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乐舞乐舞相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488 浏览:129966
论文导读:
中国自先秦时期便出现了《诗经》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样式,经历汉唐高峰,至宋元逐渐融入戏曲,此艺术传统以不同形态呈现于舞蹈史上,却从未间断。表演者在表演中如何更恰如其分地呈现“乐舞相融”的古典舞审美方式,笔者结合表演剧目《英台·翩跹》,对此进行分析,总结《英台·翩跹》表演过程中如何将音乐的轻重缓急内化为舞蹈的起承转合,使舞蹈不仅是肢体的运动,更与音乐的情感与形式相契合。

一、“乐舞相融”的实质内涵与重要性

“乐舞”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中国自远古时期的乐舞《云门》、《扶风》等都出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样式。由此成为“乐舞相融”之滥觞。中国古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周朝所制定“雅乐”体系,便是“乐舞相融”最坚定的守护者。周礼所定的“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就确立了中国宫廷乐舞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此后历代的祭祀、典礼乐舞都是有乐章、有乐曲的,完全体现着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点。中国古代舞蹈发展至宋代,舞队大曲的“摘遍”,乃至金元杂剧,明清戏曲,虽形态及表现有其时代的印记,但“乐舞相融”的传统始终不变。同时这一传统也影响了中国民间歌舞艺术的表现方式,目前可见的大多数汉族舞蹈都具有“乐舞相融”的传统,如北方的秧歌、南方的花灯、花鼓,朝鲜族的“农乐舞”,彝族的“打歌”,等等。
中国古典舞继承中国古代乐舞的精髓部分,而本文所指的“乐舞相融”主要指音乐与舞蹈之间水融的关系。站在舞蹈演员的角度,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
从表演的角度而言,舞蹈的轻重缓急、屈伸俯仰,进退回转与音乐的契合在于节奏上共通性。“诗、乐、舞这种最完美的结合共同的生命就是节奏,三大艺术表现的同一陛就是节奏。只有共同的节奏才能把诗歌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统一于同一意境之中。”但舞蹈不仅仅是节奏的切分,其^体运动的韵律也与音乐的起承转合相契合。因此,舞蹈表演中的“乐舞相融”是指以共通情感为基点,音乐的乐音的强弱、乐拍的进退、乐句的长短、乐章的转换,等等,内化为舞蹈节律、动感、动势等等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的依据,外化于舞蹈的形态。
“乐舞相融”的重要性体现在古典舞剧目的表演中主要是音乐内在结构与舞蹈形态上的契合,共同营造着气韵流动、虚实一体,具有古典审美的意境。从舞蹈表演的角度来说,舞蹈动律中大量的细节处理都直接与音乐的节奏息息相关,舞蹈的动律是“视觉化”的音乐节律。例如《踏歌》垂肩踏步的动作,配之以“君若天上云”的歌句,当音乐“君若天上”之时,声音平稳优美,同时垂肩踏步的节律均匀缓和,当音乐结束在“云”的时候,有一处微妙而具有跳跃感的连音,这时表演时踮步晃头,带着些微的顿点,与前面的平稳有微妙的反差,一展女孩娇憨、秀美的气质。平稳处均匀流畅,“乐眼”处巧妙反差,点出女孩形象气质,为营造《踏歌》清丽、韵秀之美做出一份贡献。

二、《英台·翩跹》表演分析

本章主要分析乐舞相融在《英台·翩跹》表演过程中的呈现。梁祝故事家喻户晓,本剧目主要选取的是祝英台刚入书院读书时,由尚未有情,到情窦初开时的情景,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题为基础。运用钢琴、长笛、小提琴等乐器重新编曲,塑造一个娴雅、知性、端静的祝英台形象,以舞蹈营造出祝英台少女之情与明媚春光相互交融的意境。

(一)舞蹈动律与音乐节律之关系

从表演的细节层面,“乐舞相融”首先体现在舞蹈动律中体现着音乐的节律。《英台·翩跹》中一开始就出现“8字划圆”动律一直贯通于整个作品。“8字划圆”动律的特点是两个“圆”的空间交互进行,作品中从揉肩到8字晃手,以至动作幅度更大的翻身等,从动作幅度较细微到动作幅度较洒脱,一直贯穿于其中。
第摘自: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一部分是钢琴独奏,曲调安静平和,音色清脆,在乐句末有较多的小连音,于清脆中带着微妙的乐韵,节奏为4/4拍,重拍在前。在处理这一段的节奏时,细微的动作。如揉肩、抖肩、小晃手,等等,笔者则将重拍轻处理,弱拍延长处理,将“8字划圆”所划的第一个圆幅度上较细微,节奏较快,压在重拍上,而第二个圆幅度较大,节奏较缓,强调弱拍的延长,形成前紧后慢舞蹈节律,重拍为动作的点,弱拍为动作的线,由点而线,在“清脆”中呈现出令人回味的韵味。整个动作过程都是“点——线”,既以“点”呈现出钢琴的清脆叮咚之声,又有“线”来体现长笛的悠扬。
第二部分以小提琴旋律为主,音乐质感则从清脆转为圆润流畅。虽然舞蹈的动律依然为“8字划圆”,但动作幅度变大,而在“线”的运动中,从单一平面“8字划圆”向更复杂的多平面“8字划圆”发展,在“圆圆相扣”中,呈现旋律的圆润流畅。节奏的处理有别于第一段的“点——线”的处理方式,而是在重拍上进行力的延伸,这样就强化了动作的流动。同时在乐句末尾产生动作的转折,使舞蹈连接在流畅中亦有转折。虽然整个舞蹈动作都在流畅的过程中,但重音为“线”的流动,而乐句末为“线”的突然转变,在流畅中又不趋于平淡,依然充满了节律上的跌宕起伏,呈现出音乐圆润而饱满的质感。
从上述分析来看,整个舞蹈的动律节奏在“视觉化”音乐的节律的过程中,以身体的起承转合深化了音乐乐音的变化。使舞蹈在流畅的空间变化中更为饱满,从而呈现出小提琴圆润而温厚的质感。

(二)舞韵与乐意之关系

所谓舞韵,是舞蹈韵律感中所呈现出的意蕴,而乐意。即音乐内在所包含的意蕴与艺术形象。《英台·翩跹》的韵律是建立在“8字划圆”的动律基础之上,在结合《梁祝》的音乐中所包含的音乐形象以及意蕴,塑造一个娴雅、知性、端静的祝英台形象。
《英台·翩跹》的隐含之意是在于“翩跹起舞,情思在怀”,是一种含蓄而又柔肠百转的感情,十分贴合祝英台男扮女装无法与梁山伯表明心意的心情。编导非常巧妙地选择了“8字划圆”作为动律,整个作品由动作由其发展而来。“8字划圆”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多个空间交替进行,而非一般划圆动律的单一平面的循环,与“柔肠百转”的情感相契合。当表演进入到表现意蕴与形象时,就需要演员的想象。笔者会将整个舞蹈的意蕴理解为以“8字划圆”之往复来展现英台欲语还休的心情,表演的重点不在于“英台”,而在于“英台的心情”,将“心情”外化于舞蹈,“英台”的形象就自然呈现出来。 源于: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