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主题与历史唯物主义当代论域理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70 浏览:100910
论文导读:
摘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形而上学和資本这两条逻辑的双重批判为主题而制定方向的。从这一主题来看,历史唯物主义的本真内涵就在于深入社会现实并从中指明解决现代生活困境的方向。因此,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就有必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特质为指导原则,反思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历史唯物主义;中国道路;世界历史性意义
众所周知,在现代世界范围内,现代性(Modernity)已经成为一个主导性的概念,或者说是时代的主题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性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即西方人所推崇的“理性”的“进步”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理性化(合理化)。这样的“进步”之所以能够被继承并发扬光大,其原因不仅在于韦伯所说的理性对于祛除传统社会中神圣的力量,更意味着它使整个现代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合理化成为可能,而这种合理化已经完全构筑起資本主义精神的内在本质。随着人类社会世俗化在现代世界中的完全展开,现代性自身的矛盾也随即完全地呈现出来,像阿道尔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所言,理性的胜利却发展到了极端并又成为了“新的神话”,使人拜倒在它的面前。
如此一来,众多的思想家纷纷对现代性开始反思,有些还对它进行了批判。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马克思也站在了现代性批判者的队伍当中。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在促进现代世界文明形成以及完善的同时,又是在使人异化当中壮大自身的。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性的病态亦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现代性批判的主题

我们知道,马克思并没有专门论述现代性批判的著作,但这并不排除马克思没有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其缘由在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以对資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为基础,从而蕴含着对现代性的间接诊治。然而,正是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这一诊治路径,使马克思能够完全抓住现代性的本质,并把现代性的全部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直到今天,它仍然具有经久不衰的效力。
以往现代性批判的思路表明,众多思想家是以对理性主义的批判为现代性批判的核心,进而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有鉴于他们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就其未曾深入到社会现实(主要指資本主义社会现实)中而言,却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对照,利奥塔曾经指出,“資本主义是现代性的名称之一”。吉登斯也同样断言:“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的缩略语。”这就指认出,现代性所呈现出来的征兆,它是在資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并依循資本逻辑才表现出来的。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正是在深入資本主义社会这个现实中并以資本原则作为分析的历史起点而形成的。
以马克思之见,现代性本质上就是在資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运行的产物,它是随着資本的扩张而塑性为一种社会力量的过程。对此,马克思讽刺般地说道,“資本的文明的胜利恰恰在于,資本发现并促使人的劳动代替死的物而成为财富的源泉。”在这里,“資本的文明”指证的是資本主义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症候,但吊诡的是,它胜利即获取财富的方式,却是建立在人的“活劳动”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到,这句话不仅道说了现代性形成的原因,即資本的文明面,而且还蕴含着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分析已经进入到了資本原则当中,即“活劳动”创造财富这个看似普通、实则深刻的现实中。这样一来,我们认为,进入資本原则中的现代性批判,就其能够真正揭露现代性的原理、逻辑和困境而言,马克思又是通过区分对象化活动和异化劳动为指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形而上学现代性之理性主义观念领域的颠覆来实现的。
进一步而论,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历史起点是分析資本原则,而其批判的核心内容则是資本统治下的异化劳动。如此一来,异化劳动就已经具有了双重意义和指称,其一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其二是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异化劳动,指证的正是資本统治下的非人化劳动,也就是物化为私有财产中被确认的劳动;而哲学意义上的异化劳动,指证的是形而上学集大成者黑格尔那里人的自我意识外化自己的活动。可以看出,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这两种性质的规定,已经完全反映出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主题,即資本原则批判与理性主义形而上学批判的内在统一。
所以说,马克思把现代性的疾病归结为資本统治下的异化劳动的结果,而不是自论文导读:也就是说,国民经济学家一方面强调劳动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却论证劳动者所得的最低工資,資本家占有一切的合理性,显然这里是矛盾的。对此,马克思指出,“然而,我们看到,这个表面的矛盾是异化劳动同自身的矛盾,而国民经济学只不过表述了异化劳动的规律罢了。”这样一来,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失误的指责
我意识外化自己活动的结果。这样来看,马克思对现代性疾病的诊治就是在分析資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而展开的。马克思指出,虽然精神能够自我否定自己为肯定的方面,但就其精神没有也不可能被看作人的“现实异化的表现”而言,本质上来说,它“不过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即自我意识的异化现象”。与此相反,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資本统治下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否定,它是在資本原则上以私有财产的形式体现出的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这就可以认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已经切中症候以及彰显力量,并从人的对象化关系之异化这个否定性方面执行,而这种批判本身已经体现出马克思超越国民经济学家和黑格尔的可能。
以上分析表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主题有两个重要指代对象,他们分别为:第一,国民经济学家。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揭示,其目的在于识破国民经济学家对資本主义社会认识的肤浅性,并克服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也就是说,国民经济学家一方面强调劳动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却论证劳动者所得的最低工資,資本家占有一切的合理性,显然这里是矛盾的。对此,马克思指出,“然而,我们看到,这个表面的矛盾是异化劳动同自身的矛盾,而国民经济学只不过表述了异化劳动的规律罢了。”这样一来,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家失误的指责,就在于指出他们没有看到异化劳动是在資本的统治下形成的对劳动的否定,完全错失了解决資本与劳动之间矛盾的途径。第二,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马克思对以黑格尔为完成者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可以看作是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批判的升华与继续。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并把人理解为劳动的结果,不仅如此,黑格尔还把人类自我发展的过程,看作是外化和这种外化扬弃的过程。但紧接着,马克思又指出,由于“黑格尔是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的。他把劳动看做人的本质,看做摘自:毕业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但“黑格尔唯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所以,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试图克服人的异化的努力,就陷入到“脱离现实精神和现实自然界的抽象形式、思维形式、逻辑范畴”当中。