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酒类物流建设与管理概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12 浏览:19319
论文导读:
酒类行业概述及物流特点
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在商务部出台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中对酒的定义为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但经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药酒、保健食品酒类除外。常见的酒类产品主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等类型。
酒类作为食品类别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行业规模较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饮料酒及发酵酒精产量达到6499.83万千升,同比增长9.69%;酿酒行业完成总产值524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4.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111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累计产品销售率9

7.2%。行业整体经济运行质量较好,效益稳步上升。

按子行业划分,白酒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3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53.3%,累计同比增长34.1%;啤酒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21亿元,占全行业总产值的25.2%,累计同比增长10.6%;二者合计占到全行业80%左右。各类酒中,白酒净利率最高,接近13%;葡萄酒其次,净利率也高达11.2%。
行业品牌主要有:白酒类,贵州茅台、宜宾五粮液、泸州老窖、四川沱牌曲酒、四川水井坊、山西杏花村汾酒、安徽古井贡酒、酒鬼酒;啤酒类,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葡萄酒类,烟台张裕葡萄酒、天津王朝葡萄酒、中国长城葡萄酒,等等。
酒类作为入口食品,与民生密切相关,其行业发展历来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与政府的密切监管,而其物流发展也同样受到物流业界的重点关注与主管部门的针对性规划。
物流与货物属性密切相关。酒类的特征主要有质量重、易碎、带有易燃易爆危险品属性。运输时,由于酒类在物流上来说属于重货,为降低物流成本,80%以上的干线运输走铁路或水路,总体物流以区域性物流为主。
酒类绝大多数为玻璃瓶包装,易碎,物流操作时应避免野蛮装卸,运输时注意紧凑排列,不与硬质货物同放。葡萄酒除了要防止易碎之外,还要控制仓储、运输时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很容易使葡萄酒变质。另外,酒类物流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的相关要求,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
酒类物流基本模式与现状
酒类物流模式与酒类营销模式关系紧密。下面以酒类行业中产销量占比最多的白酒、啤酒、葡萄酒为主体进行分析。
1.白酒
白酒的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
一是传统的经销商经销模式。经过几十年发展演变,目前白酒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表现为价值一体化,资源共享,多渠道模式拓展。白酒企业可以允许经销商在、经销、特许、专供、承包、买断、贴牌、网销、团购等多种合作模式中互相组合。
二是厂家与渠道互相延伸模式。白酒行业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二是经销商直接或间接进入生产领域,既自销自有品牌,又经销其他品牌。
三是渠道模式。强势白酒品牌允许有实力的大经销商通过贴牌或买断包销来销售产品,如金六福、浏阳河等。
四是小区独家经销。随着渠道扁平化,大区经销商逐渐势弱,白酒厂家与小区经销商联系越来越紧密。除了具有实力的大区经销商外,白酒企业会划分小的销售区,直接面对区域性经销商,即小区独家经销,以促进在区域市场上的深度分销。
白酒经销模式多种多样,与之对应的具体的物流模式也多种多样,但有迹可循。目前可将白酒物流分为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在传统模式下,物流模式更趋向于销售物流,即无论白酒企业采取多少种经销模式,物流都是酒厂向经销商配送货物。这些经销商作为物流的客户,物流部门要按照其订单分头送达。之后的物流环节由经销商自己负责,以销售链条为节点,各管各的一段物流,直到零售终端。事实上,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目前大多数的白酒企业仍是以这种传统方式在操作物流。
新兴模式指的是商流与物流分离,白酒企业从物流的角度分析客户之间的订单数量、时间等指标,将一些物流环节融合或取消,以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这对白酒企业的供应链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下一步行业物流发展必经阶段。
2.啤酒
啤酒销售模式相对白酒简单一些,接近饮料等快消品特征更明显的产品。主要为:
(1)传统的啤酒销售渠道,链条较长,为:厂家——批商——二批商——终端——消费者。
具体来看,主要链条为:啤酒生产厂家+地区(城市)分公司或办事处+经销商+终端商。早期多数啤酒企业均采用此模式,并且效果良好。其中,经销商可能是独家经销,也可能是在区域内设置多家经销商。
(2)新兴短渠道,为:厂家——一级经销商——终端——消费者;或,厂家——终端——消费者。
在渠道缩短的过程中,经销商逐渐淡出,啤酒企业逐渐与零售终端(如超市、饭店等)直接对接,由啤酒企业自己负责配销,尤其是面对企业所在地以及周边城市市场。
(3)网购、团购等模式。网购需借助专业渠道网站,团购需借助新的经销商,这都处于起步阶段,与之配套的物流模式也有待建设。
啤酒属于重货,是价值低、消费周期短的典型快消品。虽然其物流也是跟着销售模式变化,由啤酒企业配送至销售链条上的下一个节点,但是与白酒却不同。
为节省物流费用,啤酒企业通常不会远距离运输,而是选择就地建厂,为周边市场配送,白酒则通常是全国一处酒厂实行全面配送。
3.葡萄酒
目前,国内主流的葡萄酒企业大多采用最常用的传统经销商模式:葡萄酒企业——一级批发商——

