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突发事件新媒介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20 浏览:136521
论文导读:理体系、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高校危机预警、信息沟通和善后恢复三大机制的构建。关键词:新媒介;高校;突发事件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介的使用人数迅速攀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
摘要:在新媒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由于成员素质较高而对新媒介的依存度也较高,因而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完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高校危机预警、信息沟通和善后恢复三大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新媒介;高校;突发事件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介的使用人数迅速攀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 年1月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其中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5.1%,同时,手机网民用户达到4.2亿人。以互联网和手机为核心媒介所构成的新媒介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伴随新媒介时代的来临,我国也开始步入危机易发、频发的高风险时期,高校近年来突发事件也接连发生,并在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势,给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校原有的应对机制在新环境下呈现出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新媒介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内发生、对学校的工作、生活秩序和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并危及公共安全的不确定性紧急事件。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处于深化阶段,这些必然会触及许多深层矛盾和个人、集团利益,使得高校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当这些因素遇到特定的条件时容易引发突发事件。在新媒介影响日益加大的环境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除具有公共突发事件所共有的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等一般特征外,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舆情信息传播途径多、速度快、范围大,社会影响日益增大

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媒介使用技术,新媒介的使用率高,这使得高校舆情传播在以往主要靠人际传播的基础上更增加媒介传播的这一重要途径。在两者相互结合的共同作用下,突发事件的传播不仅实现了即时性,而且更加容易突破空间界限,实现信息的跨社群、跨地域的传播,传播途径和形式更为丰富,舆情影响范围也更大,不仅能够迅速在校园里产生强烈反响,而且会通过媒介实现跨校扩散,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给高校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2.新媒介环境提高了虚拟冲突事件发生几率

美国媒体生态学创始人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认为,媒介环境是人类除了自然环境之外的第二生存环境。它是由语言、技术和其他符号组成的虚拟环境。在这一隐匿身份的环境中,大学生非理性的一面更容易表现出来,对事实的理性阐述往往被情绪性的发泄代替。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是一个同质化程度非常高的群体,高校突发事件的元冲突通过媒介传播容易在群体中引起共鸣,产生非常明显的放大效应。此时,在大学生的盲从性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的共同作用下,负面情绪在媒介环境这种非理性氛围下更容易相互感染,受到鼓动,从而引爆积蓄的不满情绪,促成媒介环境中虚拟冲突事件的发生。

3.媒介环境与现实环境互相映射,元冲突容易激发潜在冲突,冲突控制难度大

媒介环境的虚拟冲突实际是现实环境矛盾激化的映射。新媒介环境为突发事件酝酿成舆件提供了条件和平台,使元冲突激化其他潜在冲突的可能性成几何式增加。在突发事件发生和传播的过程中,现实与虚拟紧密结合,快速联动,已经构成当前媒介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显著特征,使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防控更加困难。

二、新媒介环境下突发事件应对的新趋势

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促进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的重要资源和发展动力。在新媒介环境下,任何一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信息社会的特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过去传统环境下由于资讯不发达而对危机管理难以构成威胁的突发事件经过新媒介快速的信息传播,星星之火可以迅速变成燎原之势,发展为令管理者深感棘手的危机事件。而且危机成因也愈发复杂,涉及面更广,处理难度大增,给危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使得新媒介环境下各级管理部门在应对的突发事件中被赋予了新的发展趋势。
1.管理者更加论文导读:解于无形的媒介虚拟环境之中。3.更加重视发挥信息沟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重要作用新媒介环境下,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传统危机管理中所采用的封堵、拖延信息的手段已难以再被采用。管理者们普遍认识到对危机信息进行封堵、遮掩只能造成谣言的进一步蔓延,加大危机应对的难度,而公开危机信息反而更能得到公众的
重视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危机预警能力的提升
新媒介环境下,各类媒体产业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组织或者个人,任何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都容易因环境传播而被迅速地扩散和无限地放大,从而给相关机构或个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这让管理者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新媒介环境下必须具备更加强烈的危机防范意识。突发事件的发生除少部分是意外事件,大部分是有诱因的,应对突发事件必须提前介入,及时发出危机预警,尽可能消除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同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预判到突发事件的可能走向,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害。

2.更加重视利用新媒介技术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新媒介环境下,突发事件引发的危机通过新媒介的现代传播手段会变得更复杂,应对难度更大。管理者也必须要善于利用现代媒介传播手段和信息管理技术及时作出反应,在媒介环境中掌握信息控制的主动权,通过与管理对象的信息交流互动掌握事件发展的准确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宣传和疏导工作,使危机尽量化解于无形的媒介虚拟环境之中。

3.更加重视发挥信息沟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重要作用

新媒介环境下,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传统危机管理中所采用的封堵、拖延信息的手段已难以再被采用。管理者们普遍认识到对危机信息进行封堵、遮掩只能造成谣言的进一步蔓延,加大危机应对的难度,而公开危机信息反而更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从保证公众危机信息的知情权和避免受到信息“杂音”影响的角度来看,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有效的信息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管理者都更加重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信息沟通的作用,力求通过规范、有效和人性化的沟通,赢得危机处置的主动。

