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尿道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947 浏览:60354
论文导读:d症状最明显,术后3123下一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 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预防术后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 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 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 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修正护理计划,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动态评价护理质量, 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 达到持续改进。 结果 60例尿道下裂患儿经Ⅰ期尿道成形术后, 1例尿道吻合口处尿瘘并开口处狭窄;1例成形龟头裂开;3例发生尿瘘, 经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其余均获得满意矫治。无切口感染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5 d。结论 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 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质量, 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儿心理健康,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PDCA循环管理法;并发症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尿道成形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且手术难度大, 精细度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约占10 %~ 50 %, 常见的并发症是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 对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 作者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本科收治的60例各种类型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 60例, 其中, 年龄2~12岁,平均3岁。其中体型40例,冠状沟型12例,阴囊型8例,住院天数13~20d,平均14 d。治疗方法采用Ⅰ期尿道成形术,包括下屈矫正和尿道成形。
2 方法
2. 1 计划阶段(P) 回顾分析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发生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患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制定术前、术后具体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尿瘘、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感染、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疼痛、拔出尿管时球囊损伤成形尿道等是引起尿瘘、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
2. 1. 1 术前评估 针对患儿病情、手术方式、年龄、心理、性格特点, 照顾者知识掌握、心理准备、配合程度等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估, 采取个性化护理手段, 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2. 1. 2 术后评估 从手术情况、患儿情况以及照顾者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判断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有的放矢, 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

2. 2 实施阶段(D)

2. 2. 1 术前根据患儿年龄、心理特点、疾病复杂程度以及照顾者心理需求和能力等, 做好皮肤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
2. 2. 1. 1 心理护理 护士应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对性心理的认知、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 给予正确及时的关爱和引导。同时, 要指导家长正确认识手术风险, 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2. 2. 1. 2 皮肤准备 每日2次清洗会阴部及龟头。护士要每日检查, 言传身教, 现场指导、监督。
2. 2. 1. 3 照顾者能力训练和心理指导 循序渐进, 鼓励参与, 增加信心, 进行相关知识讲解, 使其正确认识手术风险, 了解、掌握术前卧床训练方法、局部皮肤准备、饮食等护理知识, 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患儿术后长期卧床可引起便秘而导致切口出血, 甚至吻合口瘘[3]。
2. 2. 2 术后 了解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关键点, 全面评估患儿生命体征, 伤口情况, 引流管固定及引流情况, 如手术时间≥4h, 出血多, 手术复杂, 术后组织肿胀, 哭闹挣扎等存在易引起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2. 2. 1 疼痛护理 根据患儿面部表情、体位变化等了解疼痛程度, 分析疼痛原因, 对症处理, 防止伤口出血、导管滑脱。疼痛及膀胱痉挛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的症状, 通常术后1~3 d症状最明显[4], 术后3论文导读:善固定引流管的重要性,防止牵拉、扭曲、脱落。2.3检查阶段(C)贯穿围术期护理全过程,针对护理计划、措施落实情况实时进行督导检查。2.3.1值班护士对患儿情况随时评价,并做好交接班记录。2.3.2责任护士每日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存在问题修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并执行,护士长负责技术指导
d常规给予镇疼泵镇痛, 效果良好。
2. 2. 2. 2 切口观察 除早期、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 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外, 应密切观察切口处皮肤是否存在红肿、淤血及敷料有无渗血、渗尿, 一旦出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对于有分泌物患儿每日2次使用稀碘伏液涂试尿道外口血迹和尿道分泌物;对于皮肤有渗出的患儿, 伤口表面涂抹康复新液2~3次/ d, 促进术后创面恢复, 缓解术后创面疼痛, 预防和减少尿瘘发生, 促进愈合[5];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注意尿道口有无脓性分泌物, 注意根部有无受压, 是否存在潮湿等不良刺激, 对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2. 2. 2. 3 引流管护理 术后仅保留硅胶气囊导尿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预防尿道狭窄发生的重要环节[6]。术后常规使用支托架, 托起盖被;引流管固定在腹部脐下, 不宜固定在大腿内侧皮肤;固定在上翘的位置;多食水果, 少饮用含乳饮料, 预防堵塞尿管;鼓励多饮水, 以利“内冲洗”, 预防尿路感染;小儿尿管较细, 易被血块、尿液沉渣堵塞, 需多挤压, 如不通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日更换引流袋, 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等, 尿袋的固定不可高于床面。拔出尿管时应充分抽瘪球囊, 轻柔, 旋转式拔出, 避免暴力。
2. 2. 2. 4 饮食与活动指导 术后进食以易消化、易吸收、高营养食物, 适当补充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不畅可予以开塞露纳肛。术后两周绝对卧床休息, 避免下床后充血肿胀, 影响伤口愈合[7]。 2. 2. 2. 5 排尿观察与指导 术后12~14 d导尿管拔出后, 应鼓励患儿自行排尿, 排尿困难者可予湿毛巾热敷下腹部或予开塞露刺激排便。患儿有尿意时, 协助患儿用清洁双手扶托, 练习直立位姿势排尿。患儿排尿时认真观察其尿流、尿程、尿线变化, 了解有无尿道狭窄可能。如尿液不畅、排尿费力、尿线细、滴沥不尽并伴有尿急、尿痛, 出现排尿障碍症状, 则有尿道狭窄的可能, 应立即检查, 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2. 2. 3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 适时进行健康指导。告诉患儿及家长妥善固定引流管的重要性, 防止牵拉、扭曲、脱落。
2. 3 检查阶段(C) 贯穿围术期护理全过程, 针对护理计划、措施落实情况实时进行督导检查。

