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针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0、IL-6水平影响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352 浏览:150485
论文导读:
摘要:目的:1.观察针刺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2.通过检测血清IL-10、IL-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含量,进一步揭示其在急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历程中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进一步探讨血清IL-I0、IL-6的变化、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情况与针刺治疗三者之间的联系,以细胞因子水平为针刺治疗脑梗死提供论述支持,为临床脑梗死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策略:1.选择在发病24h内住院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患者4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奇数者纳为治疗A组,偶数者为治疗B组。其中治疗A组(针刺+药物治疗)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治疗B组(单纯药物)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50~73岁,平均61.5岁。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了解血清中正常IL-10、IL-6水平。2.治疗组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分别于清晨抽取空腹不抗凝静脉血3m1,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于-80。C冰箱贮存备用。对照组在体检当天抽血一次,策略等同治疗组。3.采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0、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浓度。4.采取尼莫地平法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A组(针刺加药物治疗)临床有效率达100%,显著高于治疗B组(单纯药物治疗组)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无显著变化,3天时开始升高,7天达到高峰,14天后逐渐下降。其中治疗A组血清IL-10含量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治疗B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5)。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小时内升高,随着脑梗死患者病情的稳定而逐渐降低,治疗A组(针刺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治疗B组(p0.05)。结论:1.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肯定,总有效率高。2.IL-10在急性脑梗死初期无显著升高。随着病程的延长,IL-10含量逐渐升高,其中治疗A组升高的程度较治疗B组显著,随后逐渐降低至接近正常水平。3.IL-6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含量增高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呈正相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及治疗后,IL-6水平逐渐下降,说明IL-6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早期脑水肿的形成。以上结果说明,IL-10在脑梗死早期可能已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与炎症因子相互拮抗,而随着治疗的延续逐渐升高,可能与炎症、水肿消退,血液中拮抗抗炎物质减少有关。IL-6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即迅速升高,随着治疗时间及发病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其中针刺+药物组降低更显著,其机制尚未明确,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方向。关键词:针刺治疗论文脑梗死论文IL-10论文IL-6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
Abstract6-8
前言8-10
材料与策略10-13
1 临床资料与策略10-12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10

1.2 治疗策略10-12

2 实验材料与策略12

2.1 血清IL-10、IL-6水平测试12

2.2 实验仪器12

2.3 结果计算与判断12

3 统计学处理12-13
结果13-15
浅析讨论15-18
结论18-19
不足和展望19-20
参考文献20-23
附录23-28
致谢28-29
文献综述29-33
参考文献30-33
个人介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