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壮美西方“崇高”和中国“壮美”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91 浏览:71055
论文导读:通的愉悦。在情感过程上,崇高激起的情感波涛是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壮美却是始终如一的从容自如、逍遥明快、催人奋进。总之,崇高是偏颇的、极端的,阳刚之美并未达到崇高的分裂。席勒说:“美始终是欢乐的、自由的,崇高则是激动的、不安的、压抑的,需要纵身一跳,才能达到自由”。壮美无须这“纵身一跳”,它的矛盾冲突始终
摘要: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与中国美学的“壮美”范畴既有一致,又有差异。壮美可视为崇高的一般形态,崇高是壮美的极端表现。两者的差异反映了西方“主客对抗”和中国“物我合一”的思维。
关键词:崇高;壮美;主客对抗;物我合一
1005-5312(2013)18-0056-01

最早论述崇高的是罗马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朗吉弩斯认为,自然界中,数量巨大、力量强大、人尚未征服的事物才是崇高的事物。社会生活中,人格的伟大、精神的高远和感情的炽热为人们带来崇高美。人的主观力量对创造崇高风格有巨大作用。崇高的心理效果是惊心动魄、气吞山河、不可阻挡,使人狂喜、惊奇。
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18世纪崇高范畴被普遍重视起来。博克的《论崇高与优美两种观念的根源》首开崇高与优美比较研究的先河。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晦暗、力量、庞大、无限、沉寂、困难、突然性等。崇高的对象一方面似有生命之虞,而另一方面危险痛苦并不迫切、直接。他只是从抽象的人性自我保存来说,尚未能对人的主体力量予以足够的肯定。恐怖是一种痛感,崇高是由痛感转换来的快感。
康德把崇高分为数的崇高和力的崇高。他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形式无规律、无限大。当对象超出感官认知限度,人类借助想象唤起人的无限道德精神来把握、抗争,在心理上压倒外物,获得愉快。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是理念压倒形式。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性形象的变形,使有限形式显示理念的无限力量,引起了崇高感。
总之,崇高的特征:客体形态上,无限大,内容压倒形式,突然的,难以把握,不合常规,如晦暗、空无、无限、力量等;主体感受上,崇高感是由恐惧痛感转向愉悦,由惊赞转化为振奋;主客体关系上,人与客体艰巨斗争及最终胜利。

中国古典美学中没有崇高这一范畴。“壮美”来源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此前,中国古典美学受阴阳二分思想的影响,把美分为刚性美和柔性美。壮美也称为刚性美或阳刚之美。
首先,从客体形态看,崇高的事物是庞大,无限,带来了未知、无力与痛苦。中西方人都探求无限,西方人向宇宙层层进逼,无限地追求真理。而中国人在对宇宙的探索中还要返回到万物,返回到自身。宗白华说:“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而中国人“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得的。”西方从定点出发审视外物。外物庞大超出视觉把握的范围,人的感性被否定,人感到阻滞、无力及自身的渺小。中国人是散点观察,视线流动、转折,移步换景,俯观仰察,能够感知到外物全貌。
然后,从主体感受来探讨:它们都使人自感渺小,但是程度不同。西方的崇高是一种压迫,自感渺小是一种对立冲突的表现,是对自身的否定。而阳刚之美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
虽然形体巨大、力量无穷,但并不造成主客之间的严重对峙和猛烈撞击,不令人恐怖、惊惧。壮美不追求外在的剑拔弩张、锋芒毕露,而表现为一种内在、深沉的气势。中国“比德说”认为,人欣赏山水会联想到人的道德品质。欣赏、赞美山水,更是欣赏、赞美人类自身。即使人类自感渺小,也不是否定自身,只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压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大自然的陶冶下,人生出崇敬,见贤思齐,追求与之合一;不像康德那样,显示痛感,然后唤起抵抗,从而提升自己。西方体现一种激烈的否定之否定,中国则是正面的愉快的提升。崇高的愉快是胜利征服后的快感,对未来斗争充满勇气的愉悦。而中国壮美是心灵相通的愉悦。
在情感过程上,崇高激起的情感波涛是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壮美却是始终如一的从容自如、逍遥明快、催人奋进。总之,崇高是偏颇的、极端的,阳刚之美并未达到崇高的分裂。席勒说:“美始终是欢乐的、自由的,崇高则是激动的、不安的、压抑的,需要纵身一跳,才能达到自由”。壮美无须这“纵身一跳”,它的矛盾冲突始终在中和融洽之下,在美的自由境界里。
最后看主客体关系的差异。崇高以主客对抗为基础,强调主体的实践力量;壮美以物我和谐、同一为基础,强调人的内在心灵的充实论文导读:尔.美学.商务出版社,199

2.上一页12

。与西方相比较,中国壮美不讲征服对象,不讲异己力量,不表现压抑、痛苦、恐惧,而表现为明朗、豪迈、乐观,致力于成就一种担负历史使命的圣贤气象。按照中国“比德说”,人观赏山水能感到人与自然内在统

一、不是崇高客体与人的相互刺激。

壮美可视为崇高的一般形态,崇高则是壮美的极端表现。西方更看重崇高,认为崇高是美的极至,强调优美与崇高的差异。而中国古代虽不乏雄伟壮阔的景象,也推崇阳刚之大美、劲健的风骨,但强调刚柔相济;整体追求温柔敦厚,含蓄蕴藉,显得重柔抑刚,重平和抑反抗。
参考文献:
黑格尔.美学.商务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