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主体性“主体性”教育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76 浏览:19242
论文导读: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因此,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但同时也会因为同样的兴趣而把不同的主体聚合在一起。社团的蓬勃发展,重要的原因是她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型、专业应用型、志愿服务型、文体娱乐型、宣传教育型等社团中根据主体兴趣而有所选择和有所作为。(2)志趣的同一性。志同道合,兴趣
摘要: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人的素质的积极的、正向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和生长。学生社团是高校中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效用的学生群众团体。类型的多样性、志趣的同一性是社团发展的存在性条件,但组织的自为性在相当程度上不仅制约了社团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主体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育和养成,对社团大发展和大繁荣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学生社团;建设
16723198(2013)12013401
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促进人的素质的积极的、正向的、健康的、和谐的发展和生长。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学科素养的教育,专业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第二课堂,发展和繁荣社团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1“主体性”教育

1.1主体性

“主体性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指人作为主体性的规定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参与和创造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主动性、自为性、自在性和社会性。主体性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与教育的碰撞和融合是教育的历史性选择,也是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所在。
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那种永远不满足于既在的生存境遇而去不断创造新的生命价值,以获得一个更新的精神自我的行为和意识的特征”。它是人在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下,其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的一种特征。主体性教育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教育自身名至实归的客观要求。

1.2“主体性”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构建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有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享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主体成长的愿望,关注学生主体需求,及学生之所及,想学生之所想,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
2第二课堂及社团建设

2.1第二课堂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之间,时空范围更加广阔,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同时,它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有力支撑,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渠道。第二课堂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很好的促进教育教学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实现良性循环。

2.2学生社团建设

2.1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高校中拥有共同志趣、爱好、目标的大学生自发形成、自愿结合的一种非正式组织的学生群众团体,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效用,是课堂教育形式的有益补充和时空范围的有效延伸,“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施载体。

2.2学生社团的特点

(1)类型的多样性。人的兴趣爱好广泛,主体需求和主题愿望随着主体掌控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因此,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但同时也会因为同样的兴趣而把不同的主体聚合在一起。社团的蓬勃发展,重要的原因是她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型、专业应用型、志愿服务型、文体娱乐型、宣传教育型等社团中根据主体兴趣而有所选择和有所作为。
(2)志趣的同一性。志同道合,兴趣使然是学生社团组论文导读:的有效指导;没有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活动内容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打造品牌和社团影响力的意识和能力不强。3“主体性”教育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主体性教育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体认人的自由价值的一种具有人道主义性质的教育理论,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
建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社团成员“彼此能从相互交往和共同相处中受益,这种一致性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同时,社团目标的趋同性又为个体成员施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
(3)组织的自为性。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凭兴趣、爱好等感性和情感因素组成的可供主体自由选择的群体组织,组织机构较为松散,没有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成员和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等没有强制的约束力,“社团的这种自发性需要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个性的基础之上的,这充分体现出人的主体性,每一个同学都有选择参加或者是不参加这个社团或那个社团的权利,和自己发起成立社团的自由”,这使得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第二课堂建设中能够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同时,也为社团实现纵深发展埋下隐患,如社团人员流动快,稳定性相对较差;缺乏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统一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活动内容缺乏顶层设计
和整体规划,活动形式较为单

一、打造品牌和社团影响力的

意识和能力不强。
3“主体性”教育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主体性教育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人格,体认人的自由价值的一种具有人道主义性质的教育理论,对于培养人的创造性、开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主体发展意识和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源于:论文格式字体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