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17 浏览:119792
论文导读:
摘 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很多关于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风俗习惯以及社交思维方式的内容。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刻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所渗透的英语文化,引导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含义及其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透英美文化展开教学,让教师懂得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跨文化意识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指的是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语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寓于语言,语言不能独立于文化之外。因此,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理解英语中所蕴含的文化,英语文化的渗透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对文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将文化渗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一、充分利用教材,渗透文化意识

习俗文化是指由风俗习惯积淀而成的文化,它贯穿于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它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的载体,很多时候体现在称呼语、问候语、习惯用语等方面。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语Starter这本书上,更侧重要求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
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这本书一方面是对小学阶段英语的一个总复习,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对即将开始初中英语学习的一个前奏曲。教师在课堂中,要渗透英美国家的一些简单日常用语。如,英语中英文名字的全称包括三个部分:firstname, surname,family name。一般来说,人们惯用一个人的firstname。在Mr,Miss,Mrs后面用family name。
由于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姓是第一个,而我们的名紧随其后,所以说学生对英文名字往往很难区分出它的姓和名,容易搞错。再比如,在问候语方面,两个熟悉的人碰面了,中国人更喜欢问对方:吃过了没?而在英语中人们喜欢用谈论天气的方式作为招呼语。他们认为谈论天气显得这个人非常友好和客气,而吃饭这个问题显得很不礼貌,这也是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中国人做客总要留下少许盘中餐,以表示礼貌,而西方人更喜欢吃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光,以表示自己对主人提供的餐味非常满意。当别人问是否要些吃的,西方人语气中会用some而不是any,经常问别人“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西方人更希望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所以句子中用了some。如果要,西方人会回答“Yes,please”,否则为“No,thanks”。而更多时候,中国人会客气的拒绝,这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外国人坦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这种日常用语差异在牛津教材中还有很多地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感谢、谦虚、谈话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而自然地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二、多样教学方式,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也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异国文化的积极性。中国的传统佳节在学生印象中应该是比较熟悉的,而对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重要节日,可以利用一些图片或者录像等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牛津英语教材7A第三单元,整个单元围绕节日展开话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节日一分为三:中国传统佳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国际性节日(元旦、劳动节、儿童节等),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等)。
通过图片导入、口语训练、操练复习,学生对节日的读音和名称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是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只会认读、只知道节日在哪天,对于论文导读: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再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中去。三、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渗透课堂英语教学英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习相关词语时,可以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例如,“blacktea”应为“红茶”,而非其字面意思“黑茶”;“awhitelie”往往是小孩说的一些
相关的节日来源、风土人情还一无所知,这对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有关西方人如何庆祝这些节日的短片,让他们了解这些节日,或者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7A第三单元的阅读课文,可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等方式去感受万圣节的浓浓节日氛围,了解西方传统节日的风土人情。通过资料的整理、交流,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接下来的短文学习显得非常的轻松自如。
相信在初中阶段,恰当地结合西方文化背景进行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乐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学习西方文化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条最为有效的捷径。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再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教学实践中去。

三、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渗透课堂英语教学

英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典故、谚语等。在学习相关词语时,可以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学生。例如,“black tea”应为“红茶”,而非其字面意思“黑茶”;“a white lie”往往是小孩说的一些童言无忌的话语;“a black sheep”学生会以为是一只黑色的羊,其实如果把它放在语境中让学生去猜测,就能明白,往往是指家里的败家子。又如,欧美人十分喜欢养狗,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不会背叛,在此文化背景下,英语中的“dog”用以指代忠实的伙伴,有褒义色彩。相反,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在这样的中西文化差异下,再去推敲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就会大概猜出它是褒义的。在英语习语中,常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