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里德卡罗尔?里德与黑《第三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13 浏览:157561
论文导读:影”的本片,并因此而赢得无数大奖:“被评为电影史上杰出的100部电影之一;获得了1949年第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2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金奖;并被评选为英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第三人》之所以被称为黑的经典,其主要表现特色如下:

(一)出神入化的摄影虽然仅仅只是一

[摘 要] 在当今人类文化的传播中,电影传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观念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一部经典的优秀影片可以足足影响一个时代的人。《第三人》是根据英国著名作家格林姆·格林的同名小说改编,由英国知名导演卡罗尔·里德执导,于1949年出品的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
经典黑色影片,该片的成功拍摄为其赢得了无数大奖。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黑及导演卡罗尔·里德其人,重点分析了该部影片的特点,说明了无论是演员表演、拍摄手法,还是配乐及气氛烘托,本片都堪称是黑的经典。
[关键词] 卡罗尔·里德;《第三人》;黑;经典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视觉、听觉于一身,融文学、摄影、戏剧为一体。电影对人类文化生活的深刻影响,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有些电影,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永不磨灭。1949年由英国著名导演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第三人》就是这样一部令人看后印象深刻并被永远载入影史的黑之作。
一、黑
在长达百余年的电影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电影类型多种多样。黑(film noir这个名词来自法语,noir在法语是黑色的意思)作为电影类型的起源,最早出现于1946年的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亦译作康城或戛纳电影节),敏锐的法国作家和影评人尼诺·法兰克(Nino Frank)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新出现的电影类型,并把这一新型带有黑白特色的影片称为黑。“黑色影片在艺术手法上的特征是悬念多、惊险、影调阴暗忧郁,规定情景总给人一种恐怖莫测的危机感。”

二、导演卡罗尔·里德

卡罗尔·里德(Carol Reed),于190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坎达培利皇家学校是其少年时就读的学校,卡罗尔·里德第一次登台表演时只有16岁,随后不久他就与当时非常著名的侦探作家爱德华利斯成了最好的朋友,并在参与其舞台剧演出后,里德开始逐步进入影坛。在其不懈的追求与努力下,里德终于在1936年正式成为导演;当年他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Midshipman Easy;Laburnum Grove是里德在同一年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公映后不同凡响;第二年里德导演了《银行假日》,由于该影片所获得的极大成功使里德成为当时最有前途的导演;时隔一年后的1939年,里德导演了《星星下凡》,就是在这部描写威尔斯矿区故事且颇具社会性的影片里面,里德最擅长的纪录片手法得以最充分发挥,颇受当时电影界人士的好评并由此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使其成为英国二战后极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和大卫·里恩齐名。里德最重要的电影有三部:《虎胆忠魂》(1947)、《坍塌的偶像》(1948)和《第三人》(1949),使他成为享誉国际的导演。卡罗尔·里德其他的名作还有《海隅逐客》(1951)、《夹在中间的人》(1953)等。1952年里德荣获英国政府颁发的爵士封号。1968年他执导的《孤雏泪》,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导演金像奖。[3]在黑领域,卡罗尔·里德绝对属于大师级人物,他以其出色的导演功力在《第三人》里为我们描述了在二战结束的晦暗年代里,在各方势力争夺下的维也纳的一段精彩故事。

三、电影《第三人/黑狱亡魂》

《第三人》(The Third Man)根据英国著名作家格林汉姆·格林(Graham Greene)的同名小说改编,这部经典的惊险片以战后的维也纳为背景,以一个神秘人物的扑朔迷离的故事展开,描写了一个美国作家被迫在友谊和道德之间做出选择。导演卡罗尔·里德成功地利用黑白胶卷和绝妙的光与影的对比,使影片别具一格。《第三人》被称为“真正英国电影”的本片,并因此而赢得无数大奖:“被评为电影史上杰出的100部电影之一;获得了1949年第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第23届奥斯卡最佳摄影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影片金奖;并被评选为英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4]
《第三人》之所以被称为黑的经典,其主要表现特色如下:

