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探析矿建工程测量技术目前状况与展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06 浏览:122047
论文导读:据的引用和记录的整理要经两人以上校核,对计算成果必须经两人以上严格对算,对提交的成果报告除应经第二人校对外,还要有测量技术负责人把关并签字。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资料及时存档,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要编写技术总结。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所用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矿建工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加强测量技术的应用,通过科学、高效的测量来进行矿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来保证矿建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对矿建工程测量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矿建工程;测量技术;现状;探析


1 测量技术概述
在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提出的检测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 大多数情况下是要获取被测对象信息的大小即被测量的大小。这样信息采集的主要含义就是测量取得测量数据。“测量系统”这一概念是传感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工程中需要有传感器与多台仪表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信号的检测, 这样便形成了测量系统。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测量系统所涉及的内容也不断得以充实。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感器, 需要对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系统的特性,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工程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基本理论,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检测任务。 
测量就是借助专用的手段和技术工具,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求出两者的比值,从而获得被测量大小的过程。所以,测量也就是以确定被测量的大小或取得测量结果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过程。由测量所获得的被测的量值叫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可用一定的数值表示, 也可以用一条曲线或某种图形表示。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 测量结果应包括两部分:比值和测量单位。 确切地讲测量结果还应包括误差部分。被测量值和比值等都是测量过程的信息, 这些信息依托于物质才能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传递。参数承载了信息而成为信号。选择其中适当的参数作为测量信号,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参数是热电偶的电势,差压流量传感器中的孔板工作参数是差压ΔP。测量过程就是传感器从被测对象获取被测量的信息, 建立起测量信号, 经过变换、传输、处理, 从而获得被测量的量值。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比值的方法, 称为测量方法。针对不同测量任务进行具体分析以找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 对测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获得测量值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 根据测量的精度因素情况可分为等精度测量与非等精度测量; 根据测量方式可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法测量与微差法测量; 根据被测量变化快慢可分为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 根据测量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分为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 根据测量系统是否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可分为主动式测量与被动式测量等。
2 矿建工程测量技术现状与展望

2.1 矿建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矿建工程开始施工和建设。在矿建工程的测量中需要做好测量技术的准备和实施。矿建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矿建工程中需要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矿井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 依据设计,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的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矿井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矿山灾害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测绘各种矿建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中各阶段的需要。
测量工作开始前,测量人员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测量工作实施时,外业观测本身要能自主检核,对起算数据的引用和记录的整理要经两人以上校核,对计算成果必须经两人以上严格对算,对提交的成果报告除应经第二人校对外,还要有测量技术负责人把关并签字。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资料及时存档,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要编写技术总结。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所用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 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两倍。矿区地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布网方法和手段建立矿区地面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是矿区测量工作的基础。矿区地面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满足《煤论文导读:
矿测量规程》的规定。通过测角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水平角观测,包括三角源于:毕业总结范文www.7ctime.com
测量及导线测量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及限差。
矿区地面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首级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当矿区长度大于25Km时按不低于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5~25时按不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小于5Km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水准网建立及测站观测技术要求遵照2010版《煤矿测量规程》。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高程控制以及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必须布设成与等级水准点连接的网状,相邻测站应对向观测。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的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的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测量外业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在作业前要检验,性能指标超限要校正。正常使用的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至少每年到有资质的维修和鉴定机构鉴定和维修保养一次。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联系测量。进行联系测量工作之前,必须编制联系测量技术方案,并根据本方案编写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和主管安全的矿(处)长批准,向全体作业人员贯彻后,方可实施。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 10″。近井点和井下坐标起算点至井口联测导线边数以不超过3个为宜,联测导线宜按5″级导线方法施测。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定向平均值中误差,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10″和± 15″,其互差分别不超过40″和 60″。井下同一高程基点,两次独立传递高程的互差不得大于1/8000。井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项内容。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导线布设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或三角高程布设方式。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大类,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其中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敷设,采区控制导线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或区段运输巷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井下经纬仪导线点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永久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的碹顶、底板上的稳定的岩层中,一般每隔300~500m埋设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永久点的材质以不易生锈的铜材加工件为好。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用钻有小孔的专用测钉或小圆钉作标志。

2.2 矿建工程测量技术发展探析

矿建工程的测量工作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绘图方法, 已不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未来矿建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将向测量图纸数字化和测量数据数字化两方面进行, 从而解决矿建测量数字化的问题。新型传感原理及技术,先进制造的现场、非接触及数字化测量,机械测试类仪器“有界无限”统一模型的建立及实现,超大尺寸精密测量,微/纳米级超精密测量,基准标准及相关测量理论研究等,上述问题的研究也是测量技术研究领域内最具活力、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新型测量问题的不断出现和最终解决有赖于传感原理和测量传感器研究的创新。现代矿建测量中已呈现出和传统测量不同的设计理念、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应当从传统的非现场、“事后”测量,进入工程现场,参与到矿建工程的测量过程,实现现场在线测量。现场在线测量的共同问题包括非接触、快速测量传感器研制与开发、测量系统及其控制、测量设备与制造设备的集成几方面。近年来数字化测量的迅速发展为矿建工程非接触测量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多尺寸视觉在线测量、数码柔性坐标测量、机器人测量机、三维形貌测量等数字化测量原理、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获得成熟的工业应用。
3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在蒸蒸日上的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进行矿产基础工程的建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能源的需求。在矿建工程进行施工前工程人员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测量,通过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手段能够保证工程的科学、快速的施工,并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参考论文导读:文献】田月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朱洪.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中南大学,2009邵金克,宋晓东.提高矿井贯通测量精度得思考.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上一页123
文献】
田月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
朱洪.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
[3]邵金克,宋晓东.提高矿井贯通测量精度得思考[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
[4]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