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和谐校园构建-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26 浏览:21092
论文导读:
摘要:总书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的“四位一体”的新要求,使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成为完成高等教育光荣使命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从高校管理实际出发,对和谐校园构建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构建
中图分类号:G47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与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讲话中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期望,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四位一体的新要求,显示出党和国家对青年及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完成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建设和谐的育人环境非常必要。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了如下几点心得。

一、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准确定位,共创和谐

1.尊重差异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大学的管理,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差异性,做到“心中有人”。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治学环境,学校也才能形成宽松、和谐的氛围,教授们才能够安心、舒畅地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从而潜移默化至每个学员,辐射到社会。
尊重差异的理念同样也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现在提倡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其特征就在于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新意识才能得以升华,创新能力才能充分培养,创新人才才有可能塑造出来。
在大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科固有的规律,充分重视由于学科特点以及发展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差异,从而制定出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划、建设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管理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但统一管理的政策不仅涵盖共性,更需要包容差异,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否则,遇到具体问题就不能具体分析,忽视了差异性就容易产生“一刀切”的不良后果。

2.准确定位是共创校园和谐的基础

高校贯彻“以人为本”,首先应引导组织成员确立准确的定位,明确定位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为师者,应该“传源于:7彩论文网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道、授业、解惑”,在学生面前,老师应该既是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是教导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师”。教学科研永远是第一位的,行政工作必须从属、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引导行政管理人员保持一种对学术的尊崇之情,善待学生、尊重教师,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服务。
人人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共同构建校内的和谐气氛。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不仅是教授、学者之间相互尊重,教师、管理人员内部相互尊重,而且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也要相互尊重,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更要相互尊重。要使人们认识到,大学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外部环境,和谐的整体正是由每一个“互为补充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有赖于其中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这样一种氛围,才能有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内工作环境,有了这种环境,才能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实现和谐校园主体构建

1.准确处理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实现学校管理的和谐

首先要努力营造出公开透明的氛围,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要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人翁精神。二要尊重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关系师生利益的问题要充分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的根本利益。三要坚持教学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行政事务都要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展开。要注意吸纳学术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术权威。四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营造师生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的校园氛围。

2.妥善处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间的关系,实现学校发展的和谐

一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学科的特点及教师的精力和能力状况不同,合理确定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给老师们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使他们既能教好学又能做好研究。二是探索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通过正确处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关系,解决好研究成果“质”和“量”的关系问题。坚决摒弃以数量论英雄的评价方式,避免因定量高而导致质量低,杜绝学术低水平重复。三是研究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互通、置换,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把科研引入教学,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二者不能分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大学教师参与科研,能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诸多方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在教学中亦能发现问题,成为科学研究的课题。要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关系,就必须坚持“围绕教学搞研究,搞好研究促教学”的原则,注重二者的结合,在确保教学工作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之中,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到“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通过带领学生从事研究工作,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发挥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必须做到:①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促进学术交流。②追踪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鼓励教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投身于现实生活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③提倡教师和学生组成科研团队,相互激荡,相互提高,就专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形成系列成果。④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研究。只有把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的探讨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既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又做到把抽象的专业理论具体化和条理化,把专业课程讲得活泼通透、出神入化、引人入胜。

3.有机协调社会服务与丰富教学内容的关系,实现学与教的和谐

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社会建设事业中去,在实践中思考、追求、创造。因为教育不仅要服务社会、依靠社会、联系社会、接受社会的实践检验,而且教师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学习新工艺和新技能,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反哺教学。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学发展观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要遵循“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立足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用人单位,不仅要善于选择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重大难题进行科技攻关,求得突破,而且要进入经济主战场,善于把取得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变潜在的生产力为现实的生产力,以解决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向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咨询、信息、管理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把高校的科研课题同现论文导读:
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

4.恰当处理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实现自身发展的和谐

做人与做学问,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者也可理解为德与才的关系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人才含义的本身就包含德的要素,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也遵循这一标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老老实实的做人之道,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踏踏实实的优良作风,体现在学术研究中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为人师者,只有诚实正直、堂堂正正做人,才能干出有利于国家民族、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大事,才能做出有益于黎民苍生和社会进步的真学问,才有可能在学生中产生真正的人格魅力。品行不端、学风不正者,虽然也可能暂时取得某些功利,但人格的局限、道德的缺陷决定了其事业、其学问不可能有大的作为,最终会被时代淘汰。

三、以“人本管理”提升高教管理品位,实现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校园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它能够规范、限定大学组织的特性,彰显管理中的精神层面(即价值观、态度、信仰等)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对于管理而言,文化的力量比指令和规则等硬性制度更强大,它是内隐的、柔性的、内在的、潜移默化地规定、影响着大学的行为。

1.从发挥人本文化的引领作用出发,提升高教管理品位

文化的功能一是文化启蒙和文化传承,二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源泉,传播民族文化;崇尚科学与,追求真理,引领先进文化;对真善美不懈追求,引领实现人本文化。大学应有宽容胸怀,成为多样文化的集散地;应有批判精神,成为创新文化的提炼场;应有高度责任意识,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大学要发挥人本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管理品位,需要做到:回归大学本真,营造“追求科学、崇尚真理”和“对国家负责”的使命文化;回归以人为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者学生的包容文化;回归大学精神,营造大学的竞争文化;重视文化的作用,唤醒文化自觉,在对全球文化与自身文化清醒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正确、自主的文化选择、创新与传播。

2.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突破,实现从一般校园文化向和谐校园文化跨越

通过校园文化“人文化成”的强大功效,大力贯彻生产教育、生态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四生”教育,在高层次上满足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是通过生产教育,向受教者提供可供选择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教育资源,使其拥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获得符合科学原则的智能结构,塑造受教育者完整的科学精神,为其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职业知识准备。二是通过生态教育,使受教者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其认识到发展生态产业和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兼顾生态效益的重要性,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三是通过生活教育,塑造受教者健全的人格,使其具备独立、创新、敬业、诚信等精神,具备应对各种挑战、安身立命、待人处事的基本素质,学会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都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从而满足现代生活和现代文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四是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和约束受教者的本能冲动,使其摆脱个体性和随意性,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幸福,涵养生命的情感;引导受教者确立积极上进、自我和谐的生活目标,培养豁达、乐观、坚韧、进取的心理品质,养成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

四、关注民意实现和谐舆论氛围构建

舆论引导肩负着重要的保障职责,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通过舆论引导和谐校园的构建,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通过广泛宣传各种机制使广大教师安心教学,通过介绍各种助学形式,帮助学生安心学习;二是让人们享有充分的,让各方面的意见都能充分表达出来;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师生员工的了解和沟通,使广大师生员工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建设美好校园。

1.重视舆论引导的作用

引导舆论的和谐,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一个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信息的畅通无阻是和谐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因为相互不理解,而不理解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信息渠道不通畅,缺乏应有的沟通。在一所高校,如果只是自上而下的下达决策层的指令,单向地要求师生员工执行,就很难将学校的意图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听不到群众的声音,对于决策者来说,也很难将决策科学化、化。舆论同时对决策者的行为还起着监督和规范作用,可以帮助决策者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给人以鼓舞、以鞭策、以激励、以力量,而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必不可少的。因此说,和谐的舆论环境,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容,也是实现校园和谐的保障。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小结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