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基底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MRA与DSA对照分析任务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07 浏览:18124
论文导读:,CloudG,KerryS,12下一页
【摘要】 目的:探讨MRA与DSA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MRA提示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DSA检查,观察两者影像学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56例患者中MRA提示椎动脉异常中Ⅱ型异常与DSA符合率为80.6%,Ⅲ型异常两者符合率为21.4%,Ⅳ型异常两者符合率为75.0%,Ⅴ型、Ⅵ型异常两者符合率为0,基底动脉异常中Ⅱ型异常与DSA符合率为83.3%。结论: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动脉MRA检查发现符合Ⅱ型、Ⅳ型异常及基底动脉MRA检查发现符合Ⅱ型异常严重者应考虑DSA检查,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其他类型异常一般可不行DSA进一步检查。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椎基底动脉狭窄; 头颅MRA与DSA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准确评估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极为重要,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卒中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17倍,尽早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DSA是目前大动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但DSA检查有一定比例并发症及无症状微栓塞发生[3-4],检查费用高,尚无法成为常规检查手段。MRA因无创、无需使用造影剂等优势,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本组研究目的探讨MRA与DSA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者56例,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45~83岁,平均(65.81±12.33)岁,病程3~14 d。后循环缺血临床诊断标准均符合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检查时间:MRA均于发病后3 d内进行,发现MRA明显异常者DSA于发病后7~14 d进行。

1.2 方法

1.2.3 图像分析 MRA MIP重建图像及原始数据图像及DSA图像由1位神经介入医师及1位放射科医生进行读片,选择病变程度最严重部位进行比较,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决定,每位患者入选1处病变(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病变可重复入选)。MRA椎动脉血管异常类型:Ⅰ型:椎动脉弯曲。Ⅱ型:椎动脉狭窄。Ⅲ型:椎动脉缩细(椎动脉长段或全程均匀变细,直径小于对侧椎动脉 1/3)。Ⅳ型:椎动脉闭塞。Ⅴ型:椎动脉缺如/消失(椎动脉全程未显影)。Ⅵ型:椎动脉管壁不光整、走行僵直。MRA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类型:Ⅰ型:基底动脉弯曲。Ⅱ型:基底动脉狭窄。Ⅲ型:基底动脉增粗。Ⅳ型:基底动脉闭塞。Ⅴ型:基底动脉管壁不光整、走行僵直[5-7]。
2 结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7ctime.com

3 讨论
本组P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病变,笔者对PCI患者常规进行颅颈部MRA检查,由于DSA检查的风险,仅对相对症状较明显、MRA提示严重血管病变(中度以上狭窄)患者进行DSA检查,并对部分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图1、图2)。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病变以发生于动脉分叉部或扭曲部常见,椎动脉起始部为狭窄的高发区,但MRA可能由于血管迂曲导致信号丢失,椎动脉起始部伪影多等,导致准确性低。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相对细小,当管腔发生狭窄时,局部血流量较少,MRA分辨率较DSA低,致局部显影差,夸大了局部管腔狭窄。笔者研究的结果中MRA提示Ⅲ型异常DSA检查狭窄符合率仅21.4%,Ⅰ型及Ⅵ型异常几乎见于所有病例,与DSA检查狭窄无明显相关,而椎动脉Ⅱ型、Ⅳ型严重病变与DSA重度狭窄符合率高,特别是非分叉处Ⅱ型狭窄与DSA的符合率达100%,基底动脉Ⅱ型严重病变与DSA重度狭窄符合率也十分高。因此,MRA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可快速而较为准确完整地提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在PCI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病变检查仍有其重要价值,有助于诊疗方案的制定。笔者认为对MRA提示椎动脉Ⅱ型、Ⅳ型严重病变及基底动脉Ⅱ型严重病变,特别是椎动脉非分叉处Ⅱ型狭窄的PCI患者行DSA检查及可能的支架植入术是适合的。其他类型的MRA异常患者应结合其MRI、症状等酌情考虑是否行DSA检查,从而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本研究由于病例数有限,对不同部位椎基底动脉异常或多处异常未能进一步分型研究。
参考文献
Khan S, Cloud G, Kerry S,论文导读:76-1477.范炳华,吴良浩,张杰,等.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中国骨伤,2005,18(9):527-529.(收稿日期:2013-05-10)(本文编辑:连胜利)上一页12
et al. Imaging of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A systematic review[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7,78(11):1218-1225.
Moufarrij N A, Little I R.Basilar and distal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long term follow up [J].Stroke,1986,17(5): 938-942.
[3] Hankey G J, Warlow C P.Cerebral angiographic risk in mil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Stroke,1990,21(2):209-222.
[4] Bendszus M,Koltzenburg M.Silent emboli in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neuro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a prospective study[J].Lancet,1999,354(9190):1594-1597.
[5] 吴良浩, 葛焕祥, 管卫, 等. 三维 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的观察[J]. 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2(10): 613-7.
[6]侯昊明,刘振华,刘亚杰,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状况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0):1476-1477.
[7]范炳华,吴良浩,张杰,等.椎动脉性眩晕的血管形态学变化及分型研究[J].中国骨伤,2005,18(9):527-529.
(收稿日期:2013-05-10)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