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浅谈教育建筑空间特性与人文环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217 浏览:59768
论文导读:关系和较高的土地利用率,但主要教学用房朝向不合理。方案三(实施方案):将两种朝向结合。内部主要教学用房朝南,实现最有利的日照需求,建筑与辅助用房保持与城市道路平行,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两种朝向的建筑也更利于创造变化丰富的校园空间形态。

3、总体规划设计3.1设计定位(1)建筑符合学校的

摘 要:通过对南京棠城小学、棠城初级中学重视其空间特性和文化职能体现的设计定位、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介绍,探索创造一个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的校园场所规划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规划;总平面;立面;绿色技术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njing City Tong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the Tang town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the embodiment of desig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sought to create a can make the nature of students to campus site planning way to show, to play.
Key words: campus plann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general layout; elevation; gree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301.2
1、前言
学校是按照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正如Louis.Kahn所说“一所学校有其本性,在创造一所学校时得到学校‘天性’的资议和批准是绝对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你还能发现水的秩序,风的秩序,光的秩序,以及某些物质的秩序。”学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累,是空间、时间和思想的记忆点。
南京市棠城小学、棠城初级中学位于历史悠久的金牛湖畔,毗邻蜿蜒秀丽的滁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河风光带,是南京六合新区建设宜居新城的重要配套设施。它的建设对创建一个能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发挥的文化场所和提高新城整体教育配套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现状与建议

2.1 项目概况

南京棠城小学、棠城初级中学选址定于六合区雄州组团新城内,紧临新城文化中心,处于旧城向南发展的必经之地。基地西北临王桥路,东南为建设中的金穗路,西南为上马路,东北为一号支路(如图1所示)。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95公顷。由36班棠城小学、36班棠城初级中学两部分组成,均按一流的现代化中小学标准建设。

2.2 设计难点分析与策略

通过对设计要点及基地环境的分析,我们感觉方案设计中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难题:

(1)在中小学用地面积均较紧张的条件下,如何实现高标准的校园建设目标。
参照《南京市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我们发现项目用地比南京市标准36班小学建设用地大约减少了4000平米,比南京市标准36班初级中学建设用地大约减少了10000平米。
(2)如何处理项目用地边界与南北朝向43°夹角的问题。实现建筑朝向、城市空间界面与土地利用的最优化设计。
(3)如何使建筑符合学校的性格特征,创造有特色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空间。
针对项目存在的第一个难题,结合两校校址集中设置的现状,设计方案采取资源共享的解决策略,并进行总平面三种布局的对比。
对比布局一:两校仅共用运动区,其它完全独立。此布局方式的不足是运动区使用管理不便,且各自独立建设报告厅、图书馆等项目,占地大、利用率低、建设成本高、重复投资。
对比布局二:两校相对独立,互相借用风雨操场、报告厅和图书馆。此布局不足是共用部分的建筑归属感与领域不清晰。
对比布局三:将风雨操场、报告厅和图书馆等共用部分居中布置,从而能平等的便于两校使用,且分别与两个学校各自围合成完整的校园空间。既保证了学校的相对独立,又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投资。
布局三(图2总平面所示)巧妙的设计策略,最终被业主采纳实施。它不仅很好的解决了用地不足的矛盾,也为其它功能空间的设计创造了条件。
针对项目存在的第二个难题,兼顾朝向、空间界面及土地利用等三方因素,总平面采取了平行、45°等三种方案的尝试(图3所示)。
方案一:所有建筑及运动场地均南北朝向。虽然实现了最好的朝向,但是由于土地利用率不高,无法实现学校的全部功能,无法保证有序的校园空间秩序,同时造成了建筑与城市空间界面的关系较差。方案二:学校全部采取与道路平行的布局走向。虽然实现了良好的城市界面关系和较高的土地利用率,但主要教学用房朝向不合理。
方案三(实施方案):将两种朝向结合。内部主要教学用房朝南,实现最有利的日照需求,建筑与辅助用房保持与城市道路平行,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两种朝向的建筑也更利于创造变化丰富的校园空间形态。

3、总体规划设计

3.1 设计定位

(1)建筑符合学校的性格特征,创造有特色的,富有个性的校园空间。
(2)从城市设计入手,既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又要展示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
(3)建筑布局主要采用院落围合式,通过建筑物穿插连接塑造灵活多变的形体,创造活泼、新颖的整体形象,强化适应地形和环境的建筑布局。
(4)功能分区明确(图4所示),注重不同空间之间穿插渗透,将传统的空间元素如广场、庭院、走廊、平台溶于其中,赋予交流、集合、活动、信息等功能,形成可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的校园环境。

3.2 总平面设计

(1)功能布局
共用的将风雨操场、报告厅和图书馆居中布置。报告厅与图书馆上下布置为一栋建筑,分别与两个学校的主广场直接连接,既方便使用,又与各自校区形成具有明晰归属感的空间关系。风雨操场的位置设置,保证了与两个学校的运动场最直接联系。
通过对周边城市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基地北侧商办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等情况,将运动区置于东北侧,形成了与教学办公区明确的分区关系,互不干扰。两个学校的综合实验楼分别位于各自的主广场中心,与报告厅,教学区共同围合成良好的校园礼仪空间。行政办公区分别位于沿街的广场一侧,既方便对外接待,又与各自的教学区联系便捷。教学区分别组成独立的区域,创造了宁静的书院空间。音乐教室与舞蹈教室等易产生局部声音干扰的用房布置在临近操场一侧,减少对主教学区的影响。
小学的食堂设置于风雨操场的一层,既节约用地,又使用方便。
中学的宿舍与食堂设置于中学基地北侧,位于下风向。与主教学区相对独立又联系便捷。
由于用地紧张,每个学校的运动场都较难满足设置足球场的要求。因此在保证总体规划布局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将两个学校的运动区合并,设置一个带环形跑道的足球场,小学初中分设两组其它运动场地,使运动场地更加宽裕。
(2)交通设计
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