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份额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论述综述研究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989 浏览:24983
论文导读:收入份额的变动呈现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内外均已有大量文献对其进行了探讨。而中国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相关分析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相关理论综述(一)新古典要素分

摘 要:近年来,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呈现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对进行探讨并取得一些创见性的成果。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分析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理论,总结国内外经济学界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对此问题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参考。
关键词:国内外;劳动收入份额;理论
1673-291X(2013)16-0102-02
一、引言
有关国民收入中劳动收入份额的讨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呈现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内外均已有大量文献对其进行了探讨。而中国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理论探讨。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相关分析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新古典要素分配理论

新古典要素分配理论是在假设市场完全竞争的前提下,用要素投入比例的变化和要素替代弹性来确定要素变化对要素分配份额的影响,因此认为生产技术水平是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Solow,1958)。
1.劳动—资本要素。根据Bentolila and Saint-Paul(2003)对特定生产函数的分析,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产出比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SK曲线),而这种关系的方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的替代弹性。Diwan(2000)运用1975—1995年135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资本积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富国和穷国基于各自劳动和资本比例差异导致各自劳动收入份额的差距。中国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和劳动是互补或替代的关系上持不同观点。罗长远等(2009)利用中国1987—2004年的数据,发现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情况下,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绝对值为0.94,资本与劳动互补。而李稻葵等(2009)利用2000—2004年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资本—劳动比与劳动收入份额负相关,说明资本与劳动替代关系较强。
2.技术进步。Guscina(2006)使用18个工业国家1960—200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解释作用,其结果表明全球化时代技术进步导致资本增强。Acemoglu(2003)认为当在经济均衡增长路径上,技术进步为劳动增强型,此时劳动收入份额不变;当在经济转型路径上,技术进步为资本增强型,此时劳动收入份额将随技术进步而下降。中国学者也从多角度对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黄先海等(2009)利用制造业1989—2006年的数据,证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起反作用。罗长远等(2009)使用单位从业人员的产出水平表示技术进步,认为由于工资增速远落后于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并没有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3.市场结构。Bentolila and Saint-Paul(2003)认为如果产品或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劳动份额和资本产出比的关系将偏离SK线。Hatrison(2002)认为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带来超额利润,要素的谈判力量决定了利润分配。

(二)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使各国依据比较优势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原创论文www.7ctime.com
,并促进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由于需求的变化导致要素的收入份额改变。Harrison(2002)和Guscina(2006)均在其研究中验证了贸易理论对近年来发达国家中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给出的理论解释。但该理论对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适用性目前还不明确。罗长远等(2009)认为出口对于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并从外资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和中国出口结构向资本相对密集的产品转移方面进行解释,说明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不符合Stolper—Samuelson定理。

(三)资本深化理论

Diwan(2000)通过分析1975—1995年135个国家的数据,研究了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发达国家的资本深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显著但方向为负。而在发展中论文导读:侧重于考虑劳动工资以及资本所得背后的制度因素。中国学者也从制度的不同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肖红叶、郝枫(2009)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指出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程度较高导致了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罗长远等(2009)利用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表示民营化,其研究表明民营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显著为负。李稻葵等
国家,这一结论刚好相反。Decreuse等(2008)运用1980—2000年94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资本产出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陈磊、张涛(2011)通过构建一个具有要素密集度差异的两部门模型,得出结论:在资本深化且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优先需求的前提下,恩格尔效应将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枫(2011)运用1995—2009年的宏观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随着资本深化过程的发展,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将逐渐扭转。

(四)二元经济理论

基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国内不少学者都作出相关的研究分析。李稻葵等(2009)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为背景,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中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发现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摩擦工资”,因而劳动力低于资本的转移速度,所以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规律。龚刚等(2010)基于需求的视角建立了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认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五)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对劳动报酬的重要影响,因而对于解释劳动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能力。陈钊、陆铭(2006)认为现实中,中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市场分割,地方政府在保护本地城镇居民利益的动机下,外来的劳动力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面临着与本地居民不同的体制还价,劳动力的流动成本提高、流动性受限,因而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而出现的限制是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六)产业结构理论

国外研究者一般采用(Solow,1958)的行业分解方法来实证劳动收入份额的内部变动情况。而中国学者目前主要利用中国省际数据探讨经济发展与要素分配份额的关系。白重恩等(2009)通过对三大产业进行分解,发现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部分是由产业结构转化引致的。罗长远等(2009)发现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产业差异,并未在加总的层面上促使劳动收入份额趋于稳定。即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更符合“库兹涅茨事实”,而不支持“卡尔多事实”。

(七)企业异质性理论

Decreuse和Maarek(2008)首次构建模型将企业异质性与劳动收入份额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增强经济中的企业异质性不仅使外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低于内资企业,而且使经济中总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周明海等(2010)基于企业异质性理论认为中国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类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效率的差异性是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庄子银、肖欢(2012)借鉴Decreuse和Maarek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在有匹配摩擦的劳动力市场中,随着经济中高生产率企业所占比重的上升,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规律。
(八)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经济学派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派侧重于考虑劳动工资以及资本所得背后的制度因素。中国学者也从制度的不同角度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肖红叶、郝枫(2009)通过国际对比分析指出政府介入初次分配的程度较高导致了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罗长远等(2009)利用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表示民营化,其研究表明民营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显著为负。李稻葵等(2009)将国有企业比重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与国有股比重存在负相关,认为可能由于国有企业更多地代表了资本密集行业,国有企业比重上升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三、结语
迄今为止,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理论分析成果颇丰,利用新古典要素分配理论、贸易理论、资本深化、二元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企业异质性和制度变迁理论等建立模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进行解释和实证分析。这些理论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好的解释力,但是就中国国情而言,部分理论的解释尚论文导读:-37.Bentolila,S.,G.,Saint-Paul.ExplainingMovementsintheLaborShare.ContributionstoMacroeconomics,2003,3(1).Decreuse,B.andP.Maarek.FDIandtheLaborShareinDevelopingCountries:ATheoryandSomeEvidence.WorkingPaper,GREQAM,UniversityofAix-Marseilles.Diwan,I.LaborSharesa
待考究。针对中国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实际,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对寻求一个更适应中国要素份额变动规律的有效理论模型进行探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问题的后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Acemoglu,D.,Labor-and 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1),1-37.
Bentolila,S.,G.,Saint-Paul.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r Share [R].Contributions to Macroeconomics,2003,3(1).
[3] Decreuse,B.and P.Maarek.FDI and the Labor Sh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Theory and Some Evidence[R].Working Paper,GREQAM,University of Aix-Marseilles.
[4] Diwan,I.Labor Shares and Globalization[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November 2000,Washingt on.
[5] Guscina,A.,.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R].IMF Working Paper,6(294),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
[6] Harrison,A.E.,.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R].Berkeley,mimeo,University of Californiaat Berkeley and NBER.
[7] Solow,R.M.A Skeptical Note on the Constancy of Relative Share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40).
[8] 白重恩,钱震杰.中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4-145.
[9] 陈磊,张涛.资本深化、结构变迁及劳动收入份额变动[J].上海经济研究,2011,(3):3-11.
[10]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7):35-42.
[11]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12]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25-35.
[13] 肖红叶,郝枫.中国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及国际比较[J].财贸经济,2009,(2):13-21.
[14] 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J].管理世界,2010,(5):24-33.
[责任编辑 吴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