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集团化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方式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388 浏览:63237
论文导读: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针对专业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变化频繁等问题,中高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际的沟通与协调,联合行业企业对区域重点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能力,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专业设
【摘 要】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开展中高职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本文以湖南为例,着眼于解决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度不高、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不共享、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等问题,重在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合作育人的基本模式,试图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中高职院校;合作育人;模式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发展转向了内涵建设,提升质量和体系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所在。随着我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加快和“四化两型”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规格不断提高。同时,顺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打通中高职人才成长渠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已经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高职衔接发展,就必须研究和探索适应湖南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中高职合作育人的有效模式。近年来,我省按照“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高中职院校为主体、以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努力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模式,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2010年,全省成立了23家职教集团。这些集团基本对接了湖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也涵盖了基础产业和重要经济区域。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已达1893家,其中省内外规模企业1093家,高中职院校408所,行业协会和其它科研机构392个。目前,全省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下企业锻炼、生产技术项目公关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中高职合作育人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总体规模不大,融合度不高。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开展中高职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因此,本课题对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
一、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对接度不高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也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目前,湖南招生的高职高专学校有71所,中职学校有552所,技工学校有100所,学历教育规模虽然较大,但是很难满足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结构与分布还不够合理,人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不相适应。70%左右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卫生领域,企业人才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比较缺乏;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人才相对集中,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人才缺乏。在一些行业由于多年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考核,高技能人才已出现断档、断层,而且已有的高技能人才有的布局不合理,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实际能力弱化,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中高职院校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互不衔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创新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机制和方式,提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联接关系,提高职业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吻合度。
第一,以产业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是职业院校深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所在。针对专业布局分散、专业设置重复、专业变化频繁等问题,中高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校际的沟通与协调,联合行业企业对区域重点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进行深度调查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能力,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专业设置的管理,建设与产业链接相对应的专业群落,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集成效应,切实提高专业布局的适应性。
第二,以产业要求为依据提升专业内涵。提升内涵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所在。针对专业内涵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加强与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集团内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及时把产业优化升级过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融入到自身的人才培养当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切实提高专业建设的适应性。
第三,以产业文化为依据建设专业文化。以文化人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针对专业文化内涵不足、功能不强、平台不多的等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职业教育集团,把产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对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使文化对接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创新人才模式的突破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要开设职业规范之类的课程或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将先进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融入专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资源不共享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是提高中职教育吸引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我省中等教育阶段生源总数的急剧下降,高等职业教育也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极其严峻的考验。湖南高考报考人数在2009年首次出现回落,比2008年减少了2.6万人。2010年全省共有41.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比2009年减少9.5万人,降幅高达18.7%。201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37.2万人,较去年减少4.1万人,降幅达9.9%,相对生源最高峰的2008年减少近17万人。据麦可思-高考生源变化趋势的调查报告发布,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2018年。从湖南各地市的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到2010年大部分院校的招生数都开始减少,而长株潭地区之外的地方高职院校的招生数减幅达到14.28%。我省职业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统筹中高职的发展,把高职作为中职办学层次的延伸,把中职作为高职生源的阵地。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扩大高职教育的生源空间,稳定高职教育的生源规模;有利于在源头上解决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形成目标一致、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格局,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一,生源共享。在当前生源整体下降的环境下,中高职院校要依托区域或行业内的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各自的办论文导读:
学优势,创新中高职一体化招生模式,实行“3+2”捆绑式招生,从而提高中高学校招生的吸引力,扩大生源的招收比例,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这一模式是在职业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背景下进行的,同一职教集团内的中高职院校依托集团,共享招生资源,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完成课程教学,后三年在高职院校完成课程教学。
第二,条件共用。基于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不足的现实,中高职院校要依托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系统设计实训基地建设。要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内的企业,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共享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同时加强共享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校中厂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密切校校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合力育人的优势。
第三,人员互聘。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中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要求,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在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吸纳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以提高高职专业建设的层次性。在中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吸纳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参与其中,以提高中职专业建设的有效性。只有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中高职学校才能在专业建设中实现衔接。
三、构建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切实解决我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实行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是中高职协调发展难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之举。目前,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采取的是一种终极教育模式,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有统一的依据,缺乏协调统一的渠道和机制,直接影响到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具体表现在:职业教育管理的多部门分割,导致不同类型和层级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性差,不利于中高职的统筹衔接,不利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教材进行统一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二年制、三年制等多种形式,其中三年制是中职学制的主体,学制的多样化提高了中高职衔接的学制设计难度;中高职专业契合度差,课程衔接难以实现。据我省的有关统计,中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复率达到了30%。因此,积极探索湖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高职合作育人模式,有利于从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运行保障等层面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解决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为职业院校开展一体化培养提供对策参考。
第一,培养目标衔接。中高职院校要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在培养目标上进行衔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过程当中,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各专业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在充分调研分析本专业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分解图表,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专业设置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合理确定校际之间相互衔接的专业,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切实优化区域内专业的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在专业设置的衔接过程当中,要依托行业或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紧跟人才需求信息和企业用人要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求的变化,编制中高职紧密衔接的层次定位清晰、能力定位准确的专业教学标准,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本规范。
第三,课程体系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根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在课程体系的衔接过程中,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全面分析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评价标准衔接。中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促进中高职评价标准的衔接。在评价标准的衔接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评价方式的衔接,探索中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把评价的结果作为中职学生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主要依据。要特别注重评价主体的衔接,吸收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杜祥培教授主持的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编号编号:10C0287)、申晓伟副教授主持的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区域产业转型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及其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JA2012014)和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指委2012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文秘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ZD20127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