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创作电影创作中技术与艺术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55 浏览:13709
论文导读:
摘要:传统的电影创作常会受到一些现实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创作们如同带着镣铐的舞者。而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与成熟为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将人类的创作力从桎梏中解放,从而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变得更为自由,甚至天马行空。
关健词:电影技术 艺术 影像奇观 叙事
从《2012》、《阿凡达》到《诸神之战》,一个个让人不可思议的电影票房奇迹背后,都是一个个让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无论挑剔的影评人们怎样诟病这些作品叙事的欠缺和简单,不争的事实却摆在眼前,他们是如此吸引眼球又如此卖座。这些被誉为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的震撼力不仅仅上票房上狂飙突进让人咂舌,更深层次上,这部作品对世界电影制作流程、世界电影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在这部标志性的作品中,电影高科技的大面积运用和拓展,使得我们得以对电影本体、电影特性产生进一步的思索。

一、电影自诞生之初便与技术紧密相连

作为一种从诞生之初就与科技发展密切的艺术,电影天然地同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不解之缘。如果我们追溯电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那么电影史首先是一门技术发明史: 它的诞生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和前进。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魅力,而电影艺术的每一次飞跃,也都深深烙上科学技术的痕迹,似乎没有哪一门艺术门类,像电影一样,与科学技术同生共长。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力和辩证关系

(一) 影像奇观的纷至沓来

数字技术进入电影的制作和创作过程,不吝于给电影注射了一剂分量十足的强心针。新技术使得电影在继续发挥其大银幕高画质的同时,呈现出造就视觉盛宴影像奇观的梦幻能力。在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全球的电影市场一片低迷,但是广泛应用了数字技术的美国电影却风靡全球,票房最高纪录一再被打破。《侏罗纪公园》打破了《星球大战》持续十几年的历史票房最高纪录,《泰坦尼克号》又打破了《侏罗纪公园》的票房纪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票房收入超过一亿美元的影片基本上是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的。
大片接踵面世,美轮美奂的潘多拉奇景,2012令人惊恐压抑的末日灾难,在人们瞠目结舌后,给这些依靠数字特效完成创作者想象力的大制作冠以“视觉奇观”的称谓。
现在,在技术飞跃条件下,电影的数字化赋予了电影奇观的美学特征全新表现,其意义在于:一者,前所未有的立体性和拟真性视听形象挑战了当下观众由传统电影观树立起来的平面的定势思维;二者,“视觉奇观”创造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诱发了观众寻求视觉刺激的。从而,“奇观不再成为叙事的附庸,它已经成为叙事的一重要部分。在这个转变中,奇观逐渐开始支配叙事。”
就笔者看来,奇观在其本性上与叙事并不相悖,相反,奇观除了具有视觉冲击力之外还具有相应的叙事功能。根据法国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的理论,奇观场面本身就是“视觉意象”,是一种思维载体和意象符号,能“用最简洁的视觉图像叙述抽象的概念”。视觉艺术,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因此奇观场面除了能以其具象性、直观性和逼真性带给观众视觉感受,还通过所指实现其表意的功能。导演或叙述者可借助这种虚拟的符号实现自己的“编码”意图,传达自己的艺术思想或世界观,而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对奇观场面感知和体味,进行“解码”,在获得视觉快感的同时能够领略更深层次的理性启示。
不论上早年的吸引力电影,还是现在应接不暇的视觉大片,奇观型的画面组接,不再拘泥于叙事的意义及逻辑关系,而是直接服务于视觉快感的生产,通过动作、身体、速度、场面的奇观强化视觉表达效果。这已经能够成为未来电影发展的一种大势所趋。

(三)影像复制现实?影像直接表达思想

1 9 6 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在阐述《2001:漫游太空》拍摄动机时做过这样的表示:“我试图创造一场视觉盛宴,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条条框框,以充满情感和哲学的内容直抵潜意识。库布里克如果能活到2010,那么也许他会微笑的认可,认可卡梅隆在《阿凡达》中实现了他的部分构想。数字技术的飞跃,大大的释放了创作者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也颠覆了传统电影美学中关于真实性的经典定义。
数字影像的出现却将以摄影为基础的所谓真实性论文导读:
概念土崩瓦解。但同时,也给电影这种媒介艺术注入更多的和活力。数字影像的真实不再只是对外在现实如实的记录,它的真实更多彰显为一种气质,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一种直观感觉。电影中的虚拟时空恰恰为我们的困惑开启了一道大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讲述当下真实观的方式:不再靠语言、情节把握实在,而是无限放大人的感观神经,以科学幻想或科学预想乃至神话传说为依据,从心理或情感上认同数字化模拟与虚拟现实所体现的艺术真实生成感觉的真实。
如今,巴尔扎克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再复杂再悬疑的侦探小说,也会被那些阅览无数、经验丰富的读者在前三页就猜到杀人真凶。人类学专家告诉我们,故事就是千百年来不断被重复翻新的母题和原型。无论种族、国家,无论时代,各地域或口口相传、或典籍记载的民族故事,追本溯源,都脱不开几十种故事模式和人物模型。
现代作家则更钟情于主体如何表述故事,他们撕裂故事,间离叙事,颠覆经典。那么,当世界文坛已经不再纠结于讲一个什么样的离奇故事时,我们电影人,是否还要拘泥在将文字转换为光影、仅仅将讲述一个好故事,给小说作者作媒介翻译而当成最终目标呢?电影本体本身,通过富有意象的色彩、构图、形象塑造,打破文字和想象的桎梏,冲击人类的内心深处。
数字化电影中的虚拟时空恰恰为我们开启了一道大门,一种可能:电影可以不再仅仅依靠语言、情节把握实在,而是无限放大人的感观神经,获得更充沛丰盈的视听享受和思想感悟。面对国外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科技的一路狂飚,中国影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