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改变让爱转变世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71 浏览:93691
论文导读:一个改变的过程。本片场景集中,空间封闭,多用短固定镜头拍摄,强调人物动作和物件细节,音乐作为该片的线索,参与到叙事中,对影片的情绪产生影响。《放牛班的春天》故事创作层面视听分析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23

一、故事创作层面(一)故事梗概该片以音乐为线源于:论文发表网{#GetFullD

[摘要] 一个好的的故事,首先要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变化,才能激发出矛盾冲突。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正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本片场景集中,空间封闭,多用短固定镜头拍摄,强调人物动作和物件细节,音乐作为该片的线索,参与到叙事中,对影片的情绪产生影响。
[关键词] 《放牛班的春天》 故事创作层面 视听分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

3.06.023

一、故事创作层面

(一)故事梗概

该片以音乐为线源于: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
索,场景集中在校园内,围绕主要人物(贯穿全片)马修老师和皮埃尔,讲述了多年后已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的皮埃尔,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马修留下的日记,掀起了皮埃尔儿时在“池塘之底”学校的记忆……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搞音乐的马修到任后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帮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并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二)主题思想

1.改变,只因一个“爱”字

穿透灵魂的清越歌声,荡涤心灵的人物故事,有人说这是一部音乐片,一部教育片,终究,让人久久回味的是影片深处爱的发觉、唤醒、改变。只因一个“爱”字,只因缓缓升腾起的情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教化的力量随即产生。爱从未消失,它被掩藏在长期的异化教育体制下、冷漠麻木的生活状态里。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49年的法国乡村,长期以来,国家处在政局不稳、经济萧条、战争的阴霾下。正如校名“池塘底”,这些孩子生长在池塘之底,他们的“坏”也有迹可循。人们的焦虑情绪、异化行为在学校领导老师身上都有体现。他们没有教育的责任,只负责把学生圈起来给政府交差。社会的动荡折射到家庭,有的父母战场上阵亡,有的家庭分裂,自幼就受到家庭残缺、环境影响带来的创伤。在这样一个整体情况下,马修的爱、净化灵魂的音乐就显得那么难能可贵。

2.爱的表现

放下姿态,平视学生。比如被孩子唱着骂他秃头的歌词,他敢于自嘲的让学生注意节奏、音准,还示范给学生唱。
发掘生活中的美,用幽默的方式处理尴尬。比如第一次进课堂,学生将烟头放进骷髅嘴里,他对着骷髅头一句“教室里禁止吸烟,你也不例外,先生”,让学生哑口无言。
他讨厌学校出现问题让学生互相检举揭发、把学生关进黑屋子、施暴。再大的事再难的题,他不会图省事、找出气口的把孩子交给校领导,而会选择一种不让孩子受伤还能使他们从心底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体察他们的内心变化,他会努力营造学生的成长空间。印象深刻的是皮埃尔当众将墨水洒在他头上,之后马修删去他的高音,但在重要的汇报演出时,皮埃尔在马修一个手势动作示意下,美妙的高音再次出现,瞬间皮埃尔眼神从落寞、无奈转为希望、欣喜。原来他不是借势泄私愤,而是用心良苦的希望借此让学生懂得感恩、珍惜。
若形容马修这个人物,可能用善良、机智、幽默论文导读:识,他从被动转向主动,和校长约法三章,开始改变眼前的一切。剧中穿插了一小插曲,马修暗恋皮埃尔的母亲,再次丰富、立体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也有正常的情感需求。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并未使小插曲影响主线的发展。两人的几次接触,都是围绕皮埃尔的话题,而马修老师也在他们母子之间成为沟通桥梁,通过善意的谎言、中肯的评价
、耐心、细心等等。但这些其实都源于一个“爱”字,这爱被激发、辐射到每个人。从片名《放牛班的春天》设计来看,形象生动概括剧情、契合影片主题。放牛班,意指一群放纵、难管的野孩子,最终得以改变,迎来他们人性的解放,人生的春天。

(三)人物形象塑造

一个好的的故事,首先要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变化,才能激发出矛盾冲突。本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改变的过程。
外在变化不再赘述,故事更可贵在主人公马修的塑造上。创作者没有把他塑造成“高、大、全”式的形象,就像一个救世主来改变一切。相反,他自身也有变化。马修本是一个沉默少言、内向的人,且进校时是因为之前自己事业不顺利心情沉重。最明显的表现在刚来时深夜在房间,旁白中后悔自己来这里。第一次进课堂前,手来回搓、握拳,都反映他有些难以掌控接下来的局面,可见他强烈的内心冲突。慢慢地随着对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他从被动转向主动,和校长约法三章,开始改变眼前的一切。
剧中穿插了一小插曲,马修暗恋皮埃尔的母亲,再次丰富、立体化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也有正常的情感需求。创作者巧妙的构思,并未使小插曲影响主线的发展。两人的几次接触,都是围绕皮埃尔的话题,而马修老师也在他们母子之间成为沟通桥梁,通过善意的谎言、中肯的评价,建立了母亲对儿子的信心,以及皮埃尔未来成功的人生。
为了考验人物真相,创作者设置了一系列冲突、障碍,最典型的是一个有犯罪倾向、心理扭曲的学生蒙丹,面对他屡次的挑衅,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马修依然想通过爱与音乐感化他。最终蒙丹离开,他却显露出沉重的表情,一句“带走了我的男中音”,心里有多少无奈、遗憾。

