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主导加强主渠道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4 浏览:14718
论文导读: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传播,使我国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党派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这就提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从静态、动态和内在组合方面去分析。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与作为客体的大学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你说我听、你教我学的单一灌输的教育环境,而是一个庞大的网络虚拟空间,是一个更为广阔而复杂的教育环境。文章提出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仰;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建设,丰富和强化教育与服务功能等加强主渠道建设的措施,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主导性 主渠道
1004-4914(2013)07-130-02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网络也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和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分析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变化与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探索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创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必须“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当今社会,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群体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网络大军的主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模式,切实加强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建设,把握主导性。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仰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意识形态领域、传播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之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由于全球范围内的网络信息传播,使我国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党派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这就提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网络是一个无国界无边际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念在网络上宣传与传播,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面对网络世界多元化的思想和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性,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引导、帮助大学生区分主流和非主流思想与价值观,使他们学会在多种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混杂、冲突中提高自身的辨别和选择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因此,高校应集中力量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仰,引导大学生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为此,高校应根据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的特点,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辅之以大量的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清华大学的“红站”、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等品牌站点,都是值得各高校学习参考的。

二、创新“两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论文导读:进,改革教学手段。高校“两课”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网络载体,增强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和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视频教学,以大学生喜闻乐见、运用最多的、微博、短信、网络视频平等对话等方式给学生答疑解惑,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多
思想理论教育效果,高校必须实行“两课”教学网络化,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把“两课”思想理论教育的课堂教学主阵地和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紧密地结合起来。首先,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在“两课”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上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著作、资料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内容,上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宣传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好人好事等,使网站网页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创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改革教学方法。高校相关系部应经常组织开展“两课”的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比赛,开展“两课”精品课程的公开课和展示活动,鼓励、支持“两课”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并将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两课”精品课程教学视频挂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或校园网上,供学生学习交流。同时,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去分析、思考与选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身体力行地践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第三,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高校“两课”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优化网络载体,增强教学效果。应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和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视频教学,以大学生喜闻乐见、运用最多的、微博、短信、网络视频平等对话等方式给学生答疑解惑,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多种现代化网络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两课”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使“两课”教育教学真正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三、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建设,丰富和强化教育与服务功能

1.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载体。同志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阵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
地,使网络上党的声音更洪亮,更坚定,能够向广大学生传递党在新时代的最强音;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信息更丰富更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才。高校应根据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加强和完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一是学校上下、党政各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阵地意识和全局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网络建设不光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工作者的事情,需要学校领导、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工作者、“两课”教师、网络技术及管理人员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加强和完善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栏目和内容的设置应突出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增强服务功能。如开设网上辅导员流动站、心理咨询室、聊天室、两课在线、哲学殿堂、世纪中国、中华民族精髓、大学生论坛等栏目和板块,使校园网不仅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而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减少和阻隔消极、负面及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或毒害。
2.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网络体系。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的优势,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软件,实现教育内容和方式与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如在制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同时,制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外文学、艺术和音乐等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论文导读:
应性广的信息软件,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生动形象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彩”,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能体现生动活泼,能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愉快接受,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网上与网下教育的紧密结合,构建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名,卢玲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职业时空,2008(3):130-131
2.苏志勇.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3):21
3.余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模式构建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21-22
4.高旭.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J].龙岩学院学报,2010.28(3):59-62
5.孙大志.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载体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0):230-234
6.王长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120-123
7.王成礼.网络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8(8):69-70
8.许朝民.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2011(8):36-39
9.刘静姿.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变化与思政教育的新趋势[J].高教论坛,2011(11):9-11
10.赵冬鸣,李东,商雷.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51-52
1

1.张澎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2.陈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应用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28(3):14-16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7)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