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流动人口论和谐社会理念下流动人口社会权益保障不足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73 浏览:19315
论文导读: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城市户籍人口的待遇。流动人口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部分之一, 其权益保障状况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 还是促进城市化发展, 抑或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现状都亟待改善。
关键词:和谐社会; 流动人口; 社会权益保障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反映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而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则是社会和谐的不可或缺因素。因此, 构建和谐社会,其重要任务之一, 就是妥善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权益保障问题。本文拟从和谐社会理念的角度, 研究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增进的紧迫性, 分析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现状, 探讨流动人口社会权益保障增进的路径, 以期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我国流动人口的概念

在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下,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因故前往他地滞留暂住并不时回返的人口。对中国所有流动人口来说,务工经商、学习培训、婚姻迁移和随家迁移是人口迁流的主要原因。粗略界定, 90年代以来的流动人口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类流动人口;二是消费类流动人口;三是中转类流动人口。在生产类流动人口中,农民工或称为“农村外出就业者”占70%以上。

二、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在城市里很难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却不被承认是城市居民身份。现行的城镇社会救助体系只覆盖了城镇户籍人口,而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很难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权益,成为城市里的边缘人,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外,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二)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体系不健全、参保率低

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 大多数流动人口一般享受不到这五大保险待遇, 他们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一些用人单位, 特别是个体和私营企业要么不给流动人口买保险, 要么为了应付检查只给少部分流动人口投保, 要么避重就轻只买一种保险,而回避其他几个险种。而且当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 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有失业补助, 但流动人口却没有; 在医疗保障方面, 流动人口生病之后必须完全自费看病; 再次, 没有劳动保险。当流动人员遭受工伤时, 往往是责任自负, 用人单位要么对受伤者置之不理, 要么对因工伤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流动人口一次性支付少量费用而将其解雇。因此, 流动人口在发生工伤后很难进入工伤社会保险程序, 对当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稳定都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三)流动人口的福利水平较低

在住房方面,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住房条件和机会。以沈阳为例, 2004年年底,沈阳市人均住房建筑面为21. 55平方米,政策制定者只是关于城镇居民,很少考虑到流动人口,再加上流动人口收入水平限制,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同城市居民同等的住房条件和机会。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地方政府的“分级办学,分”政策,流动人口的子女享受不到同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机会。宪法规定公民有获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但是,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为流动人口提供培训的机会, 更不愿为流动人口进行再就业培训, 严重限制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四)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不能适应流动人口流动性的特点

我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各省市、地区经济状况不同,宏观政策由制定,而具体实施政策,如缴费、发放等有差异,部分险种具有属地的原则,因此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基金的区域统筹与跨省流动存在着冲突,于是导致流动人口参保中断、退保现象频繁。

三、流动人口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据测算,我国现有4.亿农村劳动力,其中3. 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从现有的情况看,农业生产需要约1. 7亿劳动力,大约有1. 5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论文导读:
意味着要把数以亿计的农民转化为城市人,高度重视这些未来城市新市民的权益保障是非常必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三农”问题,只有农民富裕了,农村实现了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面的高层次的小康社会。向城市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成为西部和中部地区获得经济建设资金、逐步缩小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的有效渠道。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不足,收入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国内需扩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影响城乡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我国目前的基尼数已达到0. 4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也就是说我国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已经相当严重,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很容易引发和加剧各种社会矛盾。为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关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平等、合理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将有更大的重要意义。

四、解决流动人口保障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中国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这需要党和政府下定决心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置于关键地位。本文从与流动人口有密切联系的五点内容探索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建设路径。

(一)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 消除城乡居民户口差别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全确立,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农村人口城市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给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市场经济形式的确立和发展, 越来越显示出对流动人口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 引发了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的对立情绪, 伤害了流动人口及其后代的感情。因此, 应加快户籍管理立法, 逐步取消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 取消户口特权, 逐步实行统一居民身份的一元户籍制度,就可以从制度上消除城乡间的不平等因素, 使流动人口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更加理直气壮, 更加自觉。

(二) 构建形式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

探索建立地区间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服务。流动人口的城市转移,给当地对其社会保障带来不便,如果较发达的几个地区能达成统一,加上国家的支持,能在一大片区域类形成社会保障体系,那么就可以解决因流动带来的系列问题,并能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合理流动。

(三)加大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 构造城乡统一的规范的就业市场

政府应继续清理对企业使用流动人口的行政审批, 取消对流动人口进城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使城市中的每个就业岗位都不再受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限制, 保证城乡人口都享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真正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双向自由选择。应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组织, 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 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四)构建内容多元化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体系

一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使农村居民逐步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二是根据流动人口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保险制度。政府还应该完善必要的社会福利以及社会救援制度,要在流动人口中构建起工伤保险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和养老保险体系。对于流动性人口的失业问题, 主要通过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福利来进行解决以保证流动性人口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平。总之, 要想方设法解决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 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五)加强法治建设, 确保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 和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有关流动人口的管理规定, 但这些规定是地方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 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 立法机关应根据流动人口的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借鉴国外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 制定全国统论文导读:民工问题探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04).殷京生.城市流动人口:中国社会转型期亟待关注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03).杨辉.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天府新论,2003,(02).程海峰.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初探.经济纵横,2005(1).施华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财经政法资讯,2004(4). 
一的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 使既定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在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时, 既要做到有法可依, 更要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结语:逐步构建适合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不论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是从社会保障理论来看,都要从流动人口的需求出发,把握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困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境,从诸多方面去考虑、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解决好农民工的生存生活放在国计民生的重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他们的进步正是中国的富强之路。(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戴荣珍. 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再社会化[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 (08).
曾宪植. 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 (04).
[3]殷京生. 城市流动人口:中国社会转型期亟待关注的弱势群体[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2, (03).
[4]杨辉. 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 天府新论, 2003,(02).
[5]程海峰.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 经济纵横, 2005(1).
[6]施华斌.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 财经政法资讯, 2004(4).
[7]陈敦贤.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论略[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