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治理网络新闻标题乱象及治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83 浏览:46381
论文导读:
【摘 要】为了夺取网民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新闻标题日益泛滥,屡屡引发受众误读,已成社会公害。探求根源,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自律意识缺乏是主因。只有网络媒体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完善网络新闻发稿制度,加强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才能标本兼治,净化滋生网络新闻标题乱象的土壤。
【关键词】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网络媒体 网络新闻 标题乱象
标题是眼,标题是魂。在当今碎片化阅读时代,网络新闻浩如烟海,一则新闻信息能不能吸引住网民眼球使之产生深度阅读的,从而在同质化的众多网站中脱颖而出,标题是否抓人是首要的一步。因此,一个好的网络编辑对新闻标题的提炼制作始终是不遗余力的。
然而,在“读题时代”,网络编辑标题屡屡引发误读,或以偏概全,或哗众取宠,甚至篡改原文本意,对网络新闻标题的整治、规范迫在眉睫。

一、一则网络新闻标题引起的轩然大波

大多数的网络媒体从业者对2012年5月底发生的一起“标题党”事件仍记忆犹新:去年5月29日,《环球时报》第15版发表社论“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当天9时许,腾讯网将这篇社论标题改为“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并全文转发。改题后的这篇文章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标题上刺目的“适度腐败”极大地刺激了网民,民意迅速发酵,无数网民跟帖嘲讽谩骂,《环球时报》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5月30日10:13,处于舆论漩涡的《环球时报》在微博发表声明,指责腾讯“这种篡改术如果受到鼓励和效仿,将是中国舆论之大不幸。希望全国的网络编辑不论左右,都反对、远离这种做法”。17:04,腾讯网就“改题事件”发表致歉声明。
至此,一则因网站擅改新闻标题引起的轩然大波,才得以慢慢平息。

二、网络新闻标题乱象

“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一个仅仅13字的标题改动何以引发一场网络舆情?事实上,网络媒体为了夺取眼球,在标题上大做文章由来已久,问题不断。

1、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有价值

新闻传播发展到今天,受众已经进入“读题时代”。去年5月,中国青年报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39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20.1%的人平时看新闻时只看标题不看正文,66.3%的人会在看完标题后快速浏览正文,只有1

1.2%的人会详细阅读正文①。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网络新闻“题文分离、点击标题浏览正文”的页面排版方式,决定了新闻标题在网络传播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网民在浏览网络新闻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标题,再通过点击标题阅读正文。因此,新闻标题是网民阅读的第一步,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其在传统媒体传播中的作用。

2、网络新闻标题乱象的表现形式

美国传播学家麦克斯维尔·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基于网络新闻“题文分离”的表现形式,为了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吸引网民关注所做出的“议程设置”,常常通过带有倾向性表述的网络新闻标题来实现,形形色色的“标题乱象”随之产生。
(1)篡改原文,标题失实。新闻的真实,是所有媒体从业者必须遵循的底线,标题同样是对新闻底线的践踏。以“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一文为例,通篇找不到“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民众应理解”的字样,最接近的语句是“腐败在任何国家都无法‘根治’,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
(2)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从全文中找出可能会引起受众关注的某句话,并在标题上重点突出、强调,将个别现象、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性问题。去年5月,众多网媒纷纷发布“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内地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一文,事实上原文引用的仅是北京一家妇幼医院从1997年开始的调查数据。
(3)格调低下,煽情暴力。网站编辑从“眼球经济”考虑,在标题制作中常使用庸俗、煽情甚至暴力的词汇吸引网民。今年3月13日,一些媒体在报道“深圳一小区地下室发生涉嫌和非法拘禁案”时,以“深圳万科性奴案嫌犯贵阳落网,疑有性虐癖好”“深圳疑发性奴案,女子被囚于狗笼遭性侵”为题,刻意地放大了以博取注意力。
(4)动辄“标签化”。打开网页,以“权贵、官二代、富二代”等词汇作题的新闻,论文导读: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上一页12
比比皆是。“标签化”先行盛行,在视觉上制造、强调社会矛盾,致使部分网民先入为主、带有情绪化的阅读正文,直接影响了网民对新闻真相的认知和判断,增长了网络戾气。

三、网络新闻标题乱象根源

网络新闻标题的种种乱象,难以枚举,究其原因,与新闻误读、网络媒体把关不严、社会责任感缺失有关。

1、新闻误读

新闻误读,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一定规模的受众解读与传者意图明显相异的理解现象②。一些网络编辑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在转载、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制造了新闻误读。
(1)主观原因。作为传播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网络编辑存在着产生新闻误读的主观动因。为了吸引眼球,网络编辑刻意曲解原文,在标题中放大使用新闻中的某个细节或某个有争议的词汇。这种功利化的新闻误读一旦体现在标题上,就会造成一篇正文内容客观公正的新闻,因标题而产生导向性的偏差。上文中提及的“败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攻坚战”就是很好的例证。
(2)客观原因。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编辑队伍相对年轻化,在基本职业素养方面较为欠缺,学科知识结构不全面,客观上存在新闻误读的潜在风险。反映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就可能表现为网络编辑缺乏足够的业务素养,仅仅依据自身肤浅的新闻理解,提炼出失真的标题而不自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报业市场竞争激烈,“标题党”在传统媒体也开始大行其道。经验不足的网络编辑,对这些本身就有问题的新闻标题缺乏有效甄别、判断,进而导致了不当新闻的扩散传播。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