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日常工作以日常工作中发掘新闻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69 浏览:72507
论文导读:
宣传报道作为边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能动摇;作为边防部队的政治优势,不能丧失;作为社会了解边防的主渠道,不能改变。新时期边防支队宣传报道工作肩负的三大使命:“推动边防工作、鼓舞官兵士气、提升部队知名度”。这也是统领全部宣传工作的总纲,一切工作只有紧紧地围绕着三大使命来展开,宣传报道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新鲜、新奇、新意。别人不知道的,你写出来,那就是新闻;读者关注的,也是新闻。有些事件,看似普通,但只要你用心去挖掘,也有新闻价值。
有的基层通讯员说自己身处一个没有特点的单位,身边都是些小事,没有什么可写的,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难道我们身边的“小事”真的没有新闻价值吗?我看并不尽然。只要我们看看一些有经验的报道员的新闻作品,翻阅一下军报和杂志,我们就会看到“小事”中同样有新闻价值。
那么,如何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发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把边防部队的工作报道出来,把广大官兵的精神风貌反映出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作为《边防报》新疆边防记者站的一名记者,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一、眼明手快,从身边的普通小事中锁定新闻点

生活中美处处皆是,关键是缺少发现。缺少色彩感觉的人不可能成为画家,缺少韵律感觉的人不可能成为音乐家,同样,缺乏新闻敏感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所谓“眼明”,就是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用新闻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了解一个人,遇有不清楚的事和具体环节,不妨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刻不让我们的第三只眼——新闻眼闲着。
所谓“手快”,则是我们在了解事情的真象和人物的先进事迹后,形成稿件要快。
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生活中的问题千丝万缕,假若我们没有一双独特的慧眼,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条活鱼、大鱼上了别人的金丝线,而自己抓到的永远只是小鱼,甚至是空手而归。这就要求我们采访前要提前搞好策划,有针对性地写稿、发稿,在不同之处找共同,共同之处找特殊,特殊之处找特点,特点之处找独一。
自2012年2月3日以来,一股强冷空气突袭伊犁边境山区,伊犁河谷察布查尔县境内5个乡不同程度遭受了暴风雪袭击,一些山区积雪最深处厚50余公分,部分边境山区交通道路被积雪堵塞,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灾情发生后,察布查尔县边防大队官兵迅速启动抢险救灾预案,成立了抗雪救灾突击队,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雪救灾中。我精心策划组织,积极组稿发稿,充分展示支队官兵恪尽职守、执法为民、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对内提振士气、激励斗志,对外扩大影响、赢取地位,有力推动了部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法制日报》、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社、新疆电视台、伊犁电视台等近30家媒体以《寒潮来袭边防官兵畅通生命通道》、《气温骤降25度 边防官兵齐力抗风雪》、《暴风雪袭击新疆北部 边防官兵救助被困牧民》等为题,纷纷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二、耳聪心细,从身边的信息平台中捕捉新闻点

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多准备几个剪贴本和笔记本,遇有好的文章可剪辑起来,遇有好的语句可摘录在笔记本上。在剪辑、摘录的过程中,要分门别类地按大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小到通讯、消息、言论等方面,多建立几个剪贴本,一旦自己需要用时,则可以信手拈来。同时,还要借助各种力量搭建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便于获取新闻线索的信息平台,做到单位里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尽早知晓,官兵们每一不同寻常的事件都尽快收入眼底,使脑海中的“问号”遇到某个“引子”时便会有灵感迸发,产生强烈的不吐不快的冲动。
2012年年初,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乡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凌汛灾害后,支队察布查尔县边防大队先后出动警力200余人次,出动车辆8台次,配合有关部门转移、疏散被困群众324人,转移牲畜400余头(只),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当时我正在家过春节,获悉这一情况后,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做好第一手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积累工作,及时撰写材料向相关媒体投稿。《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网等近40家媒体以《边防官兵救助冰凌灾害受灾群众》、《初四奋战冰凌救援第一线,牧民获救》、《为了一个牧民兄弟》等为题,纷纷进论文导读:
行了报道和转载。

三、勤于思考,从上级精神中发掘新闻点

观察和挖掘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报道员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身边不可能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出它的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挖掘使它产生报道价值。我们做宣传报道工作的同志要善于从大量初级信息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将零星的、散乱的、表象的信息加以整理,使其成为系统的、本质的、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这样才能避免稿件流于形式,缺少内涵。另外,我们报道员不能只呆在办公室里写材料,而是要深入到一线、现场,只有这样,才能触发我们的创作,焕发出高昂的写作灵感,才能写出真实细腻动人的好文章来。
2006年,我从阿克苏边防支队调来伊犁边防支队工作后,我发现在昭苏县夏特乡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有困难,找建民”。这是为什么呢?为了追寻答案,当年7月我历经3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夏特这个美丽又神秘的地方,采访了李建民。李建民指挥学校毕业后,努力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苦练基本功,视各族群众为父母,用真心和诚心走进了群众的心坎。他先后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表彰为“新疆百名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优秀员”、“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自治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35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特别是2012年李建民被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被伊犁州党委授予“奉献基层、造福群众模范人物”荣誉称号,并在伊犁州八县两市进行了巡回事迹报告,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我觉得这名80后警官应是年轻官兵学习的榜样。结合支队典型培树要求,先后10多次近距离接触李建民,采写的《 种子钱先欠下秋后亏了我包赔》、《一个民族聚居村的汉族“片警”》、《派出所副所长村里“亲戚”多》、《亚克西,李建民》等稿件在《法制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边防报》、人民网、新华网刊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主要网站也连续转载。
(新疆伊犁边防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