2. 3. 1 值班护士对患儿情况随时评价, 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2. 3. 2 责任护士每日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针对存在问题修订护理计划, 提出护理措施并执行, 护士长负责技术指导。
2.

3. 3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两次进行质量评价, 指出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2. 4 处理阶段(A)

根据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护士长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患儿的评估、检查, 分析当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和防范措施, 对于发现问题, 及时和泌尿科医师及专家沟通, 重新制定下一个循环方案、解决未达到的目标, 直至全部解决。如此循环往复, 环环相扣, 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如改进护患沟通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术后患儿身体约束固定、尿管固定方法、拔尿管方法改进, 加强医护密切合作等, 动态评价护理效果,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3 结果
60例尿道下裂患儿经Ⅰ期尿道成形术后, 1例尿道吻合口处尿瘘并开口处狭窄; 1例成形龟头裂开;3例发生尿瘘, 经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其余均获得满意矫治。无切口感染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5 d。
4 结论
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 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 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尿潴留、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缩短住院时间, 促进患儿心理健康, 提高患者满意度。
5 讨论
论文导读: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作者先后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家长照顾能力及尿管固定、尿管拔出中尿道损伤等问题,在下一个循环中均得到了很好解决,取得
PDCA循环,也叫戴明循环, 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包括质量保证系统活动必须经历的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总结处理(Action),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 同样也适用于护理管理。PDCA循环管理需要护士全面参与, 并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 不断发现问题, 寻找对策, 为临床医生改进手术方式, 发现问题提供珍贵的临床依据, 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尿道下裂术后需要精细护理。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 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 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修正护理计划, 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动态评价护理质量, 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 周而复始,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作者先后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家长照顾能力及尿管固定、尿管拔出中尿道损伤等问题, 在下一个循环中均得到了很好解决, 取得积极效果。PDCA循环法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 同时注重了护理评价和护理监测[8], 有效地提高了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 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张如鸿, 程开祥,王善良,等.尿道下裂手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术后并发症.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1):46-48.
徐丽芬,杨荆艳,昌蕴梅.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学杂志, 2010,25(6):24-25.
[3]田甫翠,王爱莲,陈立华,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5, 20(1):54-55.
[4]张丽萍,陈绵绵,郭妹馨.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19(12):1545-1546.
[5]张旦红,周云,严向明.康复新液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19):1565-1566.
[6]袁继炎,周学锋,杨小进,等.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0, 2l(1), 17-18.
[7]吴轶璇.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11):1014-1015.
[8]上官志毅, 陈冬梅, 黄婷婷,等. 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