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加快经济进展模式中金融支持探究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231 浏览:88478
论文导读:险,而以风险投资基金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机构,将以能更好适应技术进步投融资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推进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金融业还通过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闲置可能产生的社会动荡,以保证产业
摘要: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巨大成效,但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化的问题仍较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十二五”时期重中之重。我国金融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十二五”时期,我国金融业要以更积极的姿态,从更广泛的领域,探索更多途径,努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金融支持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日趋活跃,我国应抓住全球技术产业竞争格局变革的机遇,统筹处理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系,以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发展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各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的核心和金融资源配置中心,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个环节,均可提供有力支持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金融支持进行探讨。
1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的经济理论发展综述
金融可为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手段。戈德史密斯(Goldith,1969)认为,金融与以产业结构变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之间是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金融因素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要手段及内生性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学者伍海华、张旭(2001)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促进作用。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机理: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经济金融化程度越高,传递过程和影响越明显。杨琳、李建伟(2002)对我国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结构升级的关联机制进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科技创新引导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进行质的改进,亟须金融业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更高需求。范方志、张立军(2003)对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结构转变或金融深化程度提高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Liugi等(2008)、Ang(2010)、Vasilescu和Popa(2011)、叶子荣和贾宪洲(2011)等围绕金融体系中银行、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Berger(2003)、Schinckus(2008)、Agbolade(2011)等研究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须具备取得金融支持所需的条件,同时金融须具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条件,金融才能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具有产业范围选择功能,金融通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2 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开始,服务业便异军突起,逐渐成长为主导产业部门。越是到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技术创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从事技术创新具有风险性,对于创新项目的分散投资决策,将降低风险并提高在创新活动上的投资,所以有利于风险分散的金融系统可以加快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银行部门可以通过产业多样化的投资分散风险;保险公司可以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提供保险,以降低其创业者的风险;证券公司可以通过风险社会化转移风险,而以风险投资基金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为代表的风险投资机构,将以能更好适应技术进步投融资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推进产业技术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金融业还通过提供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闲置可能产生的社会动荡,以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科技创新活动在经历短期低潮后迅速恢复。全球企业研发投入和论文导读:
国际专利授权增长率于2009年跌入谷底,但2010年就出现反弹,2011年国际专利授权数增长率达到了近10年来的最高点。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已分别成为全球专利申请增幅最快和申请最多的领域。大数据、智能制造、3D打印、页岩气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机器人以及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新技术成为研发热点。
科技创新蕴含了新的经济增长机遇。新技术的多点突破和融合互动将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兴起。据预测,大数据每年可为美国的医疗服务业节省3000亿美元,可为欧洲公共部门管理节省2500亿欧元。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化工和其他工业产品领域的贡献将占到35%,对药品和诊断产品领域的贡献达到80%,对农业领域的贡献达到50%。2010-2020年,全球节能产业投资将达2万亿美元。未来10-15年全球纳米相关产品市场将超过

1.3万亿美元。

国际技术竞争空前激烈,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创新上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可望进一步缩小。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与国外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不少领域的差距由过去的“望尘莫及”发展到现在的“望其项背”。2011年我国研发支出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的比重由1993年的2.2%增加到12.7%。专利申请数跃居全球第一,国际专利申请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在影响未来研发走向的十大关键性领域中,我国有8项进入研发领先国家前五位,其中,在农业和食品生产,军事航天、国防安全,能源生产与效率,信息与通信4个领域进入前三位。未来5-10年,如果我国能够抓住全球技术产业竞争格局变革的机遇,加快改革不适应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企业家精神,依托庞大的市场应用空间、稳定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科技人口红利”,技术创新有望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全球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 3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抢占国际产业和技术制高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不少规划和政策,努力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也发现一些地方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对立起来,存在“新兴产业就是先进产业、传统产业就是落后产业”的认识误区,大量的优惠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而传统产业面临转移、退出的局面。
当前,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工业的主体。2010年,我国传统产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4%,职工人数占全国工业的90%以上,产值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0%以上,税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0%。未来我国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关键在于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在发达国家,即便是经济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统制造业依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保证就业、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都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在产业发展上,不应厚此薄彼,要正视和解决传统产业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环节的创新改造,借助产业梯度转移推动价值链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推广机制,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技术创新求发展。
以科技和智力为主要生产要素、以创新为生存手段,拥有成熟技术,但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同时具有较大潜在风险的传统产业的企业存在共同的特点,资金是其发展的关键,一旦缺钱,很多企业就会在转型中夭折。但是由于这类企业的科研面世周期较长,而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对资金需求量大,企业往往无法凭借自身的资产实力来长期支撑。所以,除了国家对传统产业的企业进行政策补贴、省市的支持外,企业自身仍然需要借助金融资本市场来获取支持。
广义的经济发展定义,已不是单单对GDP数据的衡量,还包括提高社会福论文导读:
利,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就业、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等层面。促进就业是民生普惠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结构的持续改善,也依赖于各类企业的发展、就业增长点的培育。对企业发展的支持,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消费金融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金融机构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不断提升和丰富其服务内涵。
近年来,关注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日渐凸显。金融部门理应成为生态文明、绿色金融的践行者、推动者和创新者。事实上,环境保护政策成为西方金融机构融资决策日益重要的考虑因素。越来越多的西方金融机构采取了IFC的赤道原则和UNEP FI的负责任的投资原则。除了国际通用原则外,还结合赤道原则、世界银行的污染预防与削减手册、OECD共同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了融资环境保护的内部操作指南。并且,西方金融机构为加强对融资环境保护管理,相应进行了业务改革和机构改革,比如将环境管理纳入风险管理体系,成立环境管理或可持续发展部门等。
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也更加迫切。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支持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4.1 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金融资源倾斜

