有独钟。中国古典园林对植物的利用是自然友情观的一种体现。它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花木的栽植。“园,所以种树木也”。植物将自然界的鱼虫光纳入园林之中,园林由之丰富多彩。《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比喻君子坚贞的品德,植物变成了人性的象征口]。这种寓情于物的手法在我国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在中国人眼中,某些植物是情感和吉祥的化身。他们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月季为“花后”。榉树谐音中举,紫薇意味高官。梅、兰、竹、菊被视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玉兰、海棠、牡丹、桂花齐栽,象征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玉堂富贵 。由于这些植物具有生动的生物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故在中国园林中广为人们所采用。

2、中国园林文化发展

中国园林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始终是伴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了弄清园林与文化艺术二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
(1)从先秦至两汉是初始阶段,可以说是园林的萌芽。(2)全面兴盛阶段,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如自居易居官杭州时整修了西湖,筑了白堤,沿堤种了树,建了亭阁,使得这一带成了风景区(3)成熟阶段.到了清朝的康、雍、乾时代,园林已臻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园的规模渐小,工艺却日趋精致.此时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皇家园林遍布各地,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造园水平之高,都超越了历史上的各个朝代.

3、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营造中的表现及作用

文化有宽阔的领域,与园林有关的门类很多。从园林的发展历程看,园林规划要表现文化性,简单地说须明确以下几点:
(1)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并恰当地加以利用。植物材料除了美化城市环境、调节生态环境等作用外,长久以来,某些植物已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松的永恒、竹的虚心、兰的情操、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牡丹的富华、芍药的尊贵、玫瑰的灼热,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又如用攀缘植物—— 凌宵、地锦、扶芳藤、蔷薇等进行垂直绿化,效果甚佳。建立某些专类园,如月季园、玫瑰园、丁香园、牡丹园、芍药园等不仅使城市形成以乔、灌、花、草相结合,处处郁郁葱葱,绿、美、香、彩漫溢的景观效果,而且利于城市的科普教育,让居民更为深刻地了解大自然。概括起来植物材料的文化性主要分为3种类型:“比德”赏颂型、吟诵雅趣型及形实兼丽型。
(2)景观营造要充分挖掘造园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克隆园林”、“移植园林”的出现。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要运用传统的艺术理论着重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设计者要具备相当的文化艺术修养,要充分吸收好的园林作品的内涵和意论文导读:,紧跟社会的发展,在大趋势中体现文化性。汉字的“园”是带四框的,从字型上看,所谓“园”就是指建在一定范围的围墙藩篱之内的绿地,习惯上也就把这类绿地统称为园林。大园林既包括这类绿地,同时还包括道路、河道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住宅区绿地、隔离绿地,乃至风景名胜区绿地。在传统的造园中,一向都是把“建筑、山、水、植被
境,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昆明世博园内就有很多优秀设计作品充分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性,值得学习参考。例如,四川展区,园名为“蜀园”。
用现代造园手法,布局以杜甫草堂为主景,以九寨沟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竹林、熊猫造型和四川特有的园林小品,反映巴蜀竹文化、园林园艺以及四川I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海南展区,园名为“海南风情园”,面积1 051 m ,方案依据海南的地域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3个特点,分别以最具海南热带风光的“鹿回头”、“天涯海角”、“五指山”为海南风情园的素材,同时在展园中部设置1个三角花园,园内设置黎族图腾装饰、帆船码头、南海等景区,引人人胜,使游人领略到海南旖旎的海岛风光,全园用美国天堂草铺植,以大王椰子树为主调,以乔、灌木为搭配。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文化在规划中被突出体现,其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3)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在大趋势中体现文化性。汉字的“园”是带四框的,从字型上看,所谓“园”就是指建在一定范围的围墙藩篱之内的绿地,习惯上也就把这类绿地统称为园林。大园林既包括这类绿地,同时还包括道路、河道绿地、单位庭院绿地、住宅区绿地、隔离绿地,乃至风景名胜区绿地。在传统的造园中,一向都是把“建筑、山、水、植被”称之为四要素。在大园林中不仅要使用四要素,而且把喷泉、雕塑、书法镌刻也列为要素之中,变为七大要素,并且把植物材料列为要素之首。
在造园时必须对所造园的诸多环境因子加以统盘考虑,尽量求其总体上的和谐美。大园林所面临的现实变化,与文化建园的关系极其密切。由于现代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大园林就顺应城市的需要,顺应现代人的需要应运而生了,因为只有大园林才能较好地较全面地解决城市因上述变化而产生的需求,这是今后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园林是一种崭新的园林,继承又发展了传统园林。它仍坚持师法自然的基本理论,认为文化艺术是园林的灵魂,但它又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结语
总之,在提倡文化建园方面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内容新手法,即要有所创新;在造园艺术方面要增加现代艺术手法,如喷泉水景、雕塑、书法镌刻等艺术性较强的表现形式要适当安排;在植物造景方面应多运用大手笔、块、大尺度,使景区在形成磅礴的大气势的同时更富有自然气息。无论什么形态的园林绿地都要在满足观赏的同时,要尽量加大群众的参与性,因为只有群众的参与才可以起到扩展延伸园林文化内涵的效果。为此要根据园林绿地的设计使用性质,有针对性地多开辟些活动场地或健身地等。园林设计与景观营造在表现文化性的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因此富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才能成为当时当地文化特色的见证。
参考文献: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文化出版社,2003。
徐德嘉。植物景观意匠[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 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 徐德嘉。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