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34 浏览:22044
论文导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结合我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例,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述和探讨。

1.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农村幅员辽阔,人口重多,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从当前农村状况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的阶段,农村尤其落后不发达,而且这种落后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严重的问题是,日益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各种社会矛盾的凸现,农民为近三十年的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形成制约农村和谐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房地产业快速发展,财富日益向城市集中,使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农村出现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劳动力素质下降等现象。农村件、等有增无减,加剧了社会矛盾。
从农村深层次问题看,一切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农村社会的转变始终具有关键意义。理论研究表明,一切国家的社会转型都要调整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国家和民间社会的关系以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调整这三方面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解决农村问题密切相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长期的落后贫穷,多年积淀的“熟人关系”社会结构,农民兼业者与资本的矛盾等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
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分析,在充分肯定总体和主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我市的情况,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近年来,一些经济强村、样板村在发展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重扶持、轻管理,使个别强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成绩面前变得昏昏然,失去群众信任,导致由富变乱、由乱变穷的恶性循环。二是“弱”。部分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弱。三是“乱”。少数村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无法开展,影响了农村稳定大局。四是“低”。部分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不知所措。
所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的问题很多,任重而道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农村基层组织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系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2.适应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工作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必然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党在领导建设农村和谐社会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的能动性和适应性,正确处理好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关系。

2.1创新思路,形成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新理念

首先,工作机制上从“两张皮”向一体化转变。克服就党建抓党建的做法,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党建工作与创建和谐社会工作目标同一、工作同向、考核同步,使党建融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工作之中。其次,工作力量上从单线推进向齐抓共建转变。以基层组织为核心,把农村群团、等各类组织凝聚到创建和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谐社会的目标下;以党员为骨干,把农村各类人员纳入到创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以党建工作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广泛覆盖为目标,整合农村各类资源,不断扩大农村党组织创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力、驾驭力和带动力。其三,工作重点上从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抓住服务群众这个中心,通过服务来强化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党建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把那些“政府不好管、企业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公共事务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其四,工作方式上从封闭集中向开放转变。实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构建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党建格局,保障党员、群众的权利得到有效落实。

2.2创新设置,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要完善基层组织网络,建立党支部、村民党小组、一般党员基层党组织网络和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党建联抓,共建坚强堡垒;经济联帮,共谋发展大计;治安联防,共保一方平安;卫生联管,共创美好家园;服务联手,共筑民心工程;教育联办,共育时代新人的“六联共建”机制,使农村党建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面,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合力。

2.3创新载体,激发建设和谐社会的活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党建工作创新的主要形式,更是激发创建和谐社会活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形成“一个党员一盏灯、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面旗”的示范效应,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亮起来;还可以开展“一站式”服务,各村普遍建立社会服务站,实行“首接责任制”、“轮流值班制”,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医疗、咨询、扶贫帮困等服务,使村民老有所乐、少有所学、幼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帮。其它像“零距离访谈”、“党员谈心室”、“情感小屋”等,也是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求的好方法。

2.4创新制度,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持久动力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核心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制度。建设和谐社会如果不落实到制度上,就缺乏永久的根基和不断推进的持久动力。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层面分析,这些制度应包括这样“四关”:一是选人关。选拔有能力的人领导建设和谐社会,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二是用人关。不和谐不一定都表现在剧烈的冲突上,但剧烈的冲突必然表现为不和谐,在用人上要特别强调班子内部的团结。三是教育培训关。要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组织成员的致富、带富能力。四是监督考核关。要把村干部的施政行为全过程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着力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论文导读:律,提倡多样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3.3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社会主义和法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对于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村有机结合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有许多繁难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基层组织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根据总书记阐述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样六个基本特征,加大力度,努力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1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这其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夯实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首要的大问题。基层组织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全局,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三化”(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促“三农”,以“三减”(减少农业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减除农村发展障碍)促“三增”(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联合起来,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发展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市场需求,形成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走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高产、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3.2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目前,农村和城市社会事业发展相比,农村的公共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逐步完善多元投入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保持政府投入稳定增长,引导社会投入持续增加,促进公共服务投入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农村社会成员。要加大教育投入,构建健康协调、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证农村孩子完成学业。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社会互助为辅、优惠政策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和农村卫生工作力度,对农村老党员、部分弱势群体实施定额补助。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持。

3.3推进农村法制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社会主义和法制,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对于调动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村有机结合,推动农村法制建设,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
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我们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历史经验证明,农村不稳定,整个社会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基层党组织要把农村稳定工作切实抓在手上,善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利,处之以法,协调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有效解决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3.4推进农村生态家园建设

基层党组织要把生态家园建设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科学规划,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要大力搞好绿化,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林木覆盖面积;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严禁乱采乱挖;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利用资源;要治理污染源污染物,合理处理农村“三大堆”(柴堆、粪堆、垃圾堆)问题;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制定相关的目标和政策措施;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计划,推广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紧紧围绕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洁净的生产、生存环境。
总之,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改革完善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的农村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是一篇大文章。本文论述尚显粗浅,我们还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