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研究进展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进展及启迪基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478 浏览:87043
论文导读:地方开发和发展。郑永彪等(2012)指出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李学鑫等(2011)认为河南赵庄魔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悠久的魔术表演传统。郭天珞(2012)指出:文化产业集群既多依托于具有文化特质的名胜古迹而形成,如山东曲阜的孔庙、
内容摘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呈现双向互动趋势,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国家与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竞争力需要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本文对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探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资源禀赋、网络结构和政策推动三个层面。文化产业集群研究有助于解释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整合整个生产系统以及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资源 网格结构 政策推动 形成机理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文化产业作为人类社会财富的创造形态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日益扩大的文化市场,还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可以利用大量的文化智力资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增加可观的附加值,并在国际市场上传播中国的文化观,争取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合作。
经济学家熊彼特(1934)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劳动力和资本,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与信息的生产、传播与使用,而创新进行的基础是文化这一母体。继农业经济以土地、工业经济以资本和矿产为最重要资源之后,创意经济使技术创新和创意、知识生产和人才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建立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认识到在文化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意和创新。文化产业核心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的核心则是创意。显然,相对于传统的产业集群强调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文化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产业集群更强调基于文化结合创新的意义与价值。
国内外学者(Marshall,1890;Scott,1986;Porter,1998;Lawrence,Phillips,2002;胡惠林,2001;李江帆,2003;芮明杰,2004;Cantell,2004;胡晓明,肖春晔,2009)从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的各种角度给出文化产业集群的定义。笔者认为:文化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众多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根据专业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集聚形成的产业组织。文化产业集群通过网络建构,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组织及其个人)可以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的、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的或非正式关系。文化产业集群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7ctime.com
中的文化企业和组织还可以借助于集群网络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结,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文化资源等在政府公共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下的运动和配置,使集群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目前国家和各省市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但是文化产业集群在我国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较低层次的组织时期,尽管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文化产业集群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并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区,由于多侧重于追求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短期政策措施较多,因此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大量简单复制或盲目模仿建立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关注文化产业集群的形式而没有弄清和遵循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造成出台的政策效力较小。此外,从目前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一般制造业的集群,对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面对的问题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传统产业集群一样吗?接下来的政府政策引导应该怎么样呢?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将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的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制,从而为建设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并以此促进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和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的深入。
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产业集群
自然资源是产生产业集群不可缺少的条件,文化产业所依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文化产业通常只能在这些地方开发和发展。郑永彪等(2012)指出河南省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李学鑫等(2011)认为河南赵庄魔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悠久的魔术表演传统。郭天珞(2012)指出:文化产业集群既多依托于具有文化特质的名胜古迹而形成,如山东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的“三孔”文化产业集群就论文导读:
是依托于孔子诞辰故里,以丰富的文化积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丰富文化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此,具有精湛的传统技术工艺,较高的国内与海外知名度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机构等基础设施的区域形成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的文化产品制造业集群。很多学者对不同文化产品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如音乐产业集群(陈倩倩、王缉慈,2005)、旅游产业集群(王树雄、于正东,2005)、广告产业集群(李蕾蕾等,2004)等。这些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从而促进某种或一些特定文化产业集群的自发形成。Scott(1996、1997、2000、2004)认为文化产业能够从当地社会团体的特征风格、敏感性和论坛中受益,文化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具有集聚的倾向。邵培仁(2006)从媒介地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媒介组织在地理上的分布及其对媒介生产、传播的影响,认为媒介在地理上相对集中、积极交流和主动合作,往往具有很重要的地理优势和集群功能。邹立清(2007)提出文化产业集群的资源利用、生产制造、创意贡献等条件将浙江文化产业集群分成传统文化资源型、文化产品制造型、主导产业型和文化创意型四种。