总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异化劳动和形而上学这两个方面相统一为主题进行的,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以資本原则为特征的现代性病候的诊治,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进言之,如果我们继承并发扬马克思的这份思想遗产,那么,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必将成为我们解决现代生活困境的指导原则。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论域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确立的前提是深入到資本主义社会这个现实当中的,当马克思把資本原则看作是对现代性批判的核心时,这就使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社会病因的诊治依然具有现实效力。因为,现代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症候,反映的完全是資本原则呈现出来的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样来看,依照我们对现代社会的观察,資本原则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通过消费主义等形式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运行。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履行现代性批判的指导纲领,在于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資本原则以及对資本逻辑的深入分析,就此而言,这仍然是指导我们克服现代生活困境的理论武器。
我们知道,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们对它的流俗理解,主要指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是一种“经济的唯物主义”,其印象就是一个“经济决定论”。在历史唯物主义被歪曲的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果就是它为我们指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消极影响却被我们认为它是敌视人的,出现了“人学的空场”,并且已经过时并失去了效力。这样的历史事实,我们就有必要来为马克思提供有力的证词,或者说,还历史唯物主义一个清白。因为,就我们未能理解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的主题之实质性而言,我们确实是错失了历史唯物主义所内含着的人这个主体的历史性存在。进一步而言,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以人的对象化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而对象化活动,抑或感性活动,它印证的正是資本统治下异化劳动和理性主义两者相互勾连所形成的现代性病因。
按照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它的起始概念是“现实的个人”论文导读:义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就其不是由我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把握而言,“它是从把人和自然界看做本质这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感性意识开始的”。这句话可以认为,马克思从感性意识,即实践意识出发,他就把人这个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完全容纳进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而使人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来直观历史,这当然就确证着,历史本来就
。深入来讲,马克思把历史的前提规定为现实的个人,就其思想继承来源来讲,它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化活动的人、感性活动的人一脉相承。什么是对象化活动的人呢?马克思指出,对象化活动的人就是在自己的感性的活动中,把自己的力量外化(对象化)到异己的对象上,并从这个对象中获得确证自己生命的人。对此,马克思指出,对象化活动,“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定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如果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在这里,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前提之现实的个人的深刻含义,即对象化活动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存在原则,它是在人的历史性活动中被课题化的。那么,具体来讲,对象化活动原则在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境域方面有以下两点至关重要的含义: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即生产方式,把捉为对象化活动本身以及由它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界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也就是说,就一个社会中存在的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而言,它不是与我们相对立、相外在的抽象逻辑,而是内嵌在了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从而形成的具体的社会关系,虽然这种社会关系在資本统治下以“拜物教”的形式体现出来,其实质并无二致。有力的论证是,马克思通过对象化活动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性的批判,可以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注解。进言之,把生产方式客观化和抽象化,这体现的无非是理性主义者未能超出的形而上学之思维方式,即是以自我意识的逻辑并外化自身为条件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才指出,“这种生产方式不应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更确切地说,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生产方式本身就是在对象化活动的力量中体现出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这三者之间具体的现实性活动关系,它彰显的是人对自己生命活动确认到的生活方式。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反对的是理性主义的思辨思维,尤其是黑格尔把自我意识归结为人的本质的思想,而解蔽的是人的感性意识,或日实践意识。我们知道,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恰恰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最为关键的原理上,就我们未能理解到的马克思的感性意识(实践意识)的深刻内涵而言,却把这个原理也当作敌视人的、抽象的并与人无关的“理论”。上文指出,生产方式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属人的生活方式,而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认为就是社会关系形成之基础的确切表达。以此推之,社会存在也应该被表述为人的生活方式,即体现人的现实活动的社会关系。毋宁说,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这三者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就是同一个东西。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才能够名言,历史唯物主义所描述的社会主义,就其不是由我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把握而言,“它是从把人和自然界看做本质这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感性意识开始的”。这句话可以认为,马克思从感性意识,即实践意识出发,他就把人这个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完全容纳进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而使人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来直观历史,这当然就确证着,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及其结果。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人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就不再像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尤其像黑格尔那样,仅仅从人的理性思维出发并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而是把社会历史看作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对象化世界,亦即感性世界。进而,马克思所提出的感性意识(实践意识)解决的问题就在于,社会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这种共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产主义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即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这句话中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就是在人的对象化活动中以一定的生活方式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此展现出来的属人的历史发展过程。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