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应当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为重点,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高成长性关联产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金融业要逐步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提供金融支持和进行资源倾斜,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着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2 积极开拓资本市场,大力推进直接融资

加大政策奖励力度,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当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覆盖境外市场、国内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全面股权融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除了新三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其他四个市场中企业均已经挂牌上市。“十二五”期间,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将是各类企业获取大额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为此,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奖励力度,对企业改制和上市进程中有关税收、费用、资金占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因地制宜采取适当奖励措施,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以适当方式进入新三板市场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可以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可以有效地消除信贷配给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实质性伤害。不断创新直接融资方式。科技创新中对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将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各级政府可以采取如BOT、BT、TOT等融资方式,灵活运作以吸引各种资金参与建设和经营,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形成政府筹、融资的良性循环。

4.3 推行绿色信贷,支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

积极研究低碳金融服务,推行绿色信贷。将绿色概念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加强对低耗能、低排放的非资源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从事循环经济生产的企业和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将太阳能发电、生物燃料、污水处理、火电脱硫等涉及新能源、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的项目作为投放重点。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行业的资金投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通过项目融资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此外,金融机构融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集系统性、专业性、技术性于一体,专业性强,并要求建立相关部门的相互制约机制,这要求金融机构进行专业人才的配备,人员机构的配套改革和调整。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当前在投融资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对此要在认真学习、研究、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这是确保银行通过融资项目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论文导读:012(23):16-17.徐萱萱.欧美科技大国相关金融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华东科技,2013(1):54-57.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3-3150),2013年度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3042)。作者简介:吴迪(1981-),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学。上一页1234

4.4 创新金融产品,促进企业集群扩张效应

依靠不断创新投资模式和服务,构建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了创投与担保、创投与小额贷款的业务协同机制的科技金融机构,实现了“投担联动”和“投贷联动”。高科技企业通常涉足高风险的产业,并且融资需求比较大。针对高新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开发出直接股权投资、“委贷+认股权投资”、知识产权共享投资等多种投资模式,创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新机制。创新开发出能够无缝覆盖高新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系列科技金融服务品种。比如“种子资本”或“起步资本”,通过对早期创业企业和小(微)型科技企业、“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项目的股权投资支持,成为企业发展道路上的“第一桶金”;又如“成长资本”,对进入成长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股权质押委托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委托贷款;再如“加速资本”,对较为成熟、规模较大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企业提供直接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资金支持,以推动企业“手拉手”走向创业板或其他资本市场。还有“引导资本”,对活跃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投资有潜质的科技企业,形成对科技企业投资的集群扩张效应。加快科技金融创新步伐,凝聚整合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各类金融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创业投资、科技担保、小额贷款、科技租赁、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等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4.5 加大地方政府监管力度,推动金融产业合规发展

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求“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各地方政府加强对金融产业监管,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必须以推动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为原则,针对金融产业运行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法律法规,使各级政府在加强对金融行业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明确职能部门权责。进一步增强省、市金融办与“一行三会”驻各地机构互动,增进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地区性金融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和危机紧急干预机制,维护各地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是地方金融主管部门面临的长期任务。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正确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健全企业、区域创新的激励和倒逼机制,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形成合理分工,提升把握新机遇、驾驭大局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嘉珏.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之道[J].今日科技,2012(9):20-22.
李留宇.科技金融如何促进科技创新[J].国际融资,2012(10):28-31.
[3]郭庆平.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2(23):16-17.
[4]徐萱萱.欧美科技大国相关金融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华东科技,2013(1):54-57.
基金项目:
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SKL-2013-3150),2013年度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3042)。
作者简介:
吴迪(1981-),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产业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