余丽蓉(2009)指出:很多文化产业集群自觉或自发地形成于大学、研究所等文化科研机构附近,比如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高科技教育与创意产业园区、依托同济大学发展起来的上海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等。张荣刚(2011)指出:西安曲江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催生、孵化、发育、成长,验证了集群竞争力自我强化的逻辑。曲江充分利用了周边唐文化旅游资源高度聚合、科教文化教育资源密集分布、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影视机构的行业影响、当地及周边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状况、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层次化等核心因素。史征(2009)指出浙江省已基本形成了以区域文化特色和传统工艺为基础的工艺文化制造聚集区、以宗教文化和江南水乡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聚集区、以出口为导向的文化用品制造聚集区以及现代传媒与创意产业新兴文化聚集区等多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块,并全力推进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由于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有着更突出的要求,往往是创意人才首先集聚,然后再出现企业的集聚。Scott(1998)指出:现代文化产业之所以集中在洛杉矶、纽约、巴黎、米兰或者这样的国际化城市,主要就得益于“当地复杂的生产者密集网络”。Gibson等(2001)则指出文化产业在澳大利亚都倾向于集聚在大都市。
网络结构与文化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系统,存在着经济网络和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它在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经济网络发展的润滑剂。吕挺琳(2008)指出少林寺为文化主题的少林寺文化,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参观、有的需要习武、有的需要讲禅、有的需要开光、有的需要联合办学、有的需要纪念品、有的需要演出、有的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甚至商业性活动等等。这些市场需要不可能只由一个少林寺所能满足的, 需要以少林寺为主体的各种的产品生产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对于其他社会契约,完善有效的社会网络更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是多元文化融合汇聚,共同的语境、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时尚观念、做事准则和做事风格等,使群内文化企业能在一种信赖的气氛中交流和分享技术。Breschi等(2001)认为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基于地理临近的地方化网络的形成,以及基于关系临近与制度临近的集群与外部管道的构建,以及地方网络与外部管道之间的互动。Bathelt(2002)和Ivoossig(2004)重点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网络运行与结构,还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与外界的关系。
文化认同度使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及其人际间更易形成一种基于互信为基础的集群文化。融合在文化产业集群社会文化环境中包含大量隐含经验类知识,虽然难以被模仿和复制,却能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溢出”和再创造,并广泛渗透于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过程中。Drake(2003)认为特定地方内的物质资源与论文导读:同行所获知,并激励同行去积极地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还有很多文献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详细的经验描述(Grabher,2001;Calenge,2002;Heondhalgh,2007;Carayol,Roux,2009)。政策推动与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化分工基础上的共同协作机制,是一种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的竞合战略安排,政府
景观刺激、紧密社会网络、地方声誉与传统、地方创意社群是影响个人创意能力的四种要素。Gornostaeva等(2006)认为文化产业公司间的地理接近是受外部经济的驱动。文化产业集群是创意人才的集聚,先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再有相关文化企业的成立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发生,此后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加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Pratt(2004)认为集群不是一个分析文化产业的有力的工具,而提出了创意产业生产体系的分析框架。余丽蓉(2009)指出:在我国深圳大芬油画集聚区,小的油画经营商、画师或者是画工,以前大多在大油画经营商手下学过油画、当过学徒,与大规模的油画经营商存在较强的依附关系;合作者之间有的是师兄弟关系(同院校毕业或者同师傅),有的是同乡关系,也有的是后来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正因为这些特殊的感情,使得团体内部的协作具有更牢固的基础。
此外,文化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是一种松散的、柔性的网络,更强调依赖非正式的社会途径而建立,太过紧密的组织关系反而会使内部团体排斥外来者。地方化集群学习过程是集群创新和活力的主要源泉(Nachum,Keeble,2000;Bassett,Griffiths,Smith,2002)。张荣刚(2011)指出: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区管委会通过降低产业费用、引导专业化分工、提升产业经济外部性等措施,助推了曲江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自我提升机制的运行。余丽蓉(2009)指出文化产业集群中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也成为创意生成的良好土壤。集群既是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工作的地方,又是生活的地方;既是文化生产的地方,又是文化消费的地方。它全天开放,既有工作又有娱乐,餐厅的闲聊、咖啡馆的会面、家庭间的聚会等,都为文化知识中的隐性知识传播提供了途径,为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提供了机会。集群内的公司和个人都不把集群内的第三者作为竞争者,而是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和灵感的来源。比如,文化集聚区一般都有创意作品(产品)展示馆,一个成功的创意很快会为同行所获知,并激励同行去积极地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还有很多文献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详细的经验描述(Grabher,2001;Calenge,2002;Heondhalgh,2007;Carayol,Roux,2009)。
政策推动与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化分工基础上的共同协作机制,是一种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的竞合战略安排,政府基于这一机制的开发,可以形成更大范围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为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以使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竞争合力。孔羽(2008)指出政府、企业和智力支持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等)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三大行为主体,分别是其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和动力机制。刘保昌(2008)指出从政策、制度环境层面来看,文化产业集群的建构和发展,与当地产业政策及其连续性存在着重要关系。盖宏伟(2010)指出:政府在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时要明确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透明度。张荣刚(2011)指出:深圳华侨城文化产业区,是目前国内最为著名的文化产业集群之一。深圳市政府基于政府社会职能的实现需要、同时对文化沙漠指责的忧虑,通过种种政策,希图改变深圳整体文化形象,出台一些具体举措推进华侨城包容吸纳了粤港文化、创业拓荒文化、改革开放创新文化,搭上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和提升的快速列车。
还有一些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集群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主要是对某一城市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也有学者(刘丽、张焕波,2006;厉无畏、于雪梅,2005;申海元,2009)对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樊泳湄,2010;刘月文,2010;董太安,2011)对云南、湖南、河北等省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研究。
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符韶英,徐碧祥,2006;康小明,向勇,2005;余丽蓉,2009;盖宏伟,2010;雷宏振,宋立森,2011)开始关注文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试图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理论解释文化产业集群问题,研究视角也逐渐从静态维度向动态维度转变,主要寻求地方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更有少数学者(叶丽君,李琳,2009;袁海,2010;刘志峰、王娜,2010;李卫强,2012)利用相关数据进行论文导读:、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少品牌、发育不全、政策不够完善、专门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和阻碍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需要多种条件的积累,包括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人力资源、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培育、文化产业的成长空间、内容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文化消费的水平层次等等。构建文化产业
