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素质教育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78 浏览:19784
论文导读:
小学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种人才的基础工程。我国约有1.2亿小学生,其中大部分在农村。如果农村的基础教育搞不好,学生素质未能全面提高,那么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实施力度不够,教育工作者的旧观念尚未有根本性的改变,基本上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去做,影响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全面实施。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几十年,对农村小学教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现就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和实施力度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是一种更科学的基础教育模式。它的内涵、性质及其理论在农村未能得到广泛宣传,许多教育者不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大多数农村教育者由于受以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以学生的考试、升学为中心,围绕考试和升学转,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农村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普遍。就学生考试分数而言,有的农村学生超过城镇学生许多,但面试时,城镇学生的语言表达、美术、音乐、体育、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就远远超过了农村学生。这虽然是农村初中生的情况,但与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不无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农村广泛进行素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质教育的宣传,对农村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其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性质、理论以及实施的方法,更好、更全面地去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同时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建章立制,制定实施方案,定期对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检查验收,为在农村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应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育人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前进。作为农村小学的教育者,应该认真学习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等,摒弃“应试教育”旧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因此,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新的素质观念和新的人才观念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实现育人观念的转变。

三、应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农村条件比不上城镇,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1、重视课堂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各种素质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农村,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见识面窄,造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强的普遍现象。若农村教育者不重视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则不利于农村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农村教育者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创造机会培养农村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问答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动脑筋思考后组织语言再回答,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心理素质也会得到锻炼和加强。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又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各种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农村小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某镇有一所乡村小学,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较好,该校组织了书画、体育、文艺、制作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接受一两种技能,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去实践、去探索问题、去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组织学生到镇里参加各种比赛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也得到了锻炼。
3、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如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数学知识比赛、书画比赛、文体比赛等等竞赛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参加这些竞赛,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以形成良好的素质能力。
4、因地制宜,培养农村学生的劳动技能。农村学生将来会有一大部分在农村从事劳动,因此农村的基础教育不能忽视劳动技术的教育和训练。学校应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劳动技术和劳动实践课程,从小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和训练。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搞一些种养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践和摸索,从而获取有关知识和技术。有学校利用学校的试验田种植了一些蔬菜,还在校园附近开垦了一个果园,种植了许多果树。该校教师利用劳技课和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管理蔬菜和果树,给学生讲述种植、施肥和管理的方法,并适当地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这样不仅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劳动的方法与管理的技术,学生家长反映不错。

四、应改革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有部分教师仍采取“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方式,把学生引向“你考什么,我背什么”的歧途,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创新能力不强的现象。农村的基础教育本来就比较落后,但为了赶上教育发展快的地区,“分数意识”就更为强烈。某地有一个乡镇为了把教育质量搞上去,片面地用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去衡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以此作为教师提级加薪和人事变动的主要依据。这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于是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生的考试,不惜扭曲学生个性的发展,盲目地去追求高分。这样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违背了教学规律,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可见,考试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评估一个学生不能再以高分论英雄,应按“基础文化+素质能力=成效”的标准去衡量。基础文化是指对所学的各科基础文化知识的全面掌握程度。素质能力则包括文艺、写作、书法、绘画、体育、演讲、社交、应变、劳技等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指认识能力和做事能力。只有这两个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基础文化+素质能力=成效”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不再简单地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让教师放开手脚,去大胆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