二、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近年来,商业超市大规模兴起,各葡萄酒企业纷纷进占卖场,使得上述链条发生了一些变化,转变为:葡萄酒企业——经销商或分销商——卖场——消费者。同时,直销模式也在兴起,即酒商面向消费者。
葡萄酒经销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即进口。出于消费者对国外高档葡萄酒的认可,国内市场还有相当量的进口葡萄酒。这部分产品经销主要通过国内商——零售商(卖场)——消费者完论文导读:查询、数据管理中心等五个部分,通过该体系做到实时掌握所有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形成全程可追踪信息链。有业内专家指出,酒类追溯系统的建设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目前出现一些误区需要辨析。一是酒类追溯过于强调防伪功能,而忽略了物流管理等其他功能;二是追溯系统的建立与酒类企业的供应链与物
成。
国内葡萄酒物流模式与白酒大体类似,都以酒厂向经销商配送为主,不过物流客户相对清晰、简单一些。
进口的葡萄酒则复杂一些,从国外酒厂或是国外经销商购买的货物必须经过报关、检验检疫等手续才能入境,运输多数以海运集装箱为主。入境后至国内经销商,再由其向下级经销商或零售商配送。
总体来看,酒类产品流通环节复杂,物流操作传统。目前我国大部分酒类产品从生产出厂到产品消费,多数要经过酒厂、酒厂经销处,批发商、经销商、二级商,商超、酒楼、零售店、集刚消费等众多环节。因此,物流作业环节繁杂,运作管理无法集中控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制,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酒类物流发展趋势

1.物流网络优化与外包趋势

通过对一些代表性酒类企业的调查发现,有少数大型酒类企业开始关注物流,并试图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水平,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对现有的传统的销售物流模式进行整合,优化物流网络;二是进行物流外包。
在传统的销售物流模式下,酒类企业的仓储网络随销售网点的分布遍及全国各个地区,仓库分散、规模小、利用率不确定,时常出现缺货、串货现象。而且货物可能会根据销售指令在各库存点之间反复倒换,浪费物流费用。在物流整合优化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商流与物流分离,企业对全国的仓储网络进行统筹安排,减少甚至取消小型库存点,在重要销售区域设置合理数量的区域配送中心,将物流流程减省为工厂干线运输到区域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负责客户订单的分配运输。
酒类企业的核心在酿酒工艺与品牌营销上,物流终归为生产、销售的支持服务体系,在要求对物流进行现代化管理时,很多酒类企业凭借自己现有的能力和资源难免感到吃力。所以,一些大型酒类企业在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希望他们能帮助自己实现物流现代化。
事实上,酒类企业的物流外包一直有,不过基本上都是以简单的货物承运为主。而现在,酒类企业所期望的合作伙伴完全不同,他们希望产品从生产线下来直到自己的客户之间所有的物流环节,包括仓储、运输、货物分拣、路线优化等等,都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而自己则从具体的物流操作与管理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放在物流指令下达、对第三方物流考评指标的制定与监督检查上。
而有实力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不但具备丰富的物流操作管理经验,还拥有先进的软件系统与物流设施装备,可有效提高酒类企业的物流水平。

2.现代化自动物流系统需求逐渐强烈

自动化物流系统代表了目前国内物流操作的最高技术水平,由于其投资高昂,一直以来,国内各行业中,唯有利润较好、监管严厉的烟草、医药等少数行业应用较多。大多数行业则只有少量龙头企业应用。而目前酒类企业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需求正在凸显。比如洋河大曲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全自动化物流中心,北京牛栏山正在建设中的大型自动化物流项目。
据业内专家分析,最近两年有很多酒厂对自动化物流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大型酒厂产销两旺,传统的物流模式与生产能力不匹配,需要提升效率;二是不少酒类企业开始新建厂区,出于产业更新升级的需求,为新工厂配套建设自动化物流系统;三是相比人力、土地、建筑,物流设备的成本影响正在逐渐减小;四是企业出于提升自身形象和品牌的需求,采用自动化物流系统有助于其塑造高技术水平的形象。

3.追溯系统的建设日渐重要

鉴于保障食品安全的立场,为了防止假冒伪劣酒类商品流入市场,政府部门对酒类监管的要求相当明确。
2005年7月,商务部发布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和《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分别对酒类商品批发商、零售商提出了一般性要求,主要目的在于从销售源头开始对酒类流通市场进行整顿。2005年11月,商务部又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办法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酒类产品流通溯源制度,即产品从出厂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必须附有《酒类流通随附单》,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产品自出厂到销售伞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2011年12月,商务部又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以酒类流通电子随附单、无线射频等为支撑的追溯体系,覆盖全国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酒类零售企业连锁化率提高到20%,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率达到90%以上,使销售假冒伪劣酒类商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据悉,目前商务部已在茅台、五粮液、张裕等企业进行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据了解,该体系基于RFID技术,包括生产线数据采集、物流数据采集、产品追溯管理、防伪查询、数据管理中心等五个部分,通过该体系做到实时掌握所有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形成全程可追踪信息链。
有业内专家指出,酒类追溯系统的建设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目前出现一些误区需要辨析。一是酒类追溯过于强调防伪功能,而忽略了物流管理等其他功能;二是追溯系统的建立与酒类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信息化密不可分。酒类企业在关注硬件的投入应用时,更应该建设与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