实证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比较和评价。结论与启示
从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单学科或多学科视角对某一城市或地区文化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文化产业集聚的定量分析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研究数据的限制,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而对于单个城市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指导作用也有限。最为重要的是,关于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以及推进文化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就更少了,这正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在。
产业成长遵循的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文化又有其自身生长的逻辑,而文化产业发展是不同的逻辑线条交叉重合,需要给予特别的分析。文化产业发展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进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城市展开。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为城市带来巨大经济价值,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层次,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同时,城市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发展还是低层次和不规范的,与国外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认识不足、观念不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缺少品牌、发育不全、政策不够完善、专门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和阻碍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
文化产业集群的构建需要多种条件的积累,包括文化资源禀赋、文化人力资源、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培育、文化产业的成长空间、内容创新的文化发展策略、文化消费的水平层次等等。
构建文化产业集群首先要具备适当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源、资本、人才和设施。在文化资源方面,我国是历史文化资源的大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实践中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但文化资源的分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预设了成功的可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历史资源的禀赋优势将会越来越重要,基于文化和创意的知识产品将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培育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资源国际竞争力,这其实也在客观上加强了建构文化产业集群的时代紧迫感。
人力资本在文化产业集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前瞻性特征所决定的,它不仅要求文化产品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具有文化创新意识, 而且要求文化生产者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和艺术修养。同时,文化产业集群生产出来的文化新产品,也亟需一批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的交换价值。因此,文化生产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组织协调人才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库。
文化消费需求由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文化消费习惯等决定。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文化消费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文化消费需求也就越发强烈,二者成正比。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城乡居民消费正朝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具有精神、文化领域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这是发展文化产业、建构文化产业集群的经济基础。同时,也需要注意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因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文化素养,进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水平。
最后,文化产业集群普遍存在着集群的支撑和孵化能力偏弱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技术研发测试平台,集群内单个企业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无力独自承担技术开发的高昂成本和高水平风险;企业没有强大的融资能力,无法及时获取资金,并快速扩大生产能力占领市场;文化产业没有较好的孵化机制,大量初创的文化企业成长得不到积极支持。就其问题根源而言,文化产业集群亟需加强包括技术研发及测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及管理平台在内的一系列支撑平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这是今后文化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可靠保障。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建设一个兼具开放性、通用性、共享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积极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寻找和培育集聚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借鉴培育中小型企业孵化器的做法,论文导读:业集群的多学科视角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8.张荣刚.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演进动力机制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1(4)9.史征.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集群为例.生产力研究,2009(18)10.吕挺琳.自组织视角下文化产业集群的优越性与演进.经济经纬,2008(6)1

1.BreschiS,MalebaF

大力发展原创文化企业,形成创新效应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Scott.The culture of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7
2.郑永彪,王雨.中国钧瓷文化产业集群的成因、演化机理与发展战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李学鑫,田广增.选择性环境、能力与农区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的演化—以宝丰县赵庄乡魔术产业集群为例[J].人文地理,2011(3)
4.郭天珞.文化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联系和异同比较[J].改革与战略,2012(9)

5.邵培仁.论中国媒介的地理集群与能量积聚[J].新闻大学,2006(3)

6.邹立清.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07(20)

7.余丽蓉.文化产业集群的多学科视角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

8. 张荣刚.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演进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4)
9.史征.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集群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8)
10.吕挺琳.自组织视角下文化产业集群的优越性与演进[J].经济经纬,2008(6)
11.Breschi S,Maleba F.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clustering: some introductory not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1,10(4)
12.Drake G.This place gives me space:place and creativity in the creative ndustries[J].Geoforum,2003,34(4)
1

3.孔羽.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主体行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1

4.刘保昌.文化产业集群研究三题[J].江汉论坛,2008(6)

15.盖宏伟.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
16.史征等.不同层面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轨迹与特征—以浙江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