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意象文学翻译中意象转换及其对策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17 浏览:59805
论文导读:
摘要 文学翻译要在目标文本中展示源文本所具有的美学意象,以使读者像读源文本一样得到快乐的享受。意象充满于文学作品中,建构了场景和背景,描述了人物,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本文通过介绍诗歌、小说、散文中的意象转换,对文学翻译中意象转换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文学翻译 意象 转换 策略
:A
奈达认为翻译就是“用受众的语言重新产生与源文本信息接近自然对等的文本”,翻译还意味着交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以达到接近的自然对等为目标,成功地与目标读者交流源文本的信息,以实现与读者的交流。伯克的“认同”理论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实现源文本作者与目标文本读者交流的过程中达成认同。认同度越高,交流就越成功。如果与读者的认同不会因此受到影响的话,译者与作者的认同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其次是形式上,而与读者的认同包括在价值观、态度和知识结构结构上的认同,如图式。图式有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文化图式三种类型。图式是指在这之前获得的个人背景知识结构。在语言理解上,读者图式与文本相互作用促进了对文本的解读。按照图式理论,翻译是一个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首先用自己的图式解释源文本,之后转换成目标文本,激活读者头脑中的图式,表征它们。
文学翻译是对文学文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等的翻译。它要在目标文本中展示源文本所有的美学意象以使读者像读源文本一样得到快乐享受。意象充满于文学作品中,建构了场景和背景,描述了人物,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意象应该按照人类的感官或作者的意图和使用的方式去划分。在文学翻译中,译者不仅要传达语言因素,而且要传达美学价值和文化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诗歌、小说、散文中的意象转换。它们尽管有共同点,但都有各自独具的特点。

一、文学翻译中的意象

在心理学中,“意象”意味着一个心理表征,一段记忆,过去感动的或感知的经验。“意象最初仅仅指影像、仿制品或者复制品”,一个达到“使读者似乎看见了某物的过程”这样目标的工具。艾阿·瑞恰慈在《文学批评原理》中总结道:“作为意象的生动性比作为与情感相连的心智活动的特点给予的意象效力要少。”简而言之,“意象”是在大脑中形成的影像。在文学批评主义中很多“意象”的例证被频繁应用,一方面,“意象”被用来指称唤醒头脑中影像或回忆身体感知的一种言语表达,而不一定是视觉的;另一方面,这个词也用来指一种包含两个元素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暗喻、明喻等。其他的一些文学评论家和诗人也探索了这个词的意义,并用自己的方式做出阐释。
意象在中国评论家和文学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在诗人的圈子里,著名的意象家埃兹拉·庞德认为“意象”“不是影像的表征”,而是“在一个即时的时间里展示了心智和情绪的复杂性”,一种“不同看法的一致性”。《系辞》中对《易经》评论的一些话语频繁地被引用于后来的文学思想职称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中,比如,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此段文章结揭示了“头脑中的概念”“意象”和“所说出来的话”之间的关系。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意象”是自然界中的客体,或者与被认为是思想的物质基础的人的生命有关;“头脑中的概念”是思考的内容;“所说出的话”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思想的内容。