(一)出神入化的摄影

虽然仅仅只是一部犯罪题材的黑色悬疑剧,但《第三人》出神入化的摄影完全超越了类型本身。摄影师罗伯特·克拉斯科是一位极富天才的艺术家。他在《第三人》中和导演一道,创造性地使用了非常规论文导读:漩涡中的哈里·莱姆终于从阴影中现身时,奥逊·威尔斯完成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拉风、最跩的出场,短短几分钟、没有台词的表演却抢走了观众所有的目光。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简单、最划得来的主角演出。奥逊·威尔斯对影片原创性的另一大贡献来自那场著名的摩天轮对质戏。在那令人难忘的一幕中,他讲出了自己编写的、也许是有史以来最
倾斜镜头,为影片营造了一种恰当的不安气氛。除了常常出现的倾斜镜头,克拉斯科的天才还体现在对影子和黑白对比的运用上。
影片的黑影与白光对比之大胆,很容易叫人想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鼻祖《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一片光怪陆离。因为电影大多实景拍摄,光源只能照顾最主要的角色,于是夜色浓重与光照处的耀眼常常于画面中顽强割据,互不融合,这种情形令画面内部立即起了碰撞,观众也便时常感到一种莫名的紧张对峙。这种光影效果,最显著的是哈里的“惊艳”出场。马丁斯酒醉,踯躅街头,忽然发现街对面屋檐下门廊内,隐藏着一个黑影。而画面中只能看见路灯照亮黑影的脚上一双精致的皮鞋以及皮鞋边的猫。马丁斯以为这人要追他,怒喊起来,惹恼路边楼上睡下的居民,一个女人开窗探头骂马丁斯,顺手开了灯,灯光霎时在浓重的夜色中照亮了门廊,哈里俊秀的脸显现在屋檐下,灯光令皮肤雪白,一副笑容挂在脸上。“第三人”这个历史性的角色出场。
另一光影对比出现在影片后段,军警们合围要追捕哈里,起先,街道空无一人,突然街角的楼侧面出现一个巨大的影子,仿佛有巨兽将探出头来。待人走出街角,却发现是一个卖气球的老头,巨大的身影,便是手中气球的功劳。这是靠光影制造的幽默感。光影表现的,则在于最后的下水道围捕,哈里在迷宫般错综的巨大下水道内左冲右突寻找出口,此时光影的安排,下水道内大部分是黑暗的绝境,但从一个个通往街道的排水口里,放射出无限的光芒,哈里一袭黑衣,就在这暗与光中晃动。这里的光影运用,使影片展现一派表现主义的夜晚。“有这样的黑白影像,还要彩色做什么?”能配得上这种评论的黑白影片实在不多,但《第三人》的确神奇地做到了。影片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名至实归。

(二)演员的出色表演

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与演员的出色表演是绝对分不开的。饰演马丁斯的演员——约瑟夫·科顿表演游刃有余,但在本片中饰演配角哈里的演员奥逊·威尔斯却更抢镜头。虽然奥逊·威尔斯在片中出场很晚,但丝毫没有减轻他在本片的分量。毫无疑问他贡献了值得铭记的巨星表演。在《第三人》中,仅仅是凭着他的个人魅力,他就把哈里·莱姆成功地转变成格林小说中最危险的“天使”或路西弗式的杀手。他的出镜是如此吸引人,以至于似乎要让观众忘记他所犯何罪(与黑市盘尼西林和死婴有关)。观众所能回想的就是爆发的齐特琴音乐和一系列再次确证了格林在1928年所说的默片的“诗意”推动力的画面:一个藏匿于(少年莫扎特之家)黑暗门口的高大阴影;一只舔着黑牛皮鞋的猫;突然之间聚光灯打在戴着黑帽、穿着轻便风衣的奥逊·威尔斯身上,镜头向其推进,我们看到他面带笑容,好像被不小心抓到正在做着不规矩行为的过火演员。他的确凭借自己出色的表演和更出色的即兴发挥将影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当影片进行到一个多小时、处于各种猜测和漩涡中的哈里·莱姆终于从阴影中现身时,奥逊·威尔斯完成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拉风、最跩的出场,短短几分钟、没有台词的表演却抢走了观众所有的目光。这简直是世界上最简单、最划得来的主角演出。
奥逊·威尔斯对影片原创性的另一大贡献来自那场著名的摩天轮对质戏。在那令人难忘的一幕中,他讲出了自己编写的、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愤世嫉俗的台词:“你知道人们怎么说?在博尔吉亚统治意大利的时期,到处都是战争、恐惧、杀戮和流血,可是它们给世界带来了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文艺复兴。在瑞士人们互相友爱,他们拥有五百年的与和平——可他们给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世界带来了什么?布谷鸟钟。”奥逊·威尔斯后来打趣地说,在影片公映后,有瑞士人对我澄清:我们从来没有制造过布谷鸟钟!可是谁在乎呢,这句台词已经和哈利·莱姆这个角色一道载入了史册。并以各种形式(电台剧、电视剧、电影)被他本人和后人“复活”。

