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对策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17 浏览:24782
论文导读:确估计的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我还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防止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
[摘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好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能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真正的互动,使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创造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提问 追问 引问 导问 探问 点问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忽视对问题的设计与组织,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出现“启而难发”的局面。有时,问题深奥或偏颇,学生答非所问、答者寥寥;有时,问题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无暇深思;还有时,只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谈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在无意处追问

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次“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她没有只作简单的比较和推导,而是追问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②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有的在比划,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无疑”,但操作后的追问更有意义。传统的教法是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极少有人去想为什么这样做,对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公式理解得必然肤浅。而这两问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更为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还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归纳法。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备课的重点就是要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获得纲举目张的效果。

二、在障碍处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使得学生的思路开阔起来。

三、在尝试后导问

在平时的听课中,常见到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怕学生出错或思维不严密,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恰恰降低了思维难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例如,教学《认识直角》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边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7ctime.com
,如果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可以提问学生:“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在这样的导问下,学生就会画出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在适宜时探问

教学中,如果问题浅显则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如果问题深奥则不利学生的思考。因此,我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估计的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我还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防止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局面。因此,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 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梅山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论文导读: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
题才有帮助。所以,画图时应依据题目中的数据确定所作线段的大致长度,这是学生画图的难点,也是纠正学生平时随意作图的良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呢?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以试探地提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学习态度。

五、在关键处点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特征,设计开放的空间,使老师的提问成为学生发问的前提,使学生变“学答”为“学问”。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大量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探索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结合方格图,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总之,对待课堂提问,教师要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1.辽宁省辽阳市首山镇中心小学,2.辽宁省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