二、文学翻译中的意象转换

意象富于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他的作品创造人物、场景、背景和情绪等大量的意象,构建一个意象网。作者通过这个意象网,向外在世界或他的内心世界传递他要表达的内容、他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实际上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1 诗歌中的意象转换
诗歌以最为凝练的语言来交流情感、观点和经验。诗歌与其他文学类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有且简洁的语言和它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割性,这也决定了诗歌翻译的难度。因此,诗歌翻译要求我们内容和形式都转换。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语言的形式尤其是诗歌语言的形式,通常是不可传播的。一旦脱离形式,诗歌的描写会与所预期的不同。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所有语言中,意象构成了诗歌中最生动美丽的部分,习惯于把抽象的观点变得具体且充满美感。诗歌是一种语言中最为凝练简洁的文学形式之一,不言而喻,汉语和英语诗歌中富有意象,最显著的是中国唐诗。意象可以是某一个词,也可以是论文导读:uantheSecondOffonaMissiontoAnxiYangXianyi&GladysYangAmorningshowerinWeichenghassettledthelightdust;Thewillowsbythehostelarefreshandgreen;Come,drinkonemorecupofwine.Westofthepassyouwillmeetnomoreoldfriends.译本二:ToMyFriendGoi
整首诗;可以是静态的,也可是动态。有效地诗歌翻译应该传递诗歌的本质意象,比如:
例1: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本一:
Seeing Yuan the Second Off on a Mission to Anxi
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A morning shower in Weicheng has settled the light dust;
The willows by the hostel are fresh and green;
Come,drink one more cup of wine.
West of the pass you will meet no more old friends.
译本二:
To My Friend Going to the Frontier
王宝童
The morning rain has kept the town’s roads clean.
The inn’mid willows look so freshly green.
And here,dear friend,dry up this other cup! Why,west of Sun-pass none will cheer you up.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送友人的一幅场景。一个字的意象“雨”、“柳”在汉语文化中表达了离开和逗留的意思。“客舍”产生漂泊的经历,“渭城”、“阳关”见证了诗人正在送他的朋友。所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意象网络。在这两个版本中,版本一是相当好的翻译文本,版本二没有把“渭城”体现出来,忽略了“阳关”这一意象,因此减弱了文本的信息传递。而且,在第二译本中,“故人”这一意象失去了诗歌中丰富的韵味和友人间深厚的感情。动词意象“劝”使深厚的友谊富有活力,而且使读者想象到规劝友人饮酒的场景。第一版本大体上转换了这一意象。第二版本翻译成“dry up this other cup”没有抓住诗歌的韵味。
通过对比这首诗的以上两个译本,意象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丢失显然是最重要的事。只有译者在内容上与作者达成一致后,才有可能转换成目标文本,之后与读者达成一致,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否则,将会产生无效翻译。为此,译者应该熟悉源文本的文化知识。译者应该建立和完善与源文本中隐性的文化知识相作用的自己的文化图式,之后产生内容植根于自己文化的文本,激活读者的文化图式,表征这些意象。同时,通过在诗歌中的意象转换保留源文本的语言形式也是同等重要。诗歌有其自己的语言风格,应用纯属于诗歌的语言单位。很多情况下,诗歌的有效性存在于对语言和形式单位的使用。因此,译者应该在充分翻译内容的同时,尽力保持诗歌的形式。由于诗歌特殊的语言和形式特点,译者首先应该与作者在内容上达成认同的同时,也应该在形式上达成认同。而且译者应该丰富其与源文本文化相互作用的文化图式以促成翻译目标文本。
2 小说中的意象转换
小说一般包括一系列意象,可能是场景、人物或者时间。对这些意象充分转换才能产生有效翻译。比如,在场景意象的转换方面:
例2:The hall-door,which was half of glass,stood open;I stepped over the threshold.It was a fine Autumn morning;The early sun shone serenely on embrowned groves and still green fields:advancing on to the lawn,I looked up and surveyed the front of the mansion.(Charlott论文导读:活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以表征它们。从不同的文学类型观察意象转换,尽管有共同点,但又都有各自独具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应涉及文化意象的转化。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获得与源文本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认同,基于此,达到与目标文本读者的认同。由此,读者的图式被激活和表征,从而实现了交流。参考文献:王卫强:《文学
e Bronte.Jane Eyre)
译本一:一半装玻璃的过厅门是开着的,我走出门限。是天气晴朗的秋晨;朝阳在变褐色的树丛和仍然发青的田地上恬静地照耀着;我向前走到草坪上面,向上细看看这宅子的前边。(李霁野 译)
译本二:大厅的门有一半镶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着玻璃,正打开着,我跨过门槛。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天气很好,朝阳宁静地照耀着已经发黄的树丛和还是一片绿色的田地。我走到草坪上,抬起头来,观察一下这个宅子的正面。(祝庆英 译)
在小说的这一章中,简·爱心情很好,期望新的生活。在她眼中,这一场景是平静迷人的。因此,译文应该传达给读者平和宁静这一审美的体验。表面上看,译本一没能传达这种审美的感受。“是天气晴朗的秋晨”这句没有主体,读起来很生硬;它还把“embrowned”译成“变褐色的”,“still green”译成“仍然发青的”,使意思晦涩难懂。而译文二则把它们翻译成“已经发黄的”和“还是一片绿色的”,成功地传递了场景意象,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三、意象转换策略

1 重构源语言形式
语法结构、句法结构意味着某种语言的外衣,所有语言在形式上的不同,因此,译者如果想要保留受众者语言的信息内容应该重新建构源语言的形式。形式调整的理论基础可以总结为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因此,语言和语言形式用来达到目的而不是本身的结束。内容是指这个信息是什么;形式是使信息从作者头脑传到读者头脑中的通道有效的外在形状。很显然,形式只是承载内容的语言盒子,为了尽可能保留形式通常会导致文本完全不清晰、笨拙或者严重扭曲原文的信息。
2 形式图式分析
形式图式是指对不同文本组织起来的方式的知识。比如,诗歌有它的押韵、韵律和声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形式特点,不能像文学文体那样翻译它。理想的方式就是在转换内容的时候保留其形式,这样译者既能传递诗歌内容也能传达出原有的语言风味。小说有故事、人物、情节、背景等,建构了什么人在什么场景发生了什么事;而不同的文学文本类型有不同的形式结构。对这类知识的缺失会产生无效翻译。
图式理论认为,译者通过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的相互作用,把次要图式激活到主要图式上,形成一般的图式来理解文本。像《红红的玫瑰》是罗伯特·彭斯写的一首苏格兰民歌,源诗歌是以口语体写成,语言朴素平实。它的两个中译本中,第一个译本把这首诗翻译成古汉语的形式,完全丢失了原有的语言风格,失去了原文风味;第二个译本成功地保留了源文本的语言形式,和诗人炙热永恒的爱。李白《送友人》的两个译本,所以吸引了一些读者,是因为阅读时,它行文流畅易于阅读和浏览,更像是英语浪漫主义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获得与源文本风格最亲密的对等,向目标读者传达有魅力的文本。
3 发展和丰富内容图式
译者通过翻译,应该首先在内容上与源文本作者达成认同,即:译者通过内容和他自己内容图式的相互作用,达到与作者的认同。基于此,译者再将事实和信息传递给目标文本的读者,寻找与读者之间的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译者发展和丰富内容图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结语
文学翻译中的意象转换是一个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结合不同的文体特征,首先用自己的图式解释源文本,对源文本的内容信息重构语言形式,但是对诗歌等具有特殊形式的文体,对其内容进行转换之后,还须保留其原有形式,激活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以表征它们。从不同的文学类型观察意象转换,尽管有共同点,但又都有各自独具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应涉及文化意象的转化。
总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获得与源文本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认同,基于此,达到与目标文本读者的认同。由此,读者的图式被激活和表征,从而实现了交流。
参考文献:
王卫强:《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改变与译者操控》,《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王闻:《意象重现与意境重建》,《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 陈琳:《论陌生化翻译》,《中国翻译》,2010年第1期。
[4] 肖跃田:《文学翻译中灵感思维的认识与体现》,《外语教学》,2010年第5期。
[5] 刘焰:《不可译性的救赎》,《文艺报》,2011年3月2日。
作者简介:万颖,女,1980—,河北昌黎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文学翻译,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师范论文导读:学院。上一页1234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