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结构主义罗兰·巴特文论在中国接受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15 浏览:19877
论文导读:文论引入中国的初始阶段36-392.2巴特文论作为进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述资源39-642.2.1“策略论”热潮作为巴特文论引入的历史机缘39-432.2.2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述框架下理解巴特文论43-482.2.3巴特文论作为文学主体性论述资源48-562.2.4对巴特“极端形式主义”的批判56-642.3小结64-663结构主义者巴特66-853.1巴特
摘要:罗兰·巴特在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四次转变:“形式主义者”一一结构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文化巴特。通过探讨近三十年中国文论进展情况,我们发现巴特“形式主义者”形象出现在革命工具主义与审美自主主义的话语转换期,结构主义者形象处于审美特点论时期,后结构主义者形象迎合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大众文化家形象的出现适逢消费文化的兴起。巴特在中国的形象转变与中国文论的进展密切相关。80年代初期,巴特文论趁着“策略论”的热潮引入中国,作为进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述资源参与了革命工具主义与审美自主主义的论战。巴特符号学科学阶段的作品被最先译介探讨界通过借鉴巴特结构主义批评对线性、孤立、单一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反思。80年代中后期,由于文艺学学科自主意识的增加,探讨界运用巴特文论重新认识了语言与文学及世界的联系。90年代,中国出现新的文艺思潮,文学及其文化实践不再依凭意识形态,放弃对永恒价值观念的追问。巴特文论参与了对“主体”、“历史”的解构。“作者死了”、“文本论述”、“零度写作”、《历史的话语》成为在文学论述探讨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21世纪,由于消费文化、通俗文化的兴起,探讨界关注的侧重点转移到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探讨策略及日记体、自传式写作,有学者认为巴特晚期由学者转型为作家。巴特思想在中国有着两次质的转变,以保守主义的策略论者到激进的知识分子到敢于剖析自我的作家,我们不断发现前所未见的“新”巴特形象。巴特文论在中国接受的四个阶段与其自身的学术分期完全不同,巴特将自身的学术分期划分为:1953-1956年“社会神话”探讨阶段,这一阶段致力于揭露资产阶级社会文化神话的运作机制;1957-1967年符号学科学阶段,这一阶段致力于建立结构主义符号学科学基础;1968-1980年“文本”阶段,这一阶段关注结构的差别性和符号的不稳定性,致力于通过写作达到文本的快乐。在西方学者眼中,巴特思想具有一致性。解码,揭秘意指历程,追逐文本的可写性,都是为了打破现存秩序永世长存的神话。巴特在中国学界的形象迥异于他在西方学界的形象,是中国当代文论进展的内因需求促成了巴特在中国的形象转变。因而,巴特文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即中国当代文论进展的一个侧影。关键词:罗兰·巴特文论论文中国文论论文接受史论文结构主义论文后结构主义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致谢5-7
摘要7-9
Abstract9-13
1 绪论13-36

1.1 题解13-15

1.2 概述15-32

1.2.1 巴特文论在中国的译介概况15-21

1.2.2 西方视野下的巴特21-32

1.3 探讨思路及论文框架32-36

2 “形式主义者”巴特36-66

2.1 1978-1980年巴特文论引入中国的初始阶段36-39

2.2 巴特文论作为进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述资源39-64

2.1 “策略论”热潮作为巴特文论引入的历史机缘39-43

2.2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论述框架下理解巴特文论43-48

2.3 巴特文论作为文学主体性论述资源48-56

2.4 对巴特“极端形式主义”的批判56-64

2.3 小结64-66

3 结构主义者巴特66-85

3.1 巴特文论作为审美反映论论述资源66-70

3.2 巴特文论作为文学内部探讨论述资源70-74

3.

2.1 论述性介绍70-72

3.

2.2 学术性运用72-74

3.3 巴特文论作为语言论转向的论述资源74-78

3.4 借用巴特文论反传统文学本质主义78-83

3.5 小结83-85

4 后结构主义者巴特85-156

4.1 认识论变革作为巴特后结构主义文论译介的理由86-89

4.2 借用巴特文论解构“主体”89-117

4.

2.1 “作者死了”89-102

4.

2.2 “零度写作”102-106

4.

2.3 “文本论述”106-117

4.3 借用巴特文论解构“历史”117-136
4.

3.1 “零度写作”118-127

4.

3.2 《历史的话语》127-136

4.4 借用巴特文论重构“历史”136-139

4.5 巴特后结构主义者的形象转变139-153

4.5.1 《S/Z》是巴特颠覆结构的里程碑事件145论文导读:-192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92上一页12
-150

4.5.2 《恋人絮语》——一个结构主义还是解构主义的文本150-153

4.6 小结153-156

5 文化巴特156-176

5.1 文化批评家巴特156-162

5.

1.1 运用《符号学原理》浅析大众文化156-159

5.

1.2 运用“神话”探讨浅析大众文化159-162

5.2 作家巴特162-167

5.3 时尚巴特167-172

5.4 小结172-176

6 结论176-180
参考文献180-192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