三、新媒介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构建

在新媒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作为高素质人员的聚集地,对新媒介环境的依存度也较高,因而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要完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关键在于加强高校监测预警、信息沟通和善后恢复三大机制的构建。

1.监测预警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机制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处理三个部分。高校通过采集、分析校内外的危机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决策依据,以便高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危机和减少损失。
 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1)建立由舆情信息员、舆情监测点和舆情分析中心构成的高校危机监测系统。舆情信息员由学生工作人员以及学生党员、干部组成,负责校园信息的收集,特别是各种网络虚拟社群舆情的收集,并建立逐级上报制度。舆情监测点则是由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分两个重点进行监测。一个重点是对各类媒体关于学校的报道进行收集,其中既有影响力较大的门户网站、主流报刊、电视,也包括各中小网站和区域性媒体;另一个重点是对本校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进行重点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高校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网上舆情收集技术和工具进行智能检索、网页搜索和关联分析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效率。在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中,高校要通过监测系统密切关注舆情的发展状况,以便及时掌握舆情动向。
(2)建立舆情分析中心,由学校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对信息员、监测点收集的信息进行辨识分析和统计评估,力求以最快的效率拿出相应的统计分析和舆情研判报告,为决策层制订危机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2.信息沟通机制

(1)建立快速畅通的工作信息传递系统。高校应以校党委为中心,利用学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手机集群网等媒介建立有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单位广泛参与的信息传递系统,制订信息报送交换制度,使信息的采集、上报、交换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危机信息传送途径的快捷畅通。
(2)建立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应通过网站、微博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及时发出危机预警和事态进展信息,防止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出现信息真空,避免出现校内外信息传播混乱状态,减少由此产生的各种谣言、猜疑和师生员工出现理解偏差,提高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度。在及时发布公开信息的同时,还应与社会公众、大众媒介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与共享关系,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3)通过信息沟通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论文导读:步扩散及向现实环境蔓延。首先,要充分运用新媒介在议程设置、深入报道、交流互动方面的强大技术优势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高校的网站可以通过新闻公告和设立专题,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突发事件的发展情况、管理部门的处理措施等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滚动发布、设置链接、公布的等方式引导公众将目光投向所公布的信息,满
高校管理者要善于运用新媒介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积极塑造和引导舆论,将突发事件引发的冲突尽可能控制和解决在媒介虚拟环境之中,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及向现实环境蔓延。首先,要充分运用新媒介在议程设置、深入报道、交流互动方面的强大技术优势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高校的网站可以通过新闻公告和设立专题,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突发事件的发展情况、管理部门的处理措施等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滚动发布、设置链接、公布的等方式引导公众将目光投向所公布的信息,满足师生和社会公众深入了解事件真相的要求。管理者还可借助微博和校园论坛的回复交流平台与师生互动来传递校方的观点,详解学校处理事件的具体措施,引导舆情走向。其次,要重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在高校现实环境和媒介环境中都活跃着一些意见领袖。他们或者本身就是学校的高层领导、权威专家,在师生中极具威信,或者是在媒介环境中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且见解独特、深刻、全面,表现出具有领袖气质的师生,在媒介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这些意见领袖大都有较多的“粉丝”,他们对事件的分析、看法和评价被较多人接受,对舆情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做好与意见领袖的沟通,向他们通报真实、全面的情况和学校采取的措施,倾听他们的建议及反映的舆情民意,争取获得他们对学校对策的认可和支持,并透过他们的传播途径,或邀请他们与公众互动,将这些重要信息传播出去,通过他们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交流实现高校与后者之间间接的双向交流,从而达到疏通舆论和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危机、化解矛盾以及消除危机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3.善后恢复机制

高校突发事件平息后,要建立善后恢复工作机制,做好事件的善后以及公众信心和学校声誉的恢复工作。
(1)建立突发事件处置后的观察制度。要继续发挥预警机制的作用,坚持做好事件处置后的舆情监测工作,收集各方对危机处置的反馈意见,继续保持对潜在矛盾的警觉度,防止危机卷土重来或引发“次生事件”,造成二次危机。
(2)建立危机事件的总结评估制度。突发事件处置后应及时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本次事件处理的经验教训,将善后措施向校内师生和社会媒介公布,重新挽回公众对学校的信任,同时利用校园媒介对师生员工开展关于危机预防与应对的宣传教育,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起到警示作用。
(3)建立媒介公关制度。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的各种舆论往往会给学校带来声誉损害。一旦在公众心目中留下不良的印象,学校即使付出相当一段时间的努力也未必能完全消除。高校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要始终牢固树立公关意识,坚持以公开、坦诚、沟通的态度对待媒介和公众,尽可能争取公众对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的理解和认可。针对已形成的负面舆论,高校应借助社会媒介和公众对事件深入了解的期望,主动协助媒介做好后续跟踪报道工作,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一个积极解决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学校形象。透过这些报道,让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了解学校面对危机积极化解的态度和决心。当突发事件在公众的头脑中逐渐淡化的时候,高校宣传机构通过各种媒介来宣传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贡献和成绩,使社会媒介和公众转移对已发生事件的注意力,重新赢得公众与社会的尊重和支持,重塑高校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01/15/c_124233840.htm.
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研究初探[J].北京教育,2011,(7-8).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