(三)独具匠心的配乐

《第三人》另一个传奇性的创举是影片的配乐。在20世纪40年代,使用单独一门乐器论文导读:春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上一页123
从始至终为一部电影配乐还是破天荒之举。更何况选择的乐器还恰好是土产的齐特琴,更超乎寻常的是找来的演奏者只不过是在俱乐部里偶遇的无名小辈。但导演卡罗尔·里德似乎就是有这种让人称羡的点金之术,他将当时默默无闻的安东·卡拉斯(Anton Karas)请到宾馆中连夜录音,大胆地使用他演奏的各种乐曲作为推动影片情节发展的重要辅助剂。在影片公映之后,安东·卡拉斯摇身一变成了国际巨星,这首“《第三人》主题曲”也得以在英美乐坛发行了单曲并录制了唱片上。也许他并非是为电影奏曲的最大牌乐师,但他绝对是历史上最受益于电影的音乐人。

(四)别具一格的结尾

《第三人》的结尾设计十分高明。最后马丁斯为了正义,杀死自己的挚友哈里,这回哈里真的下葬,人们再次参加他的葬礼,这与影片开头的假葬礼遥相呼应。在影片开头的葬礼上,安娜对人不理不睬,径自走开。在结尾,安娜经过许多事,与马丁斯几乎要坠入爱河,但终究因为马丁斯杀死了自己深爱的恶棍哈里,仿佛这世界对她不再有意义,因而她在葬礼上显得失魂落魄,对马丁斯未作任何理睬。马丁斯以为安娜丧失了男友,自己也与之有一段暧昧的时光,于是想照顾她。卡罗威探长劝马丁斯理智,还是应该坐飞机回国,马丁斯坚持跳下探长的吉普车,等在路边,看着安娜远远走过来。安娜目中始终无人,目光绝不斜视,就那样走过马丁斯,走远在长长的墓园小道上;画面切回马丁斯,他有些不知所措地划根火柴,点上烟,扔掉火柴。画面里一片惆怅油然而生。
这样的结尾,既不是好莱坞的善恶各有结果,皆大欢喜;也不像黑那样恶者在费尽心机之后鸡飞蛋打,令人彻底绝望。《第三人》的结局产生了一种令人迷惑的多重效果:马丁斯成为一个成就了正义却有些感伤、有些悲剧色彩的英雄;安娜不要道德的正义,但她痴情的爱,却使她成为惹人怜爱、令人不忍心咒骂的女人;哈里从一个恶之神,到最后凄迷的眼神,使他成了迷人的坏蛋。这结尾仿佛是黑暗的黎明之后迎来一个有雾的清晨,有光,却无法照明路途。那条长长的墓园小道给观众留下的模糊去向,完美地展现出一种开放的电影结尾手法,不论人们怎样去想,终究还是能有新的思考,耐人寻味。
四、结 语
总之,这是一部多层次的黑。无论是一起意外死亡引发的扑朔迷离的事件,还是主人公在友情、爱情、人性之间的挣扎抉择,或是在这起犯罪案调查中各方利益集团的你争我斗,都显得充满了戏剧的张力,让整部电影都充满了亮点。而且电影中人物刻画得非常鲜明,在紧张的故事中也不乏幽默的对话。该片无论在叙事结构、视觉效果还是演员表演方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无论是故事情节、拍摄手法还是气氛烘托,本片都堪称经典。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
http://.
[3] http://santage.com.
[4] http://m.qvodsou.com.
[作者简介] 李艳辉(1962— ),女,吉林榆树人,长春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