二、视听语言分析

(一)画面造型

1.画面构图讲究,突出主体形象,制造隐喻效果。如图1、2、3,在片中,有许多栅栏似的铁门和窗户,镜头常穿越窗玻璃和门缝,这些框景构成的视觉感受狭小略带窒息,视觉元素意味着隔阂、封闭。开片佩皮诺站在高大的铁门里等自己的父亲,他是院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在二战中遇难,每个星期六他都站在校门口守望,深信不疑父亲会接他回家。一个幼小的身影,不到门的一半高,缩在大门的角落,其中的孤独、无力感让人心酸。
另外,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场景还有学生被关禁闭的小黑屋(见图4图5 )。两次重复的场面调度,皮埃尔和马修被关禁闭,在一个栅栏似的木门后是他们的正面中近景,突出的是一双仇恨的眼睛。后景无限延伸,散发着幽蓝色的光,阴暗惊惧。
2.人物造型特点突出,暗含意味,经得起细细品读。图6、7是主人公皮埃尔的外形打扮,衣冠不整,显得邋遢,好像与其表面看上去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很映衬。其实,看完影片会发现他是一个敏感、多思、缺少爱、怕失去爱的男孩。这样的打扮恰恰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3.值得一提的还有通过镜头角度的俯仰,产生特殊的造型效果。如导演安排校长和马修第一次见面在楼梯口。(见图8、9)镜头模拟双方的视线,仰拍站在楼梯上的校长,人物几乎延展到画幅的边缘,暗示了他的权威感、独断、骄横的形象。俯拍马修,意味着其地位的渺小、弱势。
4.色彩和影调上,从开片前四分钟,画面偏暖色调,四分钟后,进入过去时空,冷色调呈现出两个时空的对比。画面时间是在冬天,厚厚的积雪,青灰色的环境,还有矮矮的雾气,配之以陈旧的校舍,锈迹斑斑的道道铁门,学生统一的灰白色着装,不禁让人产生一丝恐惧感、凝重感。当然这与一批顽劣、身心受创的学生,残酷的教学体制,麻木、缺乏人性关怀的老师表现,是有衬托性的。变化一点点产生。随着马修老师的到来,明媚的阳光,柔和的光线,学生不再只是无精打采的跑操,校园里孩子们踢球、扔纸飞机、吹口琴,回归了学生本应有的纯真快乐。此外,蒙丹挑衅皮埃尔那场戏设计巧妙,发生在层层挂起的白色床单的场景,就像迷宫难以走出,密集的白色更让人心生压抑、痛苦、惊吓。
图10是逆光拍摄形成的剪影效果,近十秒钟,是马修对皮埃尔进行唱歌训练。这一画面,简明清晰地呈现两人关系的改变,也是师生情谊的开始。
5.视点分析。片中大部分是以马修老师的视点叙事的。根据马修老师的那本日记,以及他的旁白,讲述从他步入校门到他离开学校这段时间用音乐教学的经历。此外还有学生皮埃尔的视点。片子开始四分钟后便进入日记本里的时空以及日记唤起的皮埃尔的记忆,或是他在阅读过程中与马修老师产生的共鸣论文导读:
,或是勾起自己独特的回忆。比如遭遇蒙丹的挑衅、受到蒙丹蛊惑后他跑到母亲工作的餐厅窥视,之后他落寞的往学校走,等等。同时影片还有第三种视点—全知视点,即导演视点,像向上帝一样俯视着每一个角落。诸如片末校长去委员会获取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晋升奖励的机会,大火后蒙丹的单人近景掐掉放火的烟头愤愤离开等,都是导演的安排、设计。但不论以谁的视点叙事,故事都紧紧以围绕马修老师对孩子们、同事、学校氛围的改变,唤醒人性之光而展开的。而这些多层视点的运用,无疑丰富了叙事的容量。

(二)镜头形式

本片场景集中,空间封闭,多用短固定镜头拍摄,强调人物动作和物件细节,更多依靠故事情节本身塑造的人物形象本身以及出画入画、构图等调度来表达意义。比如图11,校长的出场,突然间一个高大的黑影从画右闯入,打破和谐的构图。
数量不多的运动镜头,也运用的十分恰当。比如孩子们在写未来理想时,教室气氛瞬间静下来,使用速度较慢的横移镜头,一个个纯真的面孔低着头,认真的握着笔,逐一展现。
影片景深镜头的运用,丰富了画面信息及层次,也暗示了在一所封闭的学校内,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感染,人物细微的情感反应。(见图1

2、13、14 )

片中多人物对话或较量,相应运用了两人的正反打镜头、过肩镜头,冲突感更直接、强烈。比如马修与校长、马修与蒙丹的几次交流,都充满味儿。(见图15、16)
通过特殊的镜头组接,表达特定的含义。一次马修和皮埃尔母亲的见面,第一个镜头是马修透过窗外看到什么,脚步顿了一下,匆忙就走,第二个镜头却没有按照他的视线方向,拍摄他看到的内容。而是拍摄他匆忙打理自己外形,第三个镜头才表现原来他匆忙而来,是为见皮埃尔母亲。

(三)声音运用

首先音乐作为该片的线索,参与到叙事中,对影片的情绪产生影响。共有三首完整的插曲,虽都抒情柔缓,音乐的感情、歌词已明显对应了叙事的发展,从冬到夏,孩子们被冰封的心渐渐融化,影片情绪也趋于明朗。同时,音乐直接作用于孩子们的变化。比如,镜头多次拍摄孩子们在课堂宿舍整齐的打着节拍、很投入的排练合唱,并且多次将合唱的镜头与他们在操场上嬉闹等生活发生变化的镜头通过叠化组接在一起。
动作音响在片中也多次出现,更好的配合了叙事、表达情绪。比如,校长对蒙丹的逼供,几次扇嘴巴的声音加入动作音响后都声声入耳、刺痛人心。
注释
《故事》罗伯特.麦基 著
参考文献
《影视视听语言》张菁 关玲 著
作者简介
常阳,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