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95 浏览:49026
论文导读:5-474.3.5风险警示系数评估47-494.3.6剩余风险评估49-504.4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对50-554.4.1审计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50-524.4.2制约测试52-534.4.3实质性程序53-554.4.4风险再评估554.5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55-58第5章结论58-605.1本论文的革新点和不足585.

1.1本论文的革新点585.2本论文的不足585.2后续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展,法律制度的改善,经济责任审计日益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和探讨的主要内容。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具有中国特点的经济监督制度,也是我国对现代审计的一种革新。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还在改善之中,国内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难以更有效指导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型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和革新。风险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策略,在发达国家审计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策略也不断改善,风险导向审计在世界范围的实施是不可逆转的走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审计方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审计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为经济责任审计采取风险导向的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就是将风险导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结构和主要内容有:前三章主要浅析了探讨的背景、探讨近况、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论述;第四章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构建,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风险导向审计,采取多种审计策略,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审计报告等审计全程进行了论述;第五章结论,对整篇文章做出总结,总结自己探讨的革新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并对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前景进行展望。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论文风险导向审计论文模型论文审计风险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7-8
Abstract8-9
第1章 绪论9-16

1.1 不足的提出9-10

1.1 探讨背景9-10

1.2 探讨目的10

1.3 探讨作用10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及水平10-14

1.2.1 国外探讨近况10-11

1.2.2 国内探讨近况11-14

1.3 本论文的探讨思路14-16

1.3.1 探讨内容14

1.3.2 探讨框架14

1.3.3 探讨策略14-16

第2章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论述16-22

2.1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论述16-21

2.

1.1 经济责任审计论述16-17

2.

1.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历史沿革17-18

2.

1.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18

2.

1.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客体18-19

2.

1.5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内容19

2.

1.6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的19

2.

1.7 与绩效审计及财务审计比较19-21

2.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近况21-22
第3章 风险导向审计的论述22-29

3.1 审计方式概述22-23

3.2 风险导向审计方式论述23

3.3 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23-25

3.1 风险识别程序23-24

3.2 风险评估程序24

3.3 风险应对程序24-25

3.4 审计报告25

3.4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25-26

3.5 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26-27

3.6 方式探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浅析27-28

3.7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构建思路28-29

第4章 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构建29-58

4.1 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框架29

4.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识别29-33

4.

2.1 审计环境浅析30-32

4.

2.2 制定审计计划32-33

4.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33-50
4.

3.1 总体风险评估34-36

4.

3.2 流程风险评估36-38

4.

3.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38-45

4.

3.4 检查风险评估45-47

4.

3.5 风险警示系数评估47-49

4.

3.6 剩余风险评估49-50

4.4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对50-55

4.1 审计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50-52

4.2 制约测试52-53

4.3 实质性程序53-55

4.4 风险再评估55

4.5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报告55-58

第5章 结论58-60

5.1 本论文的革新点和不足58

5.

1.1 本论文的革新点58

5.

1.2 本论文的不足58

5.2 后续探讨和倡议58-60
5.

2.1 后续探讨方向58-59

5.

2.2 倡议59-60

参考文献60-63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63-64
致谢64