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余音触摸文字背后余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194 浏览:57501
论文导读:观臆断,切忌武断、粗暴。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2)不公正的判断,往往会颠倒黑白。不能以貌取人。(3)做人要知错就改、严于律己、勇于负责。(4)一个人要有博大的情怀,对所有的生命一视同仁。文章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芒,自由、平等、博爱是我们的向往,善待生命、关爱弱势群体是作者的追
岁月如歌,心灵的历程如一叶孤舟,停泊过温柔恬静的港湾,也会历经许多惊涛骇浪。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7ctime.com
每个人心中总有一些无法抹去的伤痕。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所写的三次养猫的经历,就曾在其心灵上打上了幸福与悲伤的烙印,成为他心弦上永远褪不去的印记。
郑振铎的《猫》可谓余音袅袅,情韵悠长。在“我”与猫的故事里,绵延着“我”的思想及社会百态。
余音一:呼唤平等
猫被“我”追打之后,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咪呜”声中那份无言的苦涩牵引着对平等的渴望。教本文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人猫对话。请同学们思考,猫此刻想说什么?先让学生朗读此处,并提出疑问,你用怎样的语气读此处?学生采用的语气主要有以下几种:辩驳、无奈、哀求、反抗、感激、泄愤,根据不同的朗读语气,猫的回答就有了不同的答案。学生的理解有:(1)不,不是我。(2)也许,在无望的哀求:别打我。(3)你怎么打我?(4)在坦诚地表示:无论如何,我都感激你的收留。(5)你这个精灵的家伙,在如先知般地宣告:你冤枉了我,你将来会后悔的,你的灵魂将带上一个沉重的十字架。
“咪呜”声极具魔力,听之于耳,震之于心,击打着“我”的良知。讲完这堂课后,笔者又一次深入地研读了这句话,将目光停留在了“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上,这几个字也撞击着“我”的心。作者借这句话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作者感受到了猫的悲楚,他在愧意中呼唤平等。
我们走进文章的写作背景就不难发现这一思想。《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这之前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也会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作者当时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在他20年代初写的作品中,就毫不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博爱的思想和主张。
余音二:勇担责任
“我”冤屈了小猫,欠了一笔良心的债。其实,全文笼罩着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不断积淀,直至喷发。这不仅是愧疚之情的宣泄,更是对错误的勇于担当。文章第30—34段,是作者的一段忏悔录。作者对这一只可怜的猫的死亡万分难过、自责,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化罪为针,刺醒日渐麻木的灵魂,让我们多些包容和理解,少些委屈和愧疚。
余音三:世态写真
我们读过三只猫的故事,聆听了作者的心声,不仅与猫同呼吸共命运,而且还分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这分明也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里面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此处笔者设计了一个题目:请选取文中的人或猫,对他说几句话。这个问题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世态人情的窗。学生的思考是对人生世态的思索,是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
在这一环节中,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世态图。
从文中的“我”身上,学生懂得了以下几点:
(1)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切忌武断、粗暴。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不公正的判断,往往会颠倒黑白。不能以貌取人。
(3)做人要知错就改、严于律己、勇于负责。
(4)一个人要有博大的情怀,对所有的生命一视同仁。文章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芒,自由、平等、博爱是我们的向往,善待生命、关爱弱势群体是作者的追求。
(5)人与人之间需要信赖。是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从第三只猫身上,学生明白了:
(1)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弱者要自强不息,自我完善。
(2)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勇敢善良的心离幸福最近。
从第二只猫的亡失中学生理解:要多为别人着想,切忌冷眼旁观,更不能损人利己。
余音四:智慧人生=宽容+自我完善
本文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是心灵的反省,它让我们懂得在生活中要宽容、善待他人,不断地自我完善,用正义和博爱扭转生活中某些颠倒黑白的现象,行走智慧人生。
(王衍凤 山东泗水龙城初级中学 2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