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水利工程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611 浏览:119970
论文导读:
摘要: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和日益膨胀的人口,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人们通过在江河湖泊上修建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满足需要。水利工程可兼顾有蓄水、通航、发电及防洪等综合效益,但也改变了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因此,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建立生态水利工程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立。
关键词:水利工程 生态 环境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局地源于: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气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局地气候受大气环流控制,但修建大中型水库工程后,局部地表空气变得较湿润,将会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对降雨、气温、风等的影响。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蒸发值会随之增大,即进入空气的水汽增多,因而会增大区域内降水量;水库的温度效应可使降雨时空分布发生变化,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气层稳定,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增强,降雨量增加。

1.2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修建可能会影响周边的环境,改变河道下游的流量。水库洪季蓄水有利于防洪,而枯季蓄水则可能影响下游河道的部分基流,随着河道下游水量的减少,甚至出现断流情况。这不仅导致周围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导致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比如,下游的河湖缺水、干枯;下游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在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河流下游水量的减少会可能导致海水倒灌,影响入海口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由于泄洪量的变化,河道水位变化的幅度可能增大,进而影响航运、养鱼和引水灌溉等活动;另外当水库下游的水量减少也可能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

1.3对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影响

1.3.1对土壤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将导致沿岸地下水状况发生变化,通常在水库的近坝部分出现地下水位升高,从而浸没土地,造成土地沼泽化、盐碱化。a.浸没。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差,造成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下降,从而影响作物生长。b.沼泽化。过分湿润致使植物根系衰败、呼吸困难。当潜水层达到耕作层时,可能造成土壤湿度过大,以至大多数包气带被破坏。c.盐碱化。由库岸渗漏补给地下水.经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强烈蒸发作用下,可能使水中盐分浓集于地表,形成盐碱化。土壤溶液渗透压过高,可引起植物生理干旱。

1.3.2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修建大坝后可能会触发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a.大型水库蓄水后可能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是因为巨大体积的蓄水增加的水压,以及在这种水压力下岩石裂隙和断裂面产生润滑,使岩层和地壳内原有的地应力平衡被改变。值得注意的是,水库蓄水可以在天然地震较少和地震强度较弱的地区诱发较强烈的地震。b.库岸产生滑塌。水库蓄水后,由于水位升高,岸坡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故易发生塌方、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c.水库渗漏。水库渗漏造成周围的水文条件发生变化,若水库为受污染水库或尾矿水库,则将造成水库周围地区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1.4对河流等水体的影响

大多水利工程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工程建设将会破坏河流长期演化而成的生态环境,导致河流局部形态单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其多样性的特点;水利工程的修建也可能导致河流的自然形态、局部河流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将会导致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河流的水文、泥沙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原动力。水库建成后内部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当水体受太阳辐射时由于水面的反射率小于路面的反射率,因而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水库内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而水温的变化则将会对内部鱼类的繁殖产生影响,同时还将会对内部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修建将会导致局部水流流速降低,从而降低水气界面交换速率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并会增强水体内重金属沉降而增大污染。

1.5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工程建设不仅会改变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形成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由于水库的建设切断了河流,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还可能改变鱼论文导读:
类的生存环境,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变化;严重的还可能影响鱼类的繁殖,可能导致鱼卵的死亡。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水生植物。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后,可能引起个别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土壤的盐碱化致使农产品的产量降低。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湿地和沼泽地面积有所增加,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二、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2.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2.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7ctime.com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2.3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提高城镇污水排放标准

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系统的能力与规划排污量相适应,并提高城镇污水厂的排放标准,使其与本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相适应。各部门密切配
合,逐步控制畜禽养殖业、种植农业、水产养殖业、航运和其他非点源的污染,减少线污染、面源污染。

2.4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2.5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2.6加强系统管理

明确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逐步建立统一协调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及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管理;加强行政监管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规划监测站点,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对河湖水体水量和水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建设水生态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水生态意识、水资源意识和水环境意识,鼓励、组织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实质性参与,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兴利除弊,积极开展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

一、生态水利工程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学科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余安邦,大石滩水库汇流区的特征与生态保护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8,(12)
付萍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水力发电,2009,(04)
[3] 杨明,王艳丽. 吉林省生态环境问题浅析[J],吉林水利,2009,(09)
[4] 姜小红,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考[J],治淮,,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