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课堂教学精巧设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600 浏览:105522
论文导读:时会出现,再完备的教案也难以囊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应变,做到因学设教,因势利导。1、欲张反敛欲取反与在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常以“能而示不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为”,让学生“能”之。故课堂上你常能听到这样的发问:“谁能帮助老师……”有人称这种
摘要: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以大语文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活用教材,真实的指向学生的需要,精巧设计问题,不断给学生新鲜的刺激,让务实?趋活?求新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思考,让课堂成为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具有张扬个性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艺术;提问;求真务实
1002-7661(2012)16-112-01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问是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日常教学中师在深入解读文本,明确教学目标后,就会设计众多的教学预案,在课堂付诸实践中,又以问答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因文而异,因人而异,设计出来的问题真实的反应学生的需要,活泼新颖、形式多样、诙谐有趣、声情并茂,从而为学生所喜闻乐答,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成为最有效的课堂,这成为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的目标。笔者将教研活动中的点滴感悟阐述如下:

一、求真务实

语文课程首先要有语文味,这就是要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技能技巧,语文课程究竟干什么?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本能,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课堂教学要少一些心浮气躁,故作矫情,故弄玄虚,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应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利用“薄” 的原则简单教语文,学生也应该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利用“厚” 的原则扎实学语文,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在“厚”与“薄”的演绎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删繁就简、化零为整

有效的提问忌繁贵简,试想堂课上教师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众多问摘自:7彩论文网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题,这就是典型的“拷问式”课堂教学。学生身处铺天盖地的追问中,只会亦步亦趋,穷于应付。哪里还有主动权,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删繁就简,化零为整。这就要教师紧扣学段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文本的特色来确立文本主题主线,找准切入点。并且在教学中围绕主线整合文本信息,优化教学环节,有层次地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能有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形成情感碰撞。

2、顺流开渠,融会贯通

常常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皆语文”。教者要树立这种大语文观,善于在课内与课外联系处提问,顺流开渠,将学生顺利的由课文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样的问题,能引领学生走近生活,拓展视野。把“薄”书读“厚”笔者也做了一些尝试。

二、灵活应变

在教改新形势下的新课堂,开放创新,气氛活跃,随意性强,意想不到的教学问题随时会出现,再完备的教案也难以囊括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应变,做到因学设教,因势利导。

1、欲张反敛欲取反与

在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常以“能而示不能”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为”,让学生“能”之。故课堂上你常能听到这样的发问:“谁能帮助老师……”有人称这种方法为“示弱法”,笔者认为教师不惮示弱,正是为了学生能因此变得强健起来。

2、循循善诱拨云见日

循循善诱,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 循循善诱,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步骤的样子,“循循善诱”就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三、标新立异

问题的设计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达和创作的冲动。

1、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教材中有许多经典老课文,教师在开课时,都不愿选择这类课文,因老课文出新意是件不易之事。授课者应该深入挖掘,细致品味。才能使问点推陈出新,想别人没想到的。让一篇课文承载更多的内涵。语文教学同时肩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每篇课文都可辐射出若干道德,教育的线索。

2、披文入情,情动辞发

在文章的动情点设问,让学生一开始就带着情感,在教师引导下,从用思维与文本,作者对话,转向用心与文本、作者交心。也就是将学生由“我知道了什么,我懂得了什么”,引向“我心被触动,我心被感动,我心被陶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的“感悟老汉精神”部分,成功的做到:课堂上感染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心读7-27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是你没想到的?当学生感悟到老汉在洪水快要淹没大桥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沉着冷静地控制混乱的场面后课堂推向了新的……。
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要以大语文教学观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活用教材,真实的指向学生的需要,精巧设计问题,不断给学生新鲜的刺激,让务实?趋活?求新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思考,让课堂成为具有灵动生命力的课堂